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靖江百姓平素缺乏強烈的愛國意識,因此提倡通過這種方式喚醒民族自豪感。
李德賢嗤笑一聲:“百姓自然會對自己的國家抱有熱愛之情,無需依賴讀這類新聞來體現,真正的自信源自內心的從容與淡定,而非表麵的營造。”他又補充說,在率軍破敵之時,靖江百姓自然會有自信。林小風微微一笑,反駁道:“若百姓腰包乾癟,談何自信?暫且借貶低他人以提升自我信心,這便是所謂的‘財富密碼’。”
李德賢將手中的蘋果核咀嚼完畢,似乎有所領悟,又向人索要了一個繼續品嘗。當提及大棚種植技術時,他不禁心生疑竇。林小風解釋道,雖然大棚技術可用於冬季種植蔬果,但成本高昂且產量難以控製,尤其是寒瓜口感不佳,故未能大規模推廣和銷售。
話題轉至鹽業,林小風忽然想起項協宏等人南下查鹽的事情,心中擔憂不已。而李德賢卻突發奇想,計劃將陽曲縣的大棚蔬果高價售賣,標榜為養生聖品。林小風聽聞此言,麵上露出一種微妙的表情,暗自揣測太子是否突然變成了奸商,想要嚴加訓斥歐智勇。
正當此時,門外傳來一陣嘈雜聲,兩人同時扭頭望去,隻見陽曲縣的差役帶來了一位瘋顛老者。這位老者正歇斯底裡地咒罵林小風。林小風不明所以,詢問其來曆,得知他是捕猴隊在山中發現並擒獲的,懷疑是重要仇家前來尋釁。待看清老者的麵孔,林小風驚愕萬分,原來此人正是白馬廟悟呈方丈,因林小風毀廟一事精神受到重創,導致精神失常,前來複仇。
麵對這一幕,林小風內心深感愧疚,立刻命人妥善安置悟呈方丈,為其請醫問藥,並賜予一處安靜舒適的居所休養。目睹這一切的李德賢不由得感歎學佛之人竟遭遇如此悲涼的命運。林小風隨後叮囑將此事登報宣傳,作為警示世人的一課,告誡人們應尊重信仰,慎重行事。
花月樓內,昏黃的燈光在煙霧中搖曳,營造出一種神秘而壓抑的氛圍。駱華俊、呂德行與梁煥坤等人圍坐在會客室的八仙桌邊,一派嚴肅凝重的氣息彌漫四周。項協宏手中緊握著一遝資料,眉宇間皺褶如波,他向小廝詢問道:“這些都是會員名錄嗎?可有遺漏?”小廝低首恭敬回應:“掌櫃,所有名錄均已在此。”話音落下,便悄然退去。項協宏揉搓著額頭,內心的焦躁如同漣漪般擴散開來。他們因長江鹽政之事緊急彙聚此地,遵照老爺的秘密指令,在這花月樓內進行深入調查。此刻,花月樓內已有專人留守,細致入微地建立每一位會員的檔案,希冀從中發現可以利用之人。然而,在翻閱了一頁又一頁的名錄後,線索卻寥寥無幾。
梁煥坤見項協宏麵露憂愁之色,關切地詢問有何進展,項協宏卻隻能無奈搖頭,不予回答。駱華俊看著堆疊如山的資料,不禁讚歎花月樓生意之興隆,推測其中或許藏匿有鹽商的身影;而呂德行則直截了當地指出,鹽商財力雄厚且地位非凡,像花月樓這樣的場所,對他們來說或許並無太大吸引力。他進一步分析道,儘管長江作為鹽貨流通的重要關隘,但它並非主產區,鹽商們未必會親自跋涉至此。私鹽販子行事狡猾隱秘,想要從這份會員名錄中找到他們的蹤跡實屬不易。
