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依言走到那名學子麵前,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這位同學,先生請你過去一趟。”
那學子聞聲抬起頭,露出一張略顯稚嫩卻飽含堅毅的臉龐。
他正是薑維,字季常,荊州宜城人,久聞諸葛學堂的大名,今日特來求學。
他朝李明拱了拱手,跟隨他來到諸葛誌麵前。
諸葛誌打量著眼前這位少年,見他舉止沉穩,目光清澈,心中甚是滿意。
“你叫什麼名字?”
“學生薑維,字季常。”薑維恭敬地回答。
“你可知我為何喚你前來?”諸葛誌問道。
“學生不知。”薑維如實回答。
“我看你適才沉思之狀,似有所悟。不妨說說你的想法。”諸葛誌麵帶微笑,語氣和藹。
薑維略作沉吟,便將自己對治國安邦的見解娓娓道來。
他條理清晰,言辭懇切,展現出遠超同齡人的見識和才華。
諸葛誌靜靜地聽著,不時點頭讚許。
待薑維說完,他撫掌笑道:“好!好一個治國安邦之策!季常,你可願入我學堂學習?”
薑維聞言大喜,連忙拜謝:“學生願拜先生為師!”
自此,薑維便入了諸葛學堂,與一眾才俊共同研習經史子集,兵法韜略。
諸葛誌除了親自講授經義之外,還開設了算學、天文、地理、農耕等課程,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智慧傾囊相授。
課堂上,他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敢有絲毫懈怠。
為了讓學生們得到更全麵的學習體驗,諸葛誌還邀請了多位賢才擔任客座講師。
他的弟弟諸葛亮主講兵法,龐統精通奇謀,法正擅長律法,各個都是一時之選。
一日,諸葛亮正在講授《孫子兵法》,他深入淺出地講解著兵法的精髓,學生們聽得如癡如醉。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諸葛亮的聲音鏗鏘有力,在學堂內回蕩。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課堂的寧靜。
一個學子慌慌張張地跑進來,臉色煞白,“先生,不好了!……”
學堂之內,琅琅書聲不絕於耳,時而有學生起身提問,引得眾人思索。
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學子們年輕的麵龐上,映照著他們求知若渴的眼神。
諸葛誌講課時,聲音沉穩而富有磁性,如同一位老道的船長,引領著學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遠航。
他時而引經據典,時而結合實際,將艱澀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令人茅塞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