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窗欞,在諸葛誌的書案上灑下一片金黃。
他放下手中的竹簡,揉了揉有些發脹的眉心,屋外那熱鬨的喧囂聲,如同春日裡歡快的鳥鳴,一陣陣湧入他的耳中。
他嘴角微微上揚,起身來到窗邊,眼前的景象讓他心中湧起一股自豪之情。
學堂門口,往日空曠的廣場,今日已是車水馬龍。
一輛輛裝飾精美的馬車,滿載著各式各樣的貨物,停滿了空地。
車轅吱呀作響,車輪碾過青石板,發出有節奏的摩擦聲。
身著粗布短衫的工匠們,肩扛著木料、鐵器,臉上的汗珠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他們步伐矯健,精神抖擻。
還有那些衣著華麗的商賈們,手持算盤、賬本,臉上堆滿了笑容,他們相互寒暄著,聲音洪亮,充滿了喜悅和期待。
各種嘈雜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副熱鬨非凡的景象。
空氣中彌漫著木材的清香,鐵器的金屬氣息,還有淡淡的汗水味,這一切都讓諸葛誌感受到一種蓬勃的生機。
這正是他一手締造的學堂,為荊州,甚至整個蜀漢帶來的改變。
自從學堂開辦以來,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從這裡走出,他們將從學堂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帶到了蜀漢的各個角落。
有的學子將先進的耕作技術帶回了家鄉,讓百姓的糧食產量大幅提高;有的學子則興辦了工坊,將精巧的工藝品銷往各地;還有的學子則選擇在各地興辦學堂,將知識的火種傳播開來。
受到荊州學堂的啟發,各地紛紛效仿,興辦起了大大小小的學堂。
一時間,蜀漢各地書聲琅琅,求學之風盛行。
人們對知識的渴望,對未來的期盼,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諸葛誌深知,這不僅僅是一間學堂的成功,更是蜀漢崛起的基礎。
他不禁感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先生,您看,他們又來了。”身旁傳來學子的聲音,將諸葛誌從思緒中拉了回來。
他轉頭看向身邊的年輕人,這是一個名叫李明的學子,他是最早跟隨諸葛誌學習的一批學生。
李明
諸葛誌再次看向窗外,他緩緩說道:“看來,我們的學堂,是越來越熱鬨了。”他語氣中帶著一絲笑意,但聲音卻戛然而止,仿佛有什麼未儘之言,他轉身,背對著窗外,走向書案,拿起桌上一份未批閱完的文書,似乎想繼續工作,但又停下了筆,抬頭看向李明。
諸葛誌的目光落在窗外那些求學若渴的學子身上,他們有的衣衫襤褸,卻眼神明亮;有的雖然錦衣華服,卻難掩臉上的緊張之色。
荊州學府招生嚴格是出了名的,不僅考核經史子集,還注重考察實踐能力和品行修養。
這對於出身不同,經曆各異的學子們來說,都是一次公平的挑戰。
廣場上,人頭攢動,來自蜀漢各地的學子們聚集於此,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氛。
筆墨紙硯的摩擦聲,低低的議論聲,以及偶爾的咳嗽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的考場氛圍。
陽光炙烤著大地,一些學子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他們不時地用袖子擦拭,眼神卻始終緊盯著學堂門口張貼的榜單。
一個衣著樸素的少年,手裡緊緊攥著一卷竹簡,手心微微出汗,竹簡的邊緣都被汗水浸濕了。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緊張的心情,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學堂大門,仿佛要將那厚重的木門看穿。
他來自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為了這次考試,他已經準備了整整一年。
他渴望知識,渴望改變自己的命運,更渴望為自己的家鄉貢獻一份力量。
一個身著錦衣的青年,則顯得從容許多。
他搖著手中的折扇,臉上帶著自信的微笑,與周圍的人談笑風生。
他出身名門,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對於這次考試,他胸有成竹。
他渴望通過這次考試,證明自己的實力,獲得更高的聲望,將來在仕途上有所成就。
隨著時間的推移,考試結果陸續公布。
有人歡喜有人愁,金榜題名者喜極而泣,榜上無名者黯然神傷。
一個身材魁梧的青年,看到自己名列榜首,激動地跳了起來,他揮舞著拳頭,仰天長嘯,聲音響徹整個廣場。
他來自一個武將世家,從小習武,卻對治國安邦有著濃厚的興趣。
他希望通過學習,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為蜀漢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李明看著這些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年輕人,心中也充滿了感慨。
“先生,今年的學子,似乎比往年更加優秀。”
諸葛誌微微頷首,目光深邃,“是啊,蜀漢的未來,就寄托在他們身上了。”他頓了頓,目光落在一個正低頭沉思的學子身上,“去,把那個孩子叫過來。”
喜歡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請大家收藏:諸葛亮:糟了,我成替身了!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