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姑臧政變_憤怒的兩晉南北朝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 第256章 姑臧政變

第256章 姑臧政變(1 / 1)

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呂光死後,太子呂紹暫時封鎖死訊,不對外發布消息,呂纂卻強行打破閤門,在老父靈柩前放聲痛哭,各種抱怨哀號,聽得呂紹毛骨悚然,瞬間意識到自己的艱難處境。

過了許久,呂纂終於哭完了,然後一聲不吭地準備回府,呂紹趕忙追上他,聲稱要把王位讓給他,用著極儘卑微的語氣說“哥哥功勞既高,年齡又長,應該繼承大統的,小弟願意帶頭擁護。”

呂纂白了他一眼,冷冷地說“陛下是王國的正嫡繼承人,我怎麼可以冒犯,休要再說這種話,讓旁人聽到,這是要置我於不忠不孝啊!”

呂紹更加害怕,呂光的侄子、驃騎將軍呂超勸道“呂纂多年來一直擔任大軍統帥,聲威震懾內外,在父親喪事期間,並不悲哀,反而大踏腳步,高抬眼眉,定有背叛之心,應該早日鏟除。”

呂紹麵露難色,苦惱地說“先帝臨終時的話仍在耳畔,我怎麼敢輕易違背,我以不到20歲的年紀就擔負起重大的責任,正要依靠兩位哥哥,安定家國,縱然他要害我,我也視死如歸。”

呂超無法說服他,唯有搖頭歎息而已。

這時宰相呂弘派出政府行政官薑紀,秘密告訴呂纂說“主上昏庸懦弱,勢必不能領導我們渡過災難,哥哥威望恩德一向很高,應為國家著想,不可拘泥小節。”

呂纂既得支持,於是率數百武士,深夜翻過姑臧北城,攻擊廣夏門,呂弘則率東苑部眾,用巨斧砍開洪範門,兩路進逼皇城。

首都東區衛戍司令官齊從,正駐防在融明觀,發現情況有異,立刻迎上前盤問“你們是什麼人?怎麼敢隨意入宮?”

軍隊回說是太原公(呂纂),齊從當即便明白怎麼回事了,喝道“主上剛即位,太原公夜闖入紫禁城,是不是打算謀反?”

呂纂已從人群中走了出來,也不作解釋,就那麼盯著齊從。

這種問題又何需回答,齊從迅速抽出佩劍,直砍向呂纂的前額。

這一劍倒是出人意表,呂纂的左右侍從緊急上前擒住了齊從,呂纂驚魂甫定,淡淡地說道“這才是忠義之士,不要殺他。”

士兵於是繼續向皇宮深入,呂紹已派虎賁禁衛指揮官呂開率領禁衛軍在端門抵抗,呂超也率二千人的騎兵增援。

但宮中的衛士一向畏懼呂纂,不敢與之交手,呂纂大踏步地向呂紹走去,旁邊的士兵根本不敢阻攔,呂超氣憤之下親自上前與其單挑,結果被呂纂打敗,呂紹眼看大勢已去,黯然自殺,呂超則隻身投奔廣武。

政變進展十分迅速,呂纂一路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控製了宮城,但對呂弘的軍隊仍然心懷忌憚,假意把天王之位讓給呂弘,呂弘連忙回絕說“呂紹是弟弟卻竟繼承大統,因此人心不服,所以我才帶頭違背了先帝遺詔,把他廢黜,我怎麼能再跳過哥哥繼承王位!”

呂纂得到他這個回應,還算滿意,但當然不可能完全解除防備,為了搞定輿論,讓他出宮對大家宣布取代呂紹是依照先帝的遺詔,完全合理合法。

文武百官才不信這一套,但這是呂家的家事,旁人也無從過問,隻要國家尚有君主主持大局,管他誰繼位呢。

呂纂於是在群臣的簇擁下登上天王之位,追諡呂光為懿武皇帝,呂紹為隱王,任命呂弘為總司令官、全國各軍區總司令官、最高指揮官、車騎大將軍、京畿衛戍總司令,主管朝廷機要,改封番禾郡公。

大事平定之後,呂纂找到了齊從,皮笑肉不笑地問他“你前天用刀砍我,豈不過份?”

