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徽走後,襄陽學堂的日常教學正式展開。
晨曦初露,琅琅書聲便響徹學堂。
諸葛誌親自授課,他講的不是枯燥的經文,而是結合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治國安邦之道,兵法韜略之精要。
他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循循善誘,學生們聽得如癡如醉,筆記寫滿了竹簡。
課後,學堂內更是熱鬨非凡。
有的學生圍坐一起,熱烈討論著先生所講的內容,互相辯駁,互相啟發;有的則在藏書閣中博覽群書,汲取知識的養分;還有的在演武場上揮汗如雨,練習武藝,強健體魄。
學堂裡充滿了積極向上、蓬勃進取的氛圍。
諸葛誌穿梭於學生之間,不時停下腳步,與他們交流答疑。
他鼓勵學生們獨立思考,勇於質疑,不要盲從權威。
他常說:“學問之道,不在於死記硬背,而在於活學活用,觸類旁通。”他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經常組織學生們進行實地考察,讓他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一日,一位學生向諸葛誌請教如何排兵布陣。
諸葛誌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他分析地形地貌、敵我實力對比等因素,鼓勵他自己思考解決方案。
最後,學生茅塞頓開,提出了一個頗具創意的布陣方案,令諸葛誌讚歎不已。
諸葛誌的教育方式獨樹一幟,他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潛能。
他鼓勵學生挑戰權威,敢於創新,培養他們“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的求知精神。
他相信,隻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經世致用的人才。
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學堂裡的喧鬨漸漸平息。
學生們陸續離開,準備回宿舍休息。
一位學生無意中抬頭,看到了懸掛在學堂正廳的匾額,上麵寫著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金色的夕陽餘暉灑在匾額上,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經世致用”——仿佛鍍上了一層神聖的光芒。
學生們駐足凝視,這四個字如同暮鼓晨鐘,在他們心中激起陣陣漣漪。
“經世致用……”一位年輕的學子喃喃自語,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
“先生所授,皆是濟世安民之學問,非空談闊論之虛言。”他伸手撫摸著粗糙的匾額,仿佛觸摸到了先生的諄諄教誨,一股暖流湧上心頭。
另一位身材魁梧的學生握緊拳頭,目光堅定。
“先生教我等兵法韜略,非為爭霸天下,而是為了保家衛國,守護百姓安寧!”他似乎看到了烽火連天的戰場,聽到了百姓的哀嚎,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
一位文靜的學生默默地注視著匾額,眼中閃爍著淚光。
“先生授課,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他想起先生的音容笑貌,想起先生的教誨,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他明白,先生所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理想。
一位眉宇間帶著些許憂鬱的學生,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經世致用……先生的教誨,振聾發聵。然我胸中之誌,卻如茫茫大海中的一葉扁舟,不知何去何從……”他抬頭望向漸漸暗淡的天空,
夜幕降臨,學堂裡逐漸安靜下來。
一位學生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突然停下腳步,轉身望向正廳的匾額。
在夜色的籠罩下,“經世致用”四個字顯得更加莊重肅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先生,我定不負您的期望!”他邁著堅定的步伐,消失在夜色中。
走廊的儘頭,黃敘的身影一閃而過……
喜歡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請大家收藏: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