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馮後之死_憤怒的兩晉南北朝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 第429章 馮後之死

第429章 馮後之死(1 / 1)

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北魏也有很多知名的文臣武將,隻因統治者的風采更加奪目,所以在世人眼中並不算突出。

即便如此,仍有一人足夠吸引舉國的注意力,那就是高允。

高允的特彆之處主要體現在資曆上麵,畢竟在那個年月,能在政壇活躍半個世紀的人物並不多見,壽命到50歲的人都是少數。

時任高級國務官的鹹陽文公高允,一生事奉了五位皇帝,在朝廷三個院都擔任過要職,憑借老實憨厚的形狀、樸實無華的性格和中庸的政治手腕,前後50多年沒有受到責罰,馮太後和拓跋宏都對他十分尊重,在他進宮的時候,總是讓禁宮高級侍從官蘇興壽,下台階攙扶。

見慣了大風大浪的高允,晚年生活越發簡樸恬靜,雖然身居高位,但心情與普通百姓一樣,早晚讀書,教導身邊的人向善學好,親朋舊交也從不忘記。

拓跋弘當年奪取劉宋的青徐二州時,把當地有聲望的豪門強族,都遷移到平城,其中很多人都與高允有著親戚關係,高允傾其家財對他們進行援助救濟,讓他們得到安頓,又在其中遴選有才能的人,向朝廷推薦。

類似的事例有很多,高允在國內的威望與日俱增,馮太後和拓跋宏顯然已把當國家的吉祥物來對待了,待遇頗厚。

高允平生很注意保養,一直沒生過大病,487年春節剛過,略微感覺有點不舒服,但起居作息仍和平常一樣,但幾天後便在睡夢中離世,享年98歲,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然死亡。

北魏朝廷特彆追贈他高級谘詢官、最高監察長,喪禮十分隆重,對高家的賞賜也十分優厚,自從北魏建國以來,對逝世官員的賞賜從沒這麼多。

另有為孝文改革出謀劃策的謀臣們,或許知名度不如高允,但也堪稱國家的棟梁,任城王拓跋澄,齊州督導官韓麒麟,監察院皇家監察官李安世,皇家圖書館主任高佑,員外散騎侍從官李彪,等等。

拓跋澄是拓跋宏的堂叔,性情沉穩,做事老練,是拓跋宏最得力的皇族助手。

韓麒麟多次上疏獻計獻策,包括在北方六鎮興築長城,防禦柔然的入侵,禁止奇珍異寶的流傳,簡化喪葬儀式,鼓勵人民耕田種桑,捐稅少征絲綢、改征穀米。長城一事並沒有下文,但其他舉措,拓跋宏很快就給出了積極回應,是孝文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安世最大的貢獻當然就是均田製,可謂惠及後世的良策。

高佑針對官場的混亂局麵,提出隻認人才、不問關係的用人辦法,認為帝王可以因私人的喜好而賞人錢財,但絕不可因私人的愛惡而委派官職。

拓跋宏對此十分欣賞,但他作為關係戶的鐵粉,卻終於沒能落實這一辦法。

高佑後來出任西兗州督導官,鎮守滑台,認為郡和封國都有學校,縣和村應該也有,創造性地下令設立縣級初級中學和村級小學。

李彪曾作為使節先後六次出使蕭齊,口才和應變能力在國內無人能及,也為孝文改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痛陳奢侈浪費之禍,提議建立糧倉備災,廣泛選拔黃河以南的人才,重視親情,提倡孝道,等等。

除了這些人,北魏幕後的那個大人物當然是最不容忽視的,馮太後縱橫北魏幾十年,絕對是整個南產朝時期最有成就的女人,也一定能在整個中國曆史上名列前茅。

然而就算是活了近百歲的高允,畢竟也有離開人世的一天,馮太後並沒有那麼長壽,49歲就病逝了。

進入490年,馮太後的身體就已不堪重負了,拖了大半年後,於9月18日駕鶴而去。

她的死揭露了一個奇異的現象,那就是孝文帝的“孝”。

關於拓跋宏的孝順,馮太後在世時已表現得很充分了,被各種打罵都不記恨,甚至在冬天被關進小黑屋裡忍凍挨餓也不記仇,但這些相比他在馮太後死後的表現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從馮太後去世當天起,拓跋宏一連絕食五天,而接下來一整年的時間,他幾乎什麼事都沒做,把全部精力用在哭喪上麵,朝臣也跟著沒做彆的事,把全部精力用來安慰他們的皇帝。

中部總監司法官首先勸說“陛下承受祖先交付的大業,君臨萬國,責任至為重大,怎麼能像一個平民為了講究小節,而讓身體受到過分傷害?”

