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鈞的投靠,也體現了一些敵占區底層人士的選擇。
曹魏雖然很強大,但底層還是有些人看好季漢能光複漢室的。
或許,未來會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也不一定。
因此,有人願意賭一手謀個好前程,馬鈞隻是其中之一。
他成功在工部立足之後,深刻的感受到了這裡積極向上的科研環境。
由於劉禪多次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工部的科研經費非常充足。
馬鈞的創造力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很快他又向上級提出了新的研發項目。
一路從北向南,他發現靠近河流或者有水渠的農田能得到很好的灌溉。
但是在離河流遠或者山邊上的梯田則灌溉不易,所以他改進灌溉翻車,讓其變得輕快省力,能適應更多的地形使用。
在以前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常見使用著一種龍骨水車,也叫翻車。
它應用齒輪的原理使其汲水,很是好用,中國應用水車有著悠久的曆史。
早在東漢時期,翻車的前身就出現了。
東漢末年有個叫畢嵐的人曾有翻車的製造。
《後漢書·張讓傳》記載,東漢中平三年,畢嵐曾製造翻車,用於取河水灑路。
但此時的翻車還比較粗糙,比較笨重,隻能在一些特定的地形使用,因此並未得到推廣。
馬鈞在成都任職時,看到城內有地,可辟為園。
城外有山,山上有梯田,目前這些地方的土地灌溉主要依靠人力。
若是提高灌溉效率,則能大大節省人力。
因此,他要嘗試製造龍骨水車。
龍骨是建築術語,指用來支撐造型、固定結構的一種建築材料。
工部對於一些大的科研項目也有非常科學先進的管理辦法。
馬鈞按照流程寫了申報材料,估算所需科研經費,審批通過後便可立項。
在計劃中,他詳細的講述了自己對翻車的構想
車身用三塊板拚成矩形長槽,槽兩端各架一鏈輪,以龍骨葉板作鏈條,穿過長槽。
車身斜置在水邊,下鏈輪和長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鏈輪為主動輪。
主動輪的軸較長,兩端各帶拐木四根。
人靠在架上,踏動拐木,驅動上鏈輪,葉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將水排出,再沿長槽上方返回水中。
如此循環,連續把水送到岸上。
馬鈞為了龍骨水車能夠審批通過,也不謙虛了,直言
‘其輕快省力,可讓兒童運轉,其巧十倍於常。’
這時候人們是沒有童工概念的,基本上十來歲小孩子都得幫家裡乾活。
總而言之,馬鈞表示理論上比目前存在的其他提水工具強近十倍。
因此,拉科研經費的時候就是不能謙虛,一定要有理有據的吹牛皮才能把上麵的人唬住,然後拿到錢。
效果很好,再加上農業本就是朝廷十分鼓勵的科研方向,因此馬鈞的項目很快就審批下來。
馬鈞很高興,他覺得自己來對地方了。
既能當官,又能從事自己喜愛的行業,人生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情了。
他所設計的龍骨水車,不但能提水,而且還能在雨澇的時候向外排水。
關於此事的公文自然也上報到了劉禪這裡,他對此事也很感興趣,命人密切關注科研進度。
劉禪隱約有印象,這種翻車,是如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