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寧遠親眼看到李雪刀的演技,是在幾天後那場戲。
“宋江臨走時,已答應老父讓我從江州服刑期滿回來,再做商議”
這個時候的宋江,眼神閃爍,他本意當然是不願意的,但兄弟們的盛情又讓他非常為難,這讓他糾結萬分,而這種矛盾,都在他的眼神裡。
在當時,寧遠飾演的花榮就坐在下麵,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在站起來的時候,寧遠動情喊道“大哥,留下吧”
而在這之前,宋江和花榮被清風山的人救回來後,商量去梁山,結果宋江就接到家仆傳來的家書,說宋太公病逝。
回去之後,宋江才知道是騙他的,但為了答應對老父的承諾,永不悖忠孝之本,於是他去縣衙投案自首。
鄆城知縣是宋江的老上級,對宋江網開一麵,把犯案經過改為“宋江妾氏閻婆惜行為不端,另有新歡,宋江酒後與之爭辯,失手誤殺閻婆惜至死,宋江因罪潛逃在外,今日幡然悔悟,前來投案自首,理當減刑”
這就是那時的隨意性,殺了閻婆惜改為兩人爭鬥誤殺,逃了這麼久來自首,還理當減刑,正因為此,知縣判宋江發配江州,杖二十,之後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連杖責都免了。
不僅是這裡,武鬆犯案後也差不多,按說他先後殺了潘、西門等一幫子人,結果最後才脊杖四十、發配孟州,而王婆,被判了死罪不說,還是最狠的剮邢。
而原因,也是跟武鬆私交不錯的縣令改了招供“小潘不容武鬆祭祀大郎,兩人發生爭吵,小潘故意推倒大郎的靈床,兩人動手,武鬆誤殺嫂子,西門慶聽說小潘被殺,找上門來為小潘強護,因而鬥毆,被殺死。”
看看,明明是主觀謀殺小潘,跟宋江一樣,改為爭鬥誤殺,而西門慶,更是武鬆打上獅子樓去追殺,也改成了西門慶找上門來鬥毆,然後被殺,說白了,人武鬆是正當防衛。
更何況,武鬆的罪可不止這一點,在從鄆哥嘴裡知道大郎身死的真相後,他召集鄰居和倆士兵,在大郎靈前審王婆和小潘,連哄帶嚇逼問出經過,而這就是私設公堂了,除此之外,當時還有對王婆的刑訊逼供。
但在縣令的人情和對武鬆同情之下,這些都不是問題。
至於王婆的判詞,卻天壤之彆生情造意,哄誘通殲,唆使本婦毒死丈夫;又令本婦趕逐武鬆,不容祭祀親兄,以致殺傷人命,唆令男女故失人倫,擬合淩遲處死。
這判詞當然是有問題的,至少有兩項是無中生有,一是令本婦趕逐武鬆,二是不容祭祀親兄。這樣寫的原因,就是跟武鬆的招供統一。
要給武鬆減刑,就必須給王婆加刑,引發叔嫂爭端的導火索是王婆,把王婆的罪過提到“故失人倫”的高度,這樣就不是普通的刑事案件,如果單是教唆殺人犯,判死刑都算是重的,絕不可能是被剮。
那個時候的法律是不健全的,執法的自由度太大,幾乎是想讓人生就生,想讓人死就死,當然也跟那時候的製度有關,縣令說什麼就是什麼。
武鬆和王婆是典型的反著判的,武鬆殺人不判死刑,王婆教唆犯卻被剮。法律和道德、情理有時是矛盾的,但從感情上講,每一個看這裡的人,當然認同這個判罰,隻不過從法律上講,這的確是個錯案。
而在宋江被發配的路上,被一直跟著保護他的劉唐截住,要帶他上梁山,要不是宋江即時阻攔,那兩個差役都要被劉唐一刀斬了。
但宋江忠於孝道,自然不願意,最後晁蓋,花榮他們都跑過來勸說,還把宋江拉到山上吃酒,麵對坐在兩旁的吳用、林衝、花榮,以及劉唐和阮氏三雄等人的勸說,宋江都沒有答應。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宋江,以孝道推脫隻是表麵,真實原因就是他這時候還看不上落草為寇。
從之前跟花榮的對手戲就能看出來,當花榮說,皇上新立太子,正要大赦天下的時候,宋江當時就眼放精光“賢弟所言當真”
花榮說“這是宮裡傳來的消息,千真萬確,隻是兩三個月的事,哥哥暫且忍耐,便可東山再起。”
正是因為這件事,宋江心裡湧出極大的期待。
畢竟,無論從宋江個人追求,還是宋太公的期望來說,落草為寇都是不齒的事情,儘管他跟這些好漢兄弟相稱。
所以,宋江當時有一句詞“果然,老天不負宋江啊。”
這才是他的追求和期望。
不僅是宋江,林衝的老丈人在林衝被發配前,也跟他說
“今日權且去滄州躲災避難,早晚天可憐見,放你回來時,依舊夫妻完璧。”
他所指的,也是讓林衝等皇上大赦。
同樣的,許多梁山好漢在一有了人命案後,大多選擇出去避避風頭,實在不行,就老老實實地吃官司,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官司往往都吃不久,坐一會牢就出來了,到時還是一條好漢。
正因為這樣,水滸裡的這些好漢,對坐牢吃官司根本不怕,就跟喝涼水那麼簡單,原因就在這裡。
當然,這是在上梁山之前,上了梁山,那就是反賊,肯定就不能赦免了。
在古代,大赦天下是個屢見不鮮的詞,每當遇到大慶或者大祭的日子,比如新皇登基、皇帝駕崩、打勝仗,甚至皇帝生兒子、立太子、立皇後等等,都會找機會大赦。
一方麵可以讓子民感恩戴德,感受天家的皇恩好蕩,另一方麵,也可以緩和一下民眾的矛盾,畢竟每個朝代最後完蛋,都因為官逼民反,他們不能不吸取教訓。
這個從漢朝開始的製度,到唐宋達到巔峰,平均十八個月就會遇到大赦,而在那個時候,徒刑的最高年限就是三年,因為經常連這個徒刑都蹲不滿,設置再高也沒什麼用。
直到元朝,頻率才開始逐漸降低,明朝大概五年一次,而清朝基本就是十四五年一次,而且也不是放出來,隻是降低一等刑法。
不過,這也不是誰都能放,有個詞叫十惡不赦,就是來源於此。
曆朝曆代,對十惡的定義都差不多,基本就是謀反、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這些。
謀反好理解,而大逆,一般是說毀壞皇室的宗廟、陵墓和宮殿。
而謀叛跟謀反又不太一樣,謀反主要是指民眾,而謀叛,一般用在官上麵,畢竟有個叛字。
除此“十惡”不赦以外,通觀大赦曆史,曆代帝王都罕有赦免貪官汙吏。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時候,大赦天下連死刑犯都能赦免,但官吏枉法受財者不在赦免之列,包括後來天災和外敵來襲,他再次大赦,也依然強調官吏犯贓不予赦免。
到了宋朝,這一條也依然是不赦之罪。
正因為這種大赦,所以水滸裡的好漢們在上梁山之前,才敢胡作非為,不僅僅是他們壞,而是這個環境,這個製度有問題,根本沒有震懾性。
就像宋江,一開始抱著這個期待,他哪怕在兄弟的盛情相邀下非常為難,但最後也依然堅決不上山,隻不過打出了孝道的名義,彆人也拿他沒辦法。
直到後來到了江州,得知大赦沒有自己,宋江當時就崩潰了。
這一場戲,也讓寧遠感受到李雪刀的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