拓跋宏於是吃了一碗稀飯,但之後又繼續絕食。

接下來各大王爵公爵全都到宮門外跪求指定馮太後的安葬時間,並請拓跋宏遵照馮太後的遺言,安葬後趕緊脫下喪服,讓國事走向正軌。

拓跋宏哭著下詔“自從災禍降臨,恍惚之間好像就發生在昨天,我侍奉太皇太後的靈柩,仿佛太皇太後仍在人世,你們竟然說把她老人家下葬,我實在不忍聽!”

接下來近一個月的時間,王公貴族們不斷上疏請求,拓跋宏終於鬆口,但隻同意下葬,不同意脫掉喪服。

10月4日,拓跋宏親自前往方山的永固陵安排下葬事宜,下詔讓平時出動的儀仗隊全都停止,隻保留武裝警衛作臨時戒備。

馮太後不想與丈夫合葬一起,所以幾年前就在方山修建了自己未來的陵園——這在男權社會,簡直是天方夜譚,但馮太後用行動詮釋了“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的真諦。

10月9日,死了20天的馮太後終於入土為安。

百官都以為皇帝終於不用再鬨下去了,拓跋宏卻仍不罷休,答應不再絕食,但堅持不脫喪服。

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拓跋丕(拓跋宏的族人,非拓跋燾的弟弟)建議說“我們的年紀都已衰老,但事奉曆代聖明君王,對帝國的前例舊典,自問相當熟悉。

回想祖先們故去之時,隻有侍從靈柩的人才穿喪服,其他的人一律仍穿平時的衣服,一直遵循到今天,從來沒有更改。

聽說陛下三餐吃飯,不滿半碗,無論晝夜,不解除係在腰上的麻帶,我們捶胸頓足,坐立不安,願陛下稍微克製親慕之情,遵守先朝立下的舊有典章製度。”

拓跋宏說“哀痛到極點,傷害身體是常有的事,不必特彆關注,我早晚吃稀飯,健康勉強可以維持,諸公何須憂愁恐懼?祖宗在世時,專心軍事擴張,沒有時間講求文化教育,我如今接受聖人教訓,學習古代典範,無論時代或人事,跟先世已大不相同,各位都是國家元老,朝廷命脈所寄,然而對儒家經典和古代喪禮,恐怕並不熟知,我會把心中所掛念的問題,提出來與政府行政官遊明根、高閭等人討論,諸公可以留心細聽。”

這段話才是拓跋宏的心聲,尤其最後幾句,是精髓所在。

馮太後殺了拓跋宏全家,包括父親、母親、以及母親全家,當時他雖年幼,但並不致狗屁不通,尤其成年後,自會聽說馮太後的所作所為,對這樣一個大仇人,如何愛得起、孝得起?

但拓跋宏做到了,這與他自幼就被馮太後撫養,有著莫大關係,從小就產生了一種依戀,就算長大後,也被馮太後包裹得嚴嚴實實,而馮太後手握大權,能力出眾,性格豪爽,頗具女漢子氣質,長相還很美豔,因此很有異性緣,無數男人拜在她的石榴裙下,拓跋宏也不例外,對這個奶奶既怕又愛又敬,唯獨恨不起來。

但所有這些都不能掩蓋仇人這個身份,拓跋宏自始至終都心知肚明,不想記恨是假,隻因有心無力罷了,而且這個“無力”並非是權力不夠,而是明知要做卻就是做不出來的那種無奈。

隨著時間推移,拓跋宏的仇恨心理也漸漸淡化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政治改革上麵。

在此之前的所有改革,在他看來都是表麵的,膚淺的,根本達不到他目標的千分之一,他要做的事是對鮮卑人進行大換血,從裡到外地徹底改變。

是的,他要把北魏這個鮮卑政權全盤漢化。

全盤漢化開始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快穿之尋夢 鬥羅:卷王開掛帶飛七寶琉璃宗 綜漫:人物全攻略 穿越葉羅麗後,我被冥王寵上了天 特種兵:求求你,加入狼牙吧! 我在甬安當羅刹 我以武器戰天下 滄海月明夜有淚 逸兄的新書 沐家小辣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