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楊爽猶豫的主要原因。
就在楊爽進退兩難,楊李姬三家,也都在為撤不撤軍吵成一團時,卻有飛鴿傳書從大興那邊的傳來。
見斥候將信呈交給楊爽後,姬發和李嗣源都露出緊張之色,畢竟這關乎他們兩家的命運。
楊爽要鐵了心撤軍的話,姬李兩家肯定是不會和楊爽一起撤軍去救援大興城,畢竟撤軍和秦軍作戰的消耗完全就是無底洞,他們有再多家底也經不住這麼揮霍。
可若是不和楊爽一起撤軍的話,隻靠姬李兩家在西域的勢力,又難以與王賁所率的西域反隋聯軍對抗。
若是不想被西域諸侯吞並的話,恐怕也隻有放棄在西域的地盤,以保存實力,繼續向西遷徙這一條路了。
姬李兩家才在西域站穩腳跟,自然不願意放棄才到手的地盤,但楊爽若是真鐵了心要撤軍,那他們也隻能被迫西撤了,反正為來了隋國和秦軍開戰是絕對不可能的。
正是因為如此,姬發和李嗣源才格外緊張,畢竟這封信關係著他們兩家的命運。
楊爽拆開信後,先是一愣,隨即露出難以置信之色。
他本以為秦軍兵臨大興,亡國危機之下,楊廣會不惜代價的召他回去。
可在信中楊廣不但不讓他回來,反而還要他繼續攻略西域,這樣隋國就算徹底丟了西涼,也還有西域的地盤,以圖東山再起。
楊爽看完之後,心中非常感動,他覺得楊廣這是為了隋國,已經有了犧牲自己的覺悟,但實際上楊廣是將希望放在海州的三家聯軍那邊了。
楊廣並未在信中提到解羌令,以及海州羌人勢力複起的事,畢竟這個消息一旦暴露,必定會影響到隋軍的士氣,以及眾將對他的忠誠。
所以,楊廣雖推出解羌令,但也隻在海州一地公開,對大興等所有地盤都保密。
楊廣的態度就是解羌令雖是他乾的,但在被徹底石錘之前死都不能承認。
就算大秦對外公布了,可隻要羌軍沒有到大興城下,他也可以狡辯這是大秦的汙蔑,畢竟隻要糊弄住自己人就行了。
真等到羌軍真的打到大興城下時,那大秦的困龍之局也就解了,楊廣就算背上這些罵名也不虧,畢竟大興保住了,手段雖不光彩,但群臣也能理解他的苦心,大不了再把羌人滅一次。
不得不說,楊廣算盤打的確實精明,不但算計了羌人,就連自己人也在他的算計之內。
楊爽卻並不知道楊廣的諸多算計,隻以為楊廣已經做好以身殉國,並讓他在西域給隋國留下火種,所以自然也就不會再撤軍了。
楊爽將楊廣的不許撤軍命令公布,並直言楊廣已經決意以身殉國,留他們作為隋國的火種後,柘林隋軍諸將全都沸騰了,而高昂等反對派也都羞愧不已。
姬發和李嗣源聽了後麵麵相覷,不敢相信一向自私陰險的楊廣,會做出去如此大義凜然的決定,所以本能的覺得這裡麵肯定有問題,但隋軍不撤軍對他們有利,他們自然也沒必要再深究此事。
就這樣,楊爽得知大興被圍的消息後,不但沒有撤軍救援大興,反而還加快了對西域的攻略,這讓西域原本就緊張的局勢變得更加的緊張。
至於西域十五國反隋聯盟,在漢人聯軍的咄咄逼人之下,也不再繼續保存實力,更加的緊密團結起來,共抗外敵。
西域聯軍若是一開始就團結起來,一致對外的話,又豈會有那兩場大敗。
如今以隋軍為首的漢人聯軍,已在軍事爽占了上風,西域聯軍這才覺醒過來,實在是有點晚了。
王賁也沒想到這一仗會這麼難打,但既然楊爽出招了,那他也隻能接招。
就在王賁和楊爽在西域再次交手之際,論欽陵所率的吐蕃軍也開拔到了湟源城下。
楊任站在城頭,見城外烏壓壓的一片全是吐蕃士兵,並且正有條不紊的清除秦軍提前布下的防禦工事時,就知道論欽陵是個擅長攻城的將領。
“師兄,再這麼下去的話,要不了一天,吐蕃軍就能對湟源城展開進攻了。”土行孫一臉焦急的說道。
楊任點了點頭,隨即道“確實不能這麼下去,必須主動出擊,讓吐蕃軍疲於應命,才能拖延更多的時間。
師弟,立即點齊一千輕騎,咱們出城去和吐蕃軍鬥將。”
“諾。”
楊任帶著土行孫,以及一千輕騎出城,而城外的吐蕃軍見秦軍出來了,當即放棄繼續清理陷阱、戰壕等工事,立即返回本營進行稟告。
楊任也沒有追擊,畢竟殺這些工兵的意義不大,隻是派人大喊進行挑釁。
論欽陵本來就準備在清掃完障礙後,就遣將前去挑戰,以打壓秦軍的士氣,卻沒想到秦軍主動出來了,那他自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當即點齊兵將前來迎戰。
見秦軍派來挑戰的將領,竟隻是個相貌醜陋,身材瘦弱的矮子時,吐蕃這邊的將領都發出嗤笑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