駱華俊與呂德行因為觀點不合,爭吵聲漸起,項協宏臉色一沉,怒目圓睜,厲聲喝止兩人,並告誡眾人務必以公事為重,不得因個人恩怨影響大局。他讚同呂德行的觀點,認為鹽商難以直接接觸,應當先從私鹽販子入手。由於陽曲縣人口眾多,用鹽量大,私造的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梁煥坤對於接下來的行動計劃感到困惑不解,項協宏解釋說他們打算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線索,甚至不惜偽裝成私鹽販子打入內部調查。當梁煥坤追問查閱會員名錄的目的時,項協宏重重歎了口氣,分析道:荀瀏背後的勢力如果真的涉及鹽政問題,其影響力恐怕也局限於南方,北方並非主產鹽區,本地私鹽關係可能並無太大的作用。會員名錄提供的信息極為有限,但他們決定暫時留在花月樓,命令部下內外詳儘排查,務必要找出私鹽販子活動的任何蛛絲馬跡。此時,眾人各懷心事,各自在內心深處盤算著如何在這錯綜複雜的局勢中撥開迷霧,探尋到隱藏於黑暗中的真相。
自古以來,鹽鐵猶如國之根基,關乎社稷安危,凡私自販賣者若被捉拿歸案,麵臨的唯有死罪一條。故而查緝私鹽之舉,其重要性不亞於鷹擊長空、虎嘯深林,實乃險象環生之事,非尋常手段所能輕易應對。陽曲縣的官府在初獲私鹽案件線索之際,這至關重要的信息竟源自一名籍籍無名的鹹魚小販口中,令人始料未及。官府如獵人循跡追蹤,曆經一番波折曲折之後,線索直指城中一名大鹽梟。此鹽梟狡猾如狐,警覺萬分,逼得時任林令親自披掛上陣,精心設計圈套,誘其步入衙門共議要事,方能達成合作,此事足見查緝私鹽之路艱難坎坷,充滿變數。
項協宏邁步踏入繁華喧囂的花月樓,此處乃是商賈聚集之地,人人臉上掛著生意場上的招牌笑容,他們深知項協宏與本地勢力林小風交情深厚,故而對其熱情洋溢。項協宏舉止從容有度,攜帶厚禮遍訪各路商賈之家,既是為了穩固舊誼,又暗藏探聽私鹽秘密的目的。這些商賈皆是坐擁廣袤土地、人口眾多的大戶人家,對鹽的需求量堪稱海量,儘管購買官鹽並無後顧之憂,然而麵對官鹽與私鹽間巨大的價格鴻溝,即便是家財萬貫的豪紳巨賈,亦無法抗拒那錙銖必較的誘惑,就如同他們在乎區區幾文停車費般斤斤計較。一旦有低價鹽源出現,商人自然趨之若鶩,不願高價購入官鹽,更因風險多由鹽販承擔,買家往往隻需破財消災便能了結乾戈。
眾人各司其職,在城內展開了地毯式的搜索行動,七日下來,個個疲態儘顯,最終齊聚於會客室中。然而,項協宏卻依然精神煥發,他詢問眾人搜查進展如何,眾人都隻能無奈地搖頭歎息。駱華俊麵露沮喪,言語間透露出疲憊:“那私鹽販子狡猾異常,我們幾乎翻遍了全城每一個可能的角落,但至今仍未覓得絲毫線索。我建議我們應當直接深入產鹽區,從源頭尋找突破口。”此言一出,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讚同。呂德行則沉吟良久,心中明亮如鏡,深知此次任務關係到他的仕途前程,片刻後才緩緩開口:“這其中疑竇叢生,私鹽買賣因其暴利,儘管朝廷禁令嚴苛,但卻屢禁不止。如今長江流域雖遭受災害侵襲,卻又引來了大量新移民,貧民數量劇增,按常理推斷,此刻正是鹽販活躍之時,怎可能毫無動靜?或是鹽販已形成了嚴密統一的管理體係,又或是源頭已被巧妙地切斷。我同意赴產鹽區探尋真相,但考慮到我們的身份限製,行事必將困難重重。”
項協宏聞此分析,深感讚同,同時透露自己手中持有老爺所賜的官印和私印,賦予了他特殊的權力。此外,他在花月樓還發現五位行為詭異的人物,他們的詳細信息已經記錄在冊,並展示給眾人詳閱。這五人在花月樓進進出出頻繁,卻並非本城人士,且生活營生不明朗,從未涉及任何商業話題,種種異常表現引起了項協宏的高度警惕。他決定再耐心觀察這五人五日,若仍無所突破,便會另尋他策。
