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_金句製造機,我一手打造最強電台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都市言情 > 金句製造機,我一手打造最強電台 > 第157章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第157章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2 / 2)

你過去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他先是假傳命令,定下日期,說要出兵剿匪。

然後就派人重點監視在這段時間外出的官吏,果然很快發現了一堆通風報信的內鬼。

你以為王陽明會以嚴刑峻法將這些蛀蟲斬殺嗎?

又錯了,王陽明抓住了這些人的馬腳,卻不去上報,而是展開了攻心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恩威並施,很快就把這些人說服,讓其戴罪立功。

有了雙麵間諜,接下來官府的行動,就如同摧枯拉朽,輕鬆蕩平了匪患。

如果說打匪徒隻是牛刀小試,那三年之後,王陽明真正意義上的強敵出現了。

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叛亂,協眾十萬,氣勢洶洶。

而王陽明手上隻有兩萬不到的民兵,沒有人看好他能抵抗住叛軍的攻勢。

王陽明再次展現了他在軍事上的卓越才能,再次使出攻心計,他先偽造了一張討賊檄文,說朝廷已經集結完畢十六萬大軍,整裝待發。

同時要求各地州縣必須做好準備,不可投降,等待王師天軍降臨。

他還故意安排密探把這些檄文散布出去,讓寧王朱宸濠那邊陷入了猶豫,錯過了最佳的反叛窗口期。

不僅如此,王陽明還使用了反間計,給朱宸濠手下兩員大將寫信,引起對方內部的懷疑和動蕩。

最後再大肆宣揚,隻要叛軍那邊放下武器投降,朝廷即可網開一麵,不追究底層士兵的責任。

如此多管齊下,僅僅35天時間,他就親手平定了這場聲勢浩大的親王叛亂。

你發現了嗎?王陽明的心學,並非是唯心主義,也不是自我麻痹的精神毒藥,它告訴世人的是,一個人要有做大事的誌向,也要有符合實際的做事策略。

無論是剿匪,還是平叛,王陽明從來不是從唯心的角度出發,想一出是一出,而是結合實際情況,因地製宜,製定出合適的行動方針策略。

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是王陽明戰無不勝的哲學和智慧。

嘉靖元年二月,一件對王陽明而言天大的壞消息出現了。

他的父親王華因病去世。

這位老先生的前半輩子,被自家的調皮兒子折騰得夠嗆,好幾次都氣得死去活來。

但在後半輩子,他又為自己的兒子感到自豪,此時的王陽明,已經是天下聞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

王華也因此含笑而去,人生得子如此,再無遺憾。

父親的離世對王陽明的打擊很大,他為此大病了一場,醒來之後,他再次有所頓悟。

父親的訓誡、格竹的執著、不甘的廷杖、龍場的荒涼、悟道的喜悅、平叛的危機,他經曆了如此多的風波和絕境,官場上刀光劍影,幾起幾落。

事到如今,再也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可以擾亂他的心境。

他也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專注他少年時在父親麵前立下的誓言——

做聖賢!

此時的王陽明儘管已經名滿天下,卻還是保持謙卑,四處遊曆講學,無論貧富,隻要願意來聽講者,他都以禮相待。

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廣博學識,征服了無數的人,心學也在他的帶動下,風潮漸起,隱隱有大勢所趨之兆。

但程朱理學家們卻對此無法忍耐了,紛紛出麵寫文章駁斥王陽明,痛斥他為異端邪說。

甚至出現了當年的科舉考試,把影射攻擊王陽明的話,拿來當做科考試題,可謂是舉世奇觀。

對此,王陽明隻是笑著回應道:

四方英傑,各有異同,議論紛紛,多言何益?

這句話不僅是一句回複,同時也是陽明先生一生的注解。

哪怕身處狂風暴雨之中,驚濤駭浪席卷而來,他也依然屹立在那裡,泰然自若。

心如止水者,雖繁華紛擾之世間紅塵,已然空無一物。

1527年,兩廣地區叛亂再起,朝廷束手無策,此時皇帝又想起了王陽明。

那個無所不能,戰無不勝的王陽明。

於是賜下鐵券和歲祿,命王陽明總督兩廣,平息叛亂

此時陽明先生已經是五十五歲高齡了,而且這些年連番折騰,身體健康已是每況日下。

以他當時的名望,完全是可以拒絕這份差事的,但他若是拒絕,就不是那個十五歲就高呼要為國出征的王陽明了。

他這一生就是為國為民而活著。

臨行前,王陽明找到了自己的兩位得意門生,吩咐道:

我此行赴任,必定再無返鄉之日,此刻即是永彆之時,望你們用心於學,不要辜負老師的期待。”

聽到這裡,很多聽眾都默默流下了眼淚。

他們眼中好像看到了一個偉岸的背影,區彆於蘇軾的文采斐然,不同於李白的豪情萬丈,也迥異於尼采的孤獨瘋癲。

他能文能武,一生都在踐行兒時立下的誌向——

保家衛國!

他的哲學思想簡易樸實,不僅便於學習掌握,而且易於實踐執行。

儘管自身之道德、功業、文章均已冠絕當代,卓立千古,但又汲汲以聚徒講學為性命,將思想的光輝遍撒於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之上。

人人皆可沐浴其光芒。

即便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他所思所念者,無非還是那九個字: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從未改變!

“陽明先生對弟子說:我還有最後四句話要傳授給你們,我畢生之學,皆在於此,你們要用心領會,將之發揚光大,普濟世人!——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此即所謂心學四訣,流傳千古,經久不衰!

陽明先生是本著為國捐軀的思想準備,走馬上任的,但他都沒有想到,自己的名氣已經大到何種程度。

兩廣叛軍聽說王陽明來了,商議半天,最終拿出來一個最佳應對方略——

投降!

於是折騰了朝廷幾年都沒有辦法解決的兩廣之亂,僅僅是因為王陽明的親自到來,就此平息。

1528年十月,王陽明的肺病發作,生命垂危。

他想最後回到家鄉再看一眼,卻連這個簡單的心願,都無法達成。

在歸鄉途中,他的身體再也走不動了。

臨終前,門生故吏聚集在他的身旁,問先生還有什麼遺言交代。

王陽明笑了笑,伸手指向自己的胸前,留下他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



最新小说: 穿書女配在努力 霧裡藏川 奪舍反派老祖後,天命女主求放過 諸天無限扮演 我有一柄斬魂劍 重生後我成了情敵的貓 奧特之終極變身 霧域列車長 心甘情願做女配 混沌神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