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桓溫之死_憤怒的兩晉南北朝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 第187章 桓溫之死

第187章 桓溫之死(1 / 1)

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從性格來看,即便當年王猛追隨桓溫南下,但二人也未必能取得多大成就,桓溫終究過於糾結。

拋開身上貼的標簽,苻堅是個名符其實的好人,而桓溫也不算壞,但問題就在於此,既好得不徹底,又壞得不徹底,且時常在好壞之間搖擺,難以定性,所以終究成不了慕容恪那樣的舉世良臣,也當不上石勒一類的傲世梟雄。

然而他做的努力卻並不比慕容恪少,也不比石勒遜色到哪裡去,隻是性格決定命運,使他難有大的突破。

簡文帝司馬昱登極之後,曾幾次三番邀請桓溫入朝輔政,出任丞相,但桓溫擔心被彆人說是包藏禍心,於是為了顧全可憐的名聲,執意拒絕任命,堅持駐紮在基地姑孰。

當然桓溫的威望並不會因此打折扣,掌管舉權,又有累年的戰功,東晉的文武官員無人能挑戰其權威,甚至他的智囊郗超也因為有這樣的後台,而成了百官追捧的對象。

時任高級谘詢官的謝安就曾力邀首都東區衛戍司令官王坦之,一起前往拜訪郗超,但因為求見的人太多,等到天色很晚了,仍然輪不到接見。王坦之本就不想做這種沒有節操的事,於是非常生氣,打算拔腿就走,謝安為了避免自己見郗超,過於尷尬,趕忙攔住王坦之,說道“你就不能為了保命再多忍一忍!”

他二人是兒女親家,謝安的女兒嫁給了王坦之的兒子王國寶,起初結姻當然因為對方的家世背景,但經此之後,王坦之對謝安越發瞧不起,二人也漸行漸遠。

雖不想落人口實,但桓溫倒也不是一點努力也不做,為防止司馬奕卷土重來,於371年底再度出擊,貶他為海西縣公。

司馬奕被嚇怕了,唯恐大難臨頭,一味飲酒,沉湎酒色,生下兒子也不敢養育,即行掐死,世人都對他十分憐憫,桓溫得知後也十分動容,不再趕儘殺絕。

372年6月,被貶的司馬奕一度還成了反對派打出的旗號,逃亡的庾氏家族庾希及弟弟庾邈,聯合青州督導官武沈的兒子武遵,集結武裝部隊深夜攻入京口,庾希對大家宣稱,接到司馬奕密令,要誅殺桓溫。

鎮守京口的晉陵郡長、大忠臣卞壼的兒子卞眈翻牆逃走,投奔曲阿,然後征集附近各縣武裝部隊二千人攻擊庾希,庾希戰敗緊閉京口城門自守。

這種小打小鬨並不稀奇,桓溫隻派武海郡長周少孫前往討伐,沒幾天就攻陷京口,並生擒庾希和庾邈,以及他們的黨羽,全部誅殺。

經過接連不斷的變故,司馬昱身心俱疲,緊急召見桓溫來京,商討身後之事。

但接連收到四道詔書,桓溫卻仍舊不肯動身,天真地想以退為進,坐等司馬昱臨終禪位給自己,那樣也不失忠良之名,省得有人說三道四。

然而建康城中可不隻有司馬昱,王謝家族就一直在旁垂涎權柄,他們固然不會奪取皇位,但東晉的權臣實際上向來都比皇帝更有力量。

7月28日,司馬昱自覺大限已到,卻仍不見桓溫來朝,隻得寫下遺詔說“最高指揮官桓溫可依照姬旦當攝政王的前例,處理公務,孩子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就取而代之。”

王坦之手拿詔書進宮,並在司馬昱麵前撕毀,司馬昱有氣無力地問“天下是意料之外得到的東西,你何必不滿意?”

司馬昱是王坦之的堂妹夫,王坦之因此才敢這麼肆無忌憚,當麵反駁說“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麼可以專斷獨行。”

司馬昱歉然說道“那依你看,應該怎麼辦?”