時光荏苒,轉眼三日後,城內一家簡陋的茶攤【碧生常潤茶】,項協宏與駱華俊相對而坐,一邊品茗一邊探討下一步行動。駱華俊跟隨的目標已然排除嫌疑,再次提議早日啟程前往產鹽區。項協宏則以穩重的態度勸其稍安勿躁,再多等待兩日,同時感慨這次查緝鹽販的艱辛不易。此時,茶攤老板王老六認出了項協宏,恭敬地上前行禮問候,這一幕恰似市井生活中一幅真實而又樸素的畫麵,映襯出世態炎涼下的人間煙火氣。
王老六的名字甫一出口,項協宏的眼眸微微斂起,內心深處翻湧出層層記憶的漣漪,然而卻未能在那浩渺的記憶庫中捕捉到這個名字的絲毫痕跡。他定睛打量著麵前這位麵容質樸的茶攤老板,試圖從他的臉上找尋一絲熟悉感,繼而試探性地發問:“我與閣下曾有交集嗎?”王老六聽罷,泛起一抹純真又飽含歲月痕跡的笑容,回應道:“您或許並不記得我,但我對二位大人卻是印象深刻!遙想當年,在那個艱難困苦的時期,我不過是個顛沛流離的難民,在街頭巷尾見證了您與林大人並肩走過的身影。”他沉浸在往事之中,滿懷感激地道出林大人對他的恩情,並關切詢問林大人是否仍在陽曲縣任職。
項協宏與駱華俊聞此言,心頭的疑雲頓時消散,原來王老六原是難民出身,怪不得他們並無直接交往。項協宏以輕鬆的口吻解釋:“林大人現居京城,未來或有機會再次蒞臨此地。”王老六聽後,臉色略顯黯然,流露出一絲遺憾。項協宏進而讚揚了王老六由難民轉變成茶攤老板的經曆,尤其提到如今生意紅火、生活漸入佳境。對此,王老六滿麵春風地揭示了一段陳年往事:這一切成就都源於林大人昔日慷慨解囊贈予的五十兩銀子作為創業資本。當項協宏進一步探詢其生活現狀和經營情況時,王老六滿懷欣喜地表示:“如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真是鹹魚翻身了!”
時光倒轉,王老六原本是吳家作坊裡的一名工人,隨著歲月流轉,他對生活的期望日益增長,但現實卻是工錢不增反減,這讓他心生退意。幸得林大人的無私援助,他毅然辭彆吳家,自立門戶開設起了這個茶攤。深知同為底層勞工的艱辛與需求,他在塵土飛揚的大街邊擺設簡易茶攤,茶葉價格低廉親民,因此迅速吸引了眾多工友前來光顧。儘管每一杯薄利,但他憑借辛勤努力和精明經營,逐漸積累起了盈餘,並開始售賣品質更優的茶葉品種。
項協宏聽聞王老六通過不懈努力實現了盈利,不禁為其點讚:“好樣的!你這小小茶攤雖不足掛齒,卻以其物美價廉贏得了民心,假以時日,必然能茁壯成長!”王老六聽到這樣的肯定,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同時亦對林大人無法親眼見證這一變化感到惋惜。駱華俊在旁聽說難民遭受苦難,義憤填膺,拍案痛斥社會不公。王老六忍不住附和,透露自從林大人離開陽曲縣後,當地的地主們便開始肆無忌憚地降低工人工資,無情欺壓難民百姓。
項協宏追問其中深層次的原因,王老六無奈地解釋說,由於學堂免費招收了大量的外來人口,使得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工人們待遇隨之降低,地主趁機壓榨工人工資。麵對如此殘酷的社會現實,項協宏與駱華俊相對無語,各自心中思索如何扭轉乾坤。
