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其原因,除了拍龍屁表忠心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了切斷皇帝與軍方的直接聯係。
文武不兩立可不是胡扯的,為了打壓血性這些腐儒們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皇帝禦駕親征,就意味著與軍中建立了直接聯係,並且所有資源都要倒向軍中。
利益就那麼多,軍中都拿走了,他們這些大頭巾們還吃什麼拿什麼。
所以如果能把皇帝和軍中分割,那向上可以限製皇權,向下可以打擊武家勢力。
好處這麼多,儒門的人當然是要大義凜然的瘋狂反對了。
“剛才反對朕禦駕親征的,全都出來站在這邊。”
含元殿上,王霄伸手指著一側的空地“快點!”
積威之下,那些之前用各種理由勸阻王霄的大臣們,紛紛心懷忐忑的站了過去。
“朕問你們一句,你們是哪裡的大臣?”
“我等是大唐的大臣,是陛下的臣子。”
“好,那朕再問你們一句。現在安祿山叛亂攻打範陽,大唐危急,爾等是否願意為大唐舍身赴難?”
依舊是整齊劃一的回應“臣等願意。”
王霄乾脆站起身來“現在朕要去為大唐解決危機,爾等是否願意隨朕同去?”
這下那些大臣們都沉默起來。
戰場上刀槍無眼的,真要是沒在了戰場上,那自己的權勢,家中的財富嬌妻美眷什麼的可都成了過眼雲煙了。
“哼哼。”
王霄冷笑不止“自己不敢去,又不讓朕去。你們想怎麼樣?難道在這長安城裡念你們那經書,就能把安祿山的叛軍都給念死了不成?一群廢物!”
他用力一甩袖口,轉身離開“站出來的這些人,全部隨軍出征!有不從者,皆以通賊論處!”
幾天之後,大軍整頓出發之前,不少被點名同行的大臣,都紛紛上書稱自己身體不適,無法隨軍雲雲。
王霄對此的回應很簡單,上書的這些他全都應了下來,然後一道張九齡附印的聖旨再發回去“既然身體不行了,那就回老家好好養身子去吧。朝堂上的工作不能停,你們的職務自有他
人來頂替。”
如此聖旨一出,這幫人全都麻爪了。
寒窗苦讀這麼多年,為的不就是現在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過好日子嗎。
一道聖旨下來,這麼多年的努力全都沒了,這誰能受得了。
還沒來得及稱病的,趕忙急匆匆的趕過來隨軍。
而那些被發回老家的,則是四處活動想要討個機會。
隻是,他們現在沒有機會了。
王霄出動的大軍並不多。
長安城周邊駐防的十六衛之中,抽調出來大約十萬人馬。
加上西域各鎮抽調的兩萬精兵,也就是十二萬人。
因為是在國內行軍,所以隨軍的民夫並不多,全加起來也不到二十萬。
而他們的目的地,則是直接去往河東鎮。
現在的河東鎮節度使是王忠嗣,他那邊還有六萬三千兵馬。
與長安城的援軍彙合之後,就是一股可怕的洪流,可以從河東出擊直接去抄安祿山的後路。
當然了,前提是駐守在範陽的郭子儀,能夠扛得住安祿山的猛攻。
哥舒翰因為年事已高,所以留守長安城坐鎮後方。
張九齡也留下了,負責處置各方事務以及往前線輸送錢糧物資。
王忠嗣提前出發,趕回了河東鎮做前期接應的準備。
所以此時聚集在王霄身邊的名將,則是以高仙芝,封常清,李嗣業為主。
“陛下。”
被任命為行軍大將的高仙芝,正在與王霄探討著軍情。
“咱們隻有直奔河東鎮,隨後出關抄安祿山後路這一個計劃。”
“你想說什麼?”
“臣的意思是,若郭子儀那邊沒能扛得住,讓安祿山的大軍殺入範陽,我們連應變的方案都沒有,那到時候就是中原糜爛的局麵。”
數以十萬計的大軍的移動,那可不是戰旗遊戲裡隨隨便便鼠標點一點就行的事情。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前期的道路修繕,各處營寨的建設,糧草物資的沿途準備等等,都是很麻煩很要命的事情。
不做好前期準備的話,想轉向都轉不了。
現在王霄直奔河東,絲毫不在乎郭子儀那邊戰敗的可能。
作為名義上的統兵大將,高仙芝自然是憂心忡忡。
王霄的回應是“你相信朕嗎?”
“臣當然相信陛下了。”
“很好。”馬背上的王霄微微一笑“我也相信郭子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