王坦之於是當場把遺詔改寫成“家國大事完全秉承最高指揮官的意思行事,依照諸葛亮和王導的先例。”

司馬昱已是將死之人,對這些也不那麼在乎了,點了點頭,很快就永遠地閉上了雙眼,享年53歲。

文武官員都心情疑懼,不敢立繼承人,甚至有人說要等桓溫來決定,王彪之說“天子逝世,太子即位,最高指揮官怎麼會有異議?如果先行請示,恐怕反而會受到他的責備。”

大家最終議定,由太子司馬昌明即位,大赦天下,司馬昌明即孝武帝。

褚蒜子認為司馬昌明還小,又在為父服喪期間,不能說話,準備下令桓溫依照姬旦出任攝政王的前例,接管政務,詔書已經寫好了,王彪之卻說“這是一件非常大事,最高指揮官一定辭讓,反而使朝廷的運轉功能完全停頓,先帝靈柩的安葬日期也會拖延擱置,不敢接受這項命令,恭敬封還。”

褚蒜子這才意識到風向的變化,於是聽從王彪之的安排。

桓溫得知司馬昌明已經即位,頓時悔恨不已,寫信給弟弟桓衝抱怨說“遺詔隻讓我當諸葛亮、王導罷了,真是豈有此理。”但仔細一品味,便疑心是王謝在背後搗鬼。

但木已成舟,桓溫也無計可施,若要執意掌權,除非發動政變,而那是他死都不會做的事情,所以桓溫時代終結。

幾天後,新皇帝司馬昌明讓謝安征召桓溫入京輔政,桓溫再度拒絕,而且這次是真心拒絕,此時入京已沒有半點好處了,徒添煩惱。

王謝家族這招釜底抽薪,如同當頭一棒,讓桓溫毫無還手之力,而究其根源,桓溫其實自做自受,怪不得任何人,心裡想吃,嘴上卻說不吃,就差那麼一點點。

373年2月,桓溫已避無可避,按照規定也該當向新皇帝請安了,司馬昌明下詔讓政府文官部長謝安和高級谘詢官王坦之前往新亭迎接。

當時京師謠言說桓溫要殺謝安和王坦之,桓溫所到之處,文武百官全都跪倒兩旁,靜觀其變,桓溫就在森嚴戒備之下,接見各級官員。

謝安已今非昔比,既已掌管權力中樞,也便不再像以前那樣滿臉的諂媚,而且料定桓溫不可能對自己狠下殺手,開始肆無忌憚地嘲諷桓溫“我曾聽說封國國君有恩德於民時,應防止四方入侵,如此看來,明公似乎用不著在牆後埋伏人馬。”

桓溫早知他的為人,倒也不以為意,聲稱是部下忠心,自發如此,不得已罷了,於是讓戒備解除,再和百官交談。

為了洞察王謝的陰謀,在接見謝安和王坦之時,桓溫特意讓郗超躲在帷帳裡竊聽,不想忽然刮起了一陣風把帷帳一角掀起,郗超曝光人前,謝安放聲笑道“郗先生可真是入幕之賓啊!”

桓溫頓覺尷尬,也不再留心朝廷,在建康待了半個月後,便重回到駐地姑孰,積鬱成疾,不久便病倒了。

料想時日無多,桓溫想讓朝廷加九錫,也算了卻畢生心願。

加九錫本身沒什麼實質影響,而且桓溫多年的功勳,受點表彰也無可厚非,褚蒜子甚至已讓家袁宏起草了加九錫的詔書,但謝安卻執意選擇落井下石,壓著詔書不放,一直到桓溫的死訊傳開。

7月14日,東晉最高指揮官、南郡公桓溫在憾然離世,享年62歲。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全民覺醒 靈元心經 風入鄴 驚!鄉下回來的沈小姐是滿級大佬 頂級折磨!被傲嬌大小姐強擄回家 靈氣複蘇:冥界主宰 影帝的契約妻 娛樂:一不小心就火了! 縱橫與連橫 為美好的戰錘獻上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