項協宏接著關心起王老六茶攤夥計們的待遇問題,王老六憨厚地坦白,目前隻提供飲食補貼,並未支付現金工資。項協宏聽後深感憂慮,暗忖王老六雖然勤勞奮發,但在對待雇員方麵,竟也與那些為人所詬病的地主並無本質區彆。
交談正酣之際,王老六忽然提及私鹽販賣之事,這讓項協宏與駱華俊精神為之一振。項協宏壓低嗓音,迫切地詢問私鹽流通的信息,王老六則直言目前市麵上並未發現私鹽買賣,但他曾在吳家做工期間,親曆吳家用過非官鹽渠道購得的私鹽。那時工人們勞動強度極高,急需鹽分補充體力,然而吳家吝嗇至極,竟然不舍得供應足夠的食鹽,最後隻能私下購買。王老六清晰記得,他曾親眼目睹管家與一名神秘鹽販交易私鹽的情景。駱華俊疑惑何以斷定那是私鹽,王老六解答說,該鹽販常出入花月樓,行事鬼祟,顯然不是一般的官鹽商人所能比擬。
獲知這一重要線索後,項協宏大喜若狂,請求王老六協助辨認這名鹽販,並承諾會補償他可能因此遭受的風險損失,甚至邀請他暫住安全之地——花月樓。王老六欣然接受,自信滿滿地保證一定能認出那位鹽販。項協宏還戲謔地說要將王老六的事跡稟告給林大人,王老六聽聞更是歡天喜地,熱誠地款待二人品茗暢談。
對於王老六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項協宏給予高度評價,同時出於好奇,他詢問了碧生常潤茶的具體來源。王老六麵露尷尬,沉吟良久後終於吐露實情:原來這茶水中摻雜了微量瀉藥。項協宏聽罷麵色驟變,駱華俊亦是驚愕不已,一時之間,三人陷入深深的沉默與反思之中。
老者王老六,眼神中閃爍著一絲狡黠,竟在茶水中暗自摻入了瀉藥。此景令尚未品茗的項協宏尚未來得及做出反應,而駱華俊已勃然大怒,欲砸其攤泄憤。然而,項協宏眼觀四路、耳聽八方,見此情景,不動聲色地勸阻道:“無須動怒,我等也曾行過些不為人知之事。”駱華俊聞聽王老六解釋,這茶中的瀉藥實為工友傳授的一劑土方腸潤湯,既能通便排毒且並無害人之意,遂逐漸平息心中憤怒,緩緩放下了手中緊握的椅凳。王老六為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更是出人意料地將那杯摻有瀉藥的殘茶一飲而儘,此舉讓項協宏與駱華俊二人瞠目結舌,暗自感歎這位老翁行事之獨特與決絕。
項協宏目光如炬,洞察秋毫,果斷決定命王老六暫時收起茶攤,當晚便陪同他一同前往花月樓辨認鹽販,並承諾他在樓中可以儘情享用美食佳釀,所有開銷皆由項協宏承擔。夜幕低垂之際,王老六懷揣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步入花月樓,卻意外發現門衛並未加以阻攔,他得以輕鬆踏入這座繁華之地。入內後,滿目琳琅的新奇事物令王老六雙眼閃爍著驚喜與好奇的光芒,心底盤算著日後定要向工友們分享這段奇特的經曆。
項協宏得到消息後,親自下樓迎接王老六,隻見他因初次置身如此奢華環境而略顯拘謹,於是項協宏以溫和的笑容和言語鼓勵他隨性挑選喜愛的物品帶回。麵對項協宏如此豪爽慷慨,王老六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隨著黃昏的降臨,花月樓內的客人絡繹不絕,項協宏細心安排王老六在一處靜謐的角落就坐,一邊品茗,一邊留心那個可能出現在視線中的目標人物。