齊從滿臉的悲傷情緒仍未退去,淒然回說“隱王是先帝親自指定的繼承人,陛下雖然上應天心下順民意,但我位卑人賤,並不十分理解,所以當時是唯恐陛下不死。”

呂纂忍不住笑出聲來,但並沒怪罪,反而表揚他的忠誠,加以特彆優待。

投奔廣武的呂超很快也被召回京城,呂纂的叔叔、征東將軍呂方,當時正鎮守廣武,呂纂派使節對呂方說“呂超事實上是個忠臣,道義和勇氣都應得到嘉許,隻是不了解國家大事而已,我正要任用他共度國難,請把我這番心意轉告給他。”

呂超幾經糾結,終於上疏道歉,自請處分,呂纂滿心歡喜地恢複了他的爵位,但卻不知道就這個決定最終害了他的性命。

姑臧發生了這種變故,在整個十六國時代並不稀奇,在整個中國曆史上更是司空見慣,老皇帝去世,新皇帝不能服眾,引起宮廷政變,何其老套,可是呂纂不是第一個搶奪寶座的人,也永遠不是最後一個,總是會有那麼多來者步其後塵,並非世人不智,而是太智了,明知做這種事會引起巨大的動蕩,仍然自負才華、鋌而走險,究其根源還是權力的誘惑太過攝人心魄了,當處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而上麵的人又遠不如自己有能力,這時總會萌生一種更進一步的衝動,古往今來能克製此衝動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有強大自製力的人,當然值得讚揚,最終淪落為權力的奴隸的那些人,總不免被權力拋棄,在失落與悔恨中淒然逝去。

北魏就曾因為繼承人的問題惹下了大禍,而且當時老皇帝還沒死,就被彆有用心之人謀害,比呂氏政權更加慘烈,所幸現任皇帝拓跋珪仍然生龍活虎正當年,北魏政局也達到了前所有的穩定與強盛。

398年6月16日,北魏新征服地區的戰後恢複工作基本完成,拓跋珪下令文武百官討論新的國號,認為國家現在已是今非昔比,應該有個更為正式響亮的國號,才配得上既得的成就。

官員們一致認為秦王朝以前的天子,都是以封國國君升任,因此都用原來封國的國號,當作帝國國號,拓跋家族盤踞在以古代國有百世之久,終於奠定基業,並進入中國,應該仍沿用“代”作為國號。

禁宮侍從長崔宏卻不以為然,“從前商王朝的中央政府並不常設在一個地方,所以有時叫殷,有時叫商,代雖是古老的國度,但上天的恩寵卻是新近賜下,當頒布登國年號之時,已經把國名改稱為魏,魏是美好的意思,曾經是第一等強國,我們仍應保持這一國號。”

拓跋珪內心深處畢竟還是傾向於崔宏的觀點,早在改稱魏王的時候,其實已經做出決定了,於是正式定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國號確立之後,拓跋珪把首都遷到平城,開始興建全新的皇宮寶殿、皇家祭廟、土神農神祭壇,並下令有關單位,劃定京畿範圍、確定道路名稱及裡程,使用中原政權的標準度量衡,然後派人到各郡國視察,彈劾違法亂紀的地方官,一旦抓到,全部由拓跋珪親自考核定罪。

硬件設施得以完善,拓跋珪接著進行中央政府的各項建設,讓政府文官部助理官鄧淵負責創立國家的文官製度、製訂皇家音樂,禮儀部助理官董謐,負責製定禮節儀式,法務部助理官王德,負責製定法律規章,天文台長晃崇,負責考察天象,文官部長崔宏,則擔任總監,負責督促整體進度及相關考核。

12月2日,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拓跋珪正式登極稱帝,大赦,改年號為天興,下令無論朝廷官員還是鄉裡小民,都要把頭發束成辮子,盤到頭上再戴冠帽,追尊遙遠的祖先拓跋毛以下27人都稱皇帝,尊奉拓跋力微為神元皇帝,拓跋什翼犍為昭成皇帝,拓跋寔為獻明皇帝。

束發是當時成年男子都會做的事,但漢人和其他民族不會紮辮子,隻是把把頭發束起來而已,這是拓跋鮮卑,也即索頭部落與其他民族的顯著區彆。

北魏正式建國,拓跋珪正式稱帝,預示著一個嶄新的時代就此來臨。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 劍心爭渡 芒果七分甜 穿越歸來,豪門總裁非要逼我結婚 我為獵手 荒年不慌,姐帶金手指住深山 奧特幻想 快穿:惡毒美人又被變態圍攻 離婚吧,程醫生 喜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