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高紅遺址,又被稱為寺棗垣遺址,是一處位於中國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薛村鎮高紅村南三川河南岸二級台地上的重要古代遺址。以下是對其的詳細介紹:
一、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高紅遺址坐落在柳林縣城西部約115公裡處的高紅村南,三川河三麵環繞,地勢北高南低,形成了一處獨特的地理環境。這樣的地理位置不僅使得高紅遺址在曆史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也為其保存了豐富的曆史文化遺存。
二、曆史背景與發掘曆程
高紅遺址的發現可以追溯到1983年,當時考古學家在此地發現了商代晚期、戰國、漢代的遺存。隨後,在2004年至2006年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深入的考古調查與發掘,揭示了其作為商代早期遺址的重要地位。這一時期的發掘工作不僅發現了大量的夯土基址,還出土了豐富的陶器、石器、骨器等遺物,為研究商代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三、遺址規模與建築特點
高紅遺址的範圍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約217米,總麵積近萬平方米。在遺址內,發現了二十餘處夯土基址,總麵積近4000平方米。其中,7號夯土基址是其中最大的一處,具有宮殿規模,位於基址群的中心位置。這些夯土基址的建造方法獨特,先在土丘周圍劃出擬建範圍並平整地麵,然後環土丘向下深挖約1米後填土夯成與地麵齊平的堅實基礎,再在基礎之上回縮1米左右用版築法夯築建築主體。這種建造方法不僅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建築技藝,也為我們了解古代建築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線索。
四、出土遺物與文化特征
高紅遺址出土的遺物豐富多樣,主要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等。其中,陶器以灰陶居多,也有部分內胎褐色、器表灰色的褐陶和少量的褐胎黑皮陶。紋飾以繩紋為主,附加堆紋多見於鬲的口沿和頸部,有的鬲、盆、罐的口沿上剔刻出楔形紋或菱形窩點紋。此外,還有雲雷紋、楔形點紋、弦紋、印方格紋、幾何紋、刻劃紋等。這些遺物不僅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生活習俗,也為我們了解商代文化的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據。
五、學術價值與意義
高紅遺址的學術價值不可估量。它是中國北方發現的唯一一處殷商時期有著大型夯土建築的遺址,與商文化麵貌迥異,反映了當時北方地區存在過強有力的政治集團。同時,該遺址也是這一政治集團的活動中心,可能是商王朝或方國的都城遺址。這一發現不僅為晉陝高原黃河兩岸以青銅器為代表的晚商文化遺存歸屬提供了清晰的線索,也使我們對商代曆史的認識有了新的突破。
六、保護與現狀
目前,高紅遺址已得到有效的保護。原考古發掘的台麵已回填保護並被全部硬化,樹立保護標誌。遺址西、南坡現被平整為三階護坡,護坡表麵種植植物予以保護。同時,該遺址也被評選為200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成為國內外學術界關注的焦點。
綜上所述,高紅遺址作為一處重要的曆史文化遺跡,不僅具有極高的曆史、文化和藝術價值,也為我們了解古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和變遷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強對高紅遺址的保護和研究工作,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6柳林黃河三峽是一處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曆史文化於一體的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三交鎮,地處柳林縣和石樓縣交界處,對岸則是陝西省綏德縣與清澗縣接壤的地方,因此自古就有“鼓擊震兩省、雞鳴驚四縣”之美譽。以下是對柳林黃河三峽的詳細介紹:
一、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柳林黃河三峽景區地跨晉陝兩省,麵積達31平方千米,由黃河大峽、龍泉石峽、屈產峽組成。這裡濤走雲飛,氣勢恢弘,風光旖旎,美不勝收。屈產河與龍泉水分彆從黃河兩側在同一地段注入,三河交彙,形成世界地理中十分罕見的水麵十字路口,為遊客帶來了獨特的視覺體驗。
二、主要景點
1土金磧:被譽為天下黃河第一磧,巨瀾翻卷,濁浪滔天,蔚為壯觀。
2黃河母親峰:一處天然形成的山峰,酷似一位母親斜臥,眼鼻耳發均栩栩如生,非常逼真。傳說大禹在鄰近三交的孟門治水時遇險,大禹妻子為救丈夫,飛身擋住落下的巨石。大禹得救,而大禹妻子卻坐化成山。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她,把禹王娘娘坐化的這座山尊稱為“黃河母親峰”,當地人則稱之為黃河老母。母親峰下就是祭母台,曆代黃河上的船工和附近老百姓經過此地必先祭拜,祈求兒女滿堂、航船安穩。
3闖王寨:李自成東渡黃河時留下的遺址,古老的寨門上有羊皮寫成的“闖王寨”三個大字,山頂上有闖王行營遺址、李闖王點將台、李闖王展覽館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