然而,溫俊與妙烏明白,這是他們唯一的逃生機會。利用炸毀水庫引發的洪水衝擊軍團,為自己爭取逃脫的時間。
縱然成為罪人,隻要能活下來,手握軍權、統率數十萬緬軍,死了些人又能奈他們何?
那些民眾,不就是為了保衛緬甸而犧牲的嗎?
短暫商議後,緬甸軍政府啟動“戰略轉移”方案,即炸毀巴彥水庫,隨後秘密轉移。炸毀水庫的選擇十分關鍵:必須炸毀水庫東側大壩,使洪水向東傾瀉,衝擊軍團陣型,破壞其後勤與交通樞紐,從而延緩其進攻步伐。
如此一來,位於水庫西南側的國會大廈與躲藏在地堡中的他們,可以從未受洪水影響的西側安全撤離。
且巴彥水庫儲水量有限,內比都地處錫塘河穀,四周河流密布,即使水庫被炸,洪水也會在一兩天內被錫塘河穀與其他河流迅速排泄掉。
而這短暫的一兩天,足以讓他們成功逃離。
計劃既定,軍政府立刻行動,派遣兩支工兵連隊前往巴彥水庫執行爆破任務。
與此同時,敏東來等高級將領在地下堡壘交通道的掩護下,潛入內比都西部武納體育館下方的堡壘。
軍政府經營內比都多年,早已在國會大廈與總參謀部地下構建起龐大複雜的堡壘係統。
國會大廈與總參謀部周邊土地皆屬軍方所有,各類基礎設施、體育館、居民樓、醫院等皆服務於軍方,鮮有平民居住。
他們隻需待水庫炸毀、洪水衝擊軍團之際,從武納體育館脫身,分散乘車逃離。向西翻越勃固山脈,即可擺脫軍團包圍圈,繼而北上曼德勒那裡有十幾萬部隊集結,或南下仰光那裡尚有數萬大軍堅守,且有海軍支持。
最不濟,也可從仰光出境。
然而,鑒於軍團空中力量過於強大,他們隻能選擇夜間行動。
夜色之下,軍團空軍對分散突圍的他們難以實施全方位攔截,他們的逃脫幾率大大提升。
此刻,地麵之上,軍團的戰機完全掌握了內比都的製空權,伴隨地麵部隊步步推進。
肖毅跟隨軍團的步伐,終於走完第一大街,目睹著如皇宮般的國會大廈在軍團空襲之後滿目瘡痍,硝煙彌漫,碎石磚瓦遍地。
軍團戰士在軍官指揮下,開始對國會大廈發起猛攻。
M1A2坦克與灰熊輕型坦克一馬當先,配合武裝直升機的空中火力支援,從兩座橋梁對國會大廈正門通道展開夾擊。
困守大廈的緬軍士兵在陣地中顫抖不已,隻在軍官的嚴厲喝令下,勉強用手中武器進行抵抗。(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