此時此刻,花月樓內歌舞升平,熱鬨非凡,王老六仿佛沉浸在這片繁華世界之中。待到一道道精美菜肴相繼上桌,珍饈美饌令人垂涎欲滴,不禁令王老六瞠目結舌、讚歎不已。項協宏體貼備至,告誡王老六不必過分客氣,儘可隨意品嘗美味,若不夠還可隨時加菜。感受到項協宏的隨和與大氣,王老六漸漸放下拘束,大快朵頤,暢享這番人間美味。
席間,王老六逐一品味每一道佳肴,口中讚語不斷,對項協宏的悉心照顧更是感激涕零。當話題轉至私鹽交易之事時,項協宏語重心長地提醒王老六隻需恪守本分,避免多問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一旦發現目標鹽販務必立即告知,屆時不僅可以恣意享受樓中的娛樂設施,次日還將在同一地點再次會麵,同時,項協宏贈予他五十兩銀票作為酬謝。
對於這份厚重的饋贈,王老六堅辭不受,而項協宏則淡然一笑,輕描淡寫地道出真相:這五十兩銀票並非給予他本人,而是特意為他心中那位心儀的女子準備的禮物。王老六聽罷此言,愕然之餘,目光恰巧捕捉到了他們追蹤的目標人物身影,他急切低聲疾呼:“項老板,他來了!”此刻,花月樓內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一場關乎鹽販追蹤與較量的大戲即將拉開帷幕。
王老六甫一提及馮臨度這個名字,項協宏的眼眸瞬間聚起銳利的光芒,猶如鷹隼在高空盤旋鎖定獵物。在花月樓內燈火闌珊處,一名身材挺拔、麵容英俊的青年攜著俏麗侍女談笑風生地步入,手中搖曳的畫扇上題寫著一行行墨香四溢的詩句,其舉止翩翩,並無商賈之氣,卻有書卷才子之韻,此人正是他們追蹤已久的源亥城鹽販——馮臨度。
項協宏再次向王老六確認了馮臨度的身份,詢問他是否就是與吳家進行秘密鹽貨交易的核心人物,得到王老六肯定的點頭回應後,項協宏寬慰他安心享用晚宴,一切後續事宜均由自己一手操辦,所有的開銷均記在他的賬簿之上。
於是,項協宏站起身來,步伐沉穩有力,直朝著馮臨度所在的方向走去,拱手施禮,謙遜而客氣。馮臨度見狀,微微一愣,詢問項協宏有何貴乾。項協宏從容應對,自我介紹是這花月樓的主人,聲音平穩中透出一絲威嚴。馮臨度憶起坊間流傳的關於項協宏的種種傳聞,臉上掠過一絲警惕神色。項協宏察覺到馮臨度的疑慮,不緊不慢地解釋道,他是想了解為何馮臨度尚未加入花月樓的貴賓行列,並關切地詢問馮臨度在此地是否遇到任何招待不周之處。馮臨度聽罷釋懷一笑,坦言花月樓確屬賓客儘歡之地,隻因自己並非長期居住於長江沿岸,不久可能就要離此遠去。
項協宏細致入微地觀察著馮臨度的一舉一動和言談氣質,心中暗自揣測這位落魄書生的身世背景,對他的即將離去不禁感到惋惜。馮臨度也坦誠相告,自述曾為一名困頓的秀才,如今轉而經營皮貨行業以求生計。項協宏深有感觸,回憶起自己靖江年間雖曾高中舉人,但最終還是迫於現實的壓力放棄了文人的生涯,投身商海。當他得知馮臨度已由讀書人變為商人,內心泛起一陣失落,正欲禮貌告辭。馮臨度敏銳捕捉到了項協宏的情緒波動,急忙叫住他追問原因。
項協宏苦笑一聲,將心中的感慨娓娓道來,感歎兩人雖出身各異,卻同樣在這世間曆經滄桑,相見何必拘泥於身份或時機。這一席話語如同觸動了馮臨度心底的共鳴琴弦,他誠懇邀請項協宏留下,共話各自的人生曆程。項協宏應允後,二人重新坐定,馮臨度好奇詢問項協宏為何身為舉人卻選擇走上了從商之路。項協宏長歎一口氣,講述起幼時貧寒的家境以及受鄉紳欺淩的經曆,儘管中舉之後仍然無法改變生活的困境,最終不得不放下詩書,涉足商界。
馮臨度聽完後深感同情,原來兩人都有著相似的坎坷人生經曆,尤其是對於擁有橫溢詩才的項協宏來說,放棄文士生涯實屬無奈之舉,令人惋惜不已。馮臨度進一步追問那曾在酒醉時偶得的佳句能否完整吟誦出來,項協宏遺憾表示全詩未能續成,僅剩那一抹醉意中的靈光碎片。
然而,即使如此,馮臨度依然慶幸能在繁華世界的某個角落遇見一位誌同道合的淪落之人。項協宏亦強調,在命運麵前,不論貴賤高低,眾人皆如浮萍般隨波逐流,無需過分在意彼此地位之差。他提議二人應當痛快暢飲,借酒論道,共享月下把盞、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情誼。馮臨度欣然同意,本欲親自買單,卻被項協宏婉言謝絕,聲稱此處乃自家產業,命下人立刻擺上滿桌珍饈美酒,共同珍惜這份難能可貴的邂逅之情。
林府朱紅色的大門前,李德賢皓齒晶瑩如貝,臉上笑容燦爛,言語中滿溢著得意之色:“老林呐,你瞧好了,我把陽曲縣的西瓜全部給運回來了!”他的身側,歐智勇站得如同一株紮根大地的老鬆,目光時而掠過那堆疊如山的瓜堆,眼神裡飽含期待的烈火。林小風凝望著自家門前停放的兩輛載滿西瓜的大車,一時竟啞口無言,他從未想過李德賢會如此大費周章地將這些在他眼中不值一提的西瓜當作稀罕商品。
陽曲縣產出的西瓜,在林小風心中實屬下乘之物。靖江之地所種植的作物與他記憶中的品種相去甚遠,尤其是那些追求種子野蠻繁殖、不顧果實品質的原始品種,讓林小風深感痛心疾首。這裡的西瓜更是糟糕至極,水分匱乏,甜度不足,瓜肉薄脆且空腔頗大,故此,林小風對這類瓜果向來嗤笑不已。然而,縣農業司和鄉親們卻對種瓜情有獨鐘,年複一年樂此不疲。今日李德賢竟然把這堆在林小風看來毫無價值的西瓜搬回,並打算在皇宮內兜售,這無疑讓他大跌眼鏡。
見林小風陷入沉默,李德賢急切地催問:“明日是否願意陪我進宮一同售賣西瓜?”林小風驚愕之餘追問詳情:“殿下,我們縣裡的西瓜都被搬到了這裡?農戶們是否得到了應有的報酬?”李德賢輕鬆一笑答道:“歐智勇說無需花費銀兩,農戶們都樂意免費贈送。”林小風狐疑地看向歐智勇,後者解釋道:“我告訴他們林大人想親自品嘗這些西瓜,因此他們便慷慨贈送了。”
林小風暗自琢磨:居然以自己的名義騙取西瓜,還妄圖借此獲利,真是荒唐至極!他麵帶譏諷地詢問李德賢:“殿下要在皇宮內擺攤賣西瓜,難道就不怕陛下責難嗎?”李德賢毫不在意地反駁:“上次連眼鏡都能賣出個好價錢,你忘了?”林小風爭辯道:“眼鏡是生活必需品,西瓜則不然,若陛下得知此事,必定嚴懲不貸。倒不如在民間販賣,何必非要在皇宮之內掀起波瀾呢?”李德賢固執己見:“坊間每顆西瓜售價高達十兩銀子,尋常百姓難以承受,而在宮中或許能尋得買家。你願意陪我去嘗試一下嗎?”雖然價格奇高,但考慮到產量稀少,也許富貴人家能夠接受這樣的高價。
林小風勸慰道:“如果殿下確實急需用錢,完全可以直言相告,不必這般繞彎子。”李德賢拉著他步入廳堂,坦誠自己並不缺錢,隻是真心想體驗一把售賣西瓜的樂趣。林小風不解其意,繼續追問為何對此事如此執著。李德賢臉色微紅,仿佛少年般羞澀地道出原委:“師傅們雖未明言,但我總感覺他們在質疑我的能力。我本渴望馳騁疆場建功立業,可現實未能如願。日常政務皆賴你輔佐,今日我想通過賣瓜這件事,讓大家看到我也能獨立處理事務,有所作為。”
李德賢進一步袒露心聲:“自幼師從眾多師傅,他們的期待像座無形的大山壓在我肩頭。我渴望在其他領域展現自我,就如同上次成功出售眼鏡一般,這次我要通過賣瓜,證明我不是無所作為之人。”
林小風聽罷,對太子的勇氣和堅持感到由衷欽佩,但他憂慮提醒:“此舉恐怕會引起朝中大臣們的非議,不太適宜。”李德賢沉思片刻,回應道:“宮中的師長與臣僚常常對我嚴厲苛責,讓我倍感壓力。父皇也一直在背後教誨如何成為一位明智君主。然而曆史並未規定明君必循何種固定模式行事,上次的眼鏡買賣使我意識到,群臣見識有限,易於被表麵現象所蒙蔽。所以我不願受限於他們的陳規舊念,希望通過這次賣瓜之事,展示自我,不論結果如何,這都是我對自身能力的一次挑戰與驗證。”
儘管林小風內心對太子純真率直的性格以及那份孩童般的天真抱有一份敬意,預見到他在未來有可能成就一番偉業,但他卻不願涉險陪同參與。然而,李德賢堅決認為唯有林小風在身邊,他才能安心進行這項計劃,甚至以此為由加以“要挾”,令林小風愕然失措,矢口否認這是胡鬨之舉。兩人你來我往之際,林小風心頭不禁湧起一陣五味雜陳——太子看似稚嫩狡黠,竟能學以致用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種既讓人哭笑不得的情景,也讓林小風對李德賢未來的成長多了一份期待與擔憂。
林小風麵色凝重,眼神堅毅,言語間透露出堅決的意味:“罷了,我便陪同殿下前往宮中,但關於西瓜的售賣事宜,還需殿下親力親為,我不會參與其中。”他內心暗自盤算,若不隨李德賢前去,恐怕他會跑到公主麵前搬弄是非,編造一些對自己不利的謠言。李德賢聞聽此言,臉上立刻綻放出喜悅之色,欣然接受這個安排。
林小風旋即喚來歐智勇,命其將西瓜逐一抱入府內,放置在冰冷堅硬的石桌上,並吩咐仆役切開西瓜以示眾人檢驗。當西瓜被剖開之後,正如林小風所料想的那樣,內部空洞大而瓜肉單薄泛白,看上去並無絲毫甘甜可口之處。林小風目光落在太子身上,沉聲詢問:“殿下平素是否喜好食用此類瓜果?”李德賢並未正麵回應,而是巧妙地以其碩大的體積為由頭,對這西瓜推崇有加。
林小風直截了當地指出:“這西瓜雖看似尋常無奇,因其個頭龐大,或許能耐人咀嚼一陣,但就其本身品質而言,並無獨特魅力,倘若要標價十兩銀子,實難讓人信服。更何況,殿下若真要在皇宮之中擺攤售賣,臣以為群臣必定難以讚同,甚至可能會引來彈劾風險。若執意高價出售,必須另辟蹊徑,賦予西瓜某種價值,使其物有所值。”
他舉例說明,即便西瓜原本並不甜,也應設法使其變得美味誘人。對於這一點,李德賢滿臉困惑,畢竟瓜已摘下,如何還能令其變甜?林小風正色強調:“此事全憑殿下的智慧與手段,非我能代勞。而且,經營之道最重誠信,不可欺瞞顧客,否則必將影響長遠的生意發展。”
次日拂曉時分,歐智勇早早地將一車西瓜運送至保和殿前的開闊廣場。朝會結束之際,眾大臣們瞥見那停放在廣場上的西瓜車,隻見林小風與李德賢疾步走向車邊。李德賢親手立起一塊招牌,上麵赫然寫著“西瓜,不甜不要錢”,麵對群臣大聲叫賣起來。林小風雖然麵露尷尬之色,但也隻能無奈地配合著李德賢。
眾多大臣圍聚過來,看著這一幕,白永元憤然出列,指責林小風教唆太子在皇宮內進行如此失體統的買賣。然而,李德賢堅持聲稱此舉是自己的主意,並熱情邀請大家品嘗西瓜。他親自操刀切瓜,西瓜裂開後汁水四濺,白永元疑心這些西瓜可能已經腐爛。李德賢解釋道那是鮮美的果汁,並宣稱這種西瓜名為蜂蜜瓜,請白永元務必嘗試一番。
起初,白永元嚴詞拒絕,認為儲君不應在此做賣瓜這樣低微之事。李德賢反問為何可以售賣眼鏡,卻不可以售賣西瓜,這一句話猶如投入湖中的石頭,激起陣陣議論漣漪。人群中有人提出質疑,此時節怎會有西瓜,都認為時令已過。林小風適時補充,這次乃是義賣活動,所得收入將全部捐給民間貧困百姓,反對的聲音隨之減弱不少。
最終,在眾目睽睽之下,白永元勉強接過一片西瓜放入口中,嘗過後竟然驚訝地連連讚歎,稱其甜美異常,確確實實帶有蜂蜜般的清香。林小風的話語讓群臣略感安心,太子李德賢的賣瓜之舉似乎有了轉機,一場本可能引發軒然大波的買賣,在無形之間變成了一場彰顯慈悲之心的慈善義舉。
群臣們聽到白永元對西瓜的盛讚,內心猶如江水翻湧,紛紛將目光投向那堆切好的西瓜,麵上寫滿了好奇與期待。李德賢眼尖手快,抓住時機,迅速地將西瓜逐一送到眾人手中。林小風也嘗了一片,那甜度確實恰到好處,仿佛一絲絲蜜糖在舌尖上流淌。李德賢狡黠一笑,靠近林小風耳邊低語:“老林,這瓜味道夠獨特吧?”林小風心頭一緊,懷疑他是否暗中加了糖,李德賢卻滿臉得意地揭示真相,原來是在西瓜內部注入了蜂蜜水,而使用的工具竟是一隻青黴素針筒。
群臣品嘗過後,皆口舌生津,交口稱讚太子售賣的西瓜前所未有的甜美。林小風站在一旁,心中波瀾起伏:如此簡單的一招注蜜工藝,卻被太子玩弄得如同巧妙絕倫的遊戲,甚至讓人聯想到他曾戲謔提及的“投毒”之事。太子問及此舉是否構成虛假宣傳,林小風回答說並無不妥,這隻是將初級農產品轉化為深加工商品的一種方式而已。
眾人逐漸加入試吃行列,對太子親自賣瓜這一行為感到既驚奇又新奇。白永元進一步追問西瓜的產地,李德賢坦然回應是從陽曲縣進貢而來。聽聞此言,眾人頓感釋懷,畢竟陽曲縣民風獨特,種植反季節西瓜倒也合乎情理。白永元決定購買一顆西瓜,儘管林小風心中存有疑慮,但還是勉為其難地挑選了一個,並特意詢問其是否熟透。麵對白永元對季節不符的擔憂,林小風臉上掠過一絲不滿,反駁道:“時節並不能成為評判瓜果品質的標準。”
當白永元得知每顆西瓜售價高達十兩銀子時,眾臣一片嘩然,議論紛紛,一致認為價格過高。然而,在李秋炎一番深思熟慮、解讀之後,群臣轉念認為此瓜或許蘊含著某種獨特的養生功效,於是爭相搶購。白永元毫不猶豫地率先付賬,李德賢見狀,不禁暫時鬆了一口氣。
眾人仔細端詳著每一顆西瓜,發現瓜皮完好無損,猜測可能是整體浸泡於蜜水中,進而認定這種瓜品種獨特,實屬珍貴之物。在李秋炎的引導和渲染之下,大家愈發堅信這西瓜稀世罕見,開始瘋狂搶購。很快,滿載西瓜的車子銷售一空,李德賢興奮不已,趁熱打鐵又推出一種名為“奶香瓜”的新品,定價十五兩銀子一顆,再次引發了一場令人驚歎的熱議。
李德賢親手剖開一顆奶香瓜展示給群臣看,隻見乳白色的液體與鮮紅的瓜肉相映成趣,林小風一眼便看出其中灌注了牛奶,恐怕早已變質,擔心食者食用後會出現不適反應,因此憂心忡忡。然而,群臣並未過多考慮這些細節,依然爭先恐後地購買,連李秋炎也在旁邊隨聲附和。林小風在無奈之餘,憂慮太子此舉可能會對大家的健康造成損害,內心深處油然生出責備之意,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場看似熱鬨非凡、實則危機四伏的鬨劇持續上演,無力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