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雖然回家了幾天,但寧遠適應能力很強,迅速收心。
接下來要拍的,就是花榮辭了官,專程在城門口等著宋江,伴他去赴任。
這時候李雪刀的妝容和神態又改變了不少,不僅僅是年齡的增長,須發間有了白絲,還有麵容精神中,難以掩飾的疲倦眼神。
當然,花榮的形象也有了變化,雖然依然是身長如玉的溫潤氣質,但眼神中多了曆練後的淡然。
花榮的性格就是不浮不躁的儒將,當然這也跟他射箭有關,畢竟想要射好,就必須平心靜氣,內心的一點浮躁都能影響結果。
在寧遠的分析中,可能就是在終日練箭的過程中,養成了他沉穩、內斂、冷靜的性格。
當然,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忠,始終如一,儘管他有本事,還有“資曆”可以放手一搏五虎將,但他的不爭,在寧遠想來,這恰恰是花榮真正體諒宋江、支持宋江的具體表現。
在之前演繹的時候,尤其是戰爭場麵,寧遠一直遵循這點,但也沒忘記展示花榮的雄姿英發,那種一箭定乾坤的驕傲,並不是心理上,而是風采上的驕傲。
而現在,他的忠心繼續保持。
看到寧遠站在城門外的樹下,麵帶微笑的看著自己,騎在馬上剛出城門的李雪刀愣了愣,然後翻身下馬,走了過去。
這段拍完後,就該是兩人的對話。
現在不像之前,寧遠的第一場戲,因為場地和拍攝的主體不同,需要一句一鏡頭的來回切換。
而這裡,就可以寧遠這邊和李雪刀那邊各架一個攝像機。
在開拍前寧遠和李雪刀就商量好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拍長鏡頭,一條過,節省時間不說,還能讓情緒和表情都呈現最好的狀態,所謂一鼓作氣,就是這樣。
剛剛攝像師和導演在那兒飭了一會兒,最後說可以,於是,寧遠和李雪刀醞釀了一下之後,就開拍了。
“花榮兄弟,你怎麼在這兒”李雪刀開腔道,一臉的詫異。
而同時,在李雪刀身側的攝像機,也在記錄寧遠。
原版的修慶演到這裡的時候,神色間有一絲淡淡的愁緒,但寧遠覺得這種詮釋,放到這個時候還是不準確的。
原版可能是想通過這點來預示他們的結局,但花榮一生無欲無求,他的追求就是宋江,所以,辭官後能跟在宋江身邊,即使理由是擔心他的安危,但也應該是欣喜的,是那種可以陪伴身邊的滿足。
更何況,經曆了這麼多風雨征戰、兄弟凋零,花榮更應該看淡這些,隻有從容不迫的豁達。
所以,麵對李雪刀的詫異,寧遠笑了笑,抱拳道
“專等哥哥。”
說起來,演這部戲的時候,寧遠漲輩兒了,跟李雪刀兄弟相稱,畢竟平時他跟李雪刀都是以子侄自稱,管李雪刀喊叔,管他夫人喊嬸。
李雪刀眉毛一挑“有事”
“我已向省院交了官印。”寧遠像是隨口說出來一般輕鬆。
而李雪刀眉頭立刻蹙了起來“這是為何”
“隨哥哥去楚州。”寧遠平靜道,連他的眼神都古井無波。
麵對李雪刀不解的神色,寧遠灑然一笑,這時候才神色微微一沉,緩緩道
“朝廷奸黨一直想加害我們兄弟,哥哥一人去楚州,我不放心。”
不過寧遠的嚴肅沒有持續多久,這時候再次笑了笑“交了官印,我就是閒人了。”
說到這裡,寧遠抱拳看向李雪刀,神色堅毅“願終身陪伴哥哥。”
李雪刀呆了呆,有些不忍的拱手道“唉,這怎麼行呢”
說完,他誠懇道“不行不行。”
一邊說,還一邊擺手。
寧遠卻執著道“我已和吳用哥哥說過了,他說有個人在身邊,兄弟們也放心。”
頓了頓,寧遠再次笑了起來“生米已經做成熟飯了,走吧”
聲音大了起來,那種灑脫勁兒,寧遠拿捏得當。
這一段就算拍完了,其實時間也就一分鐘左右,但就算這段,沒有用心的準備,不揣摩透人物,在這裡就表現不出那種氣氛和感覺。
更何況,長鏡頭對演員的要求都更高。
不過,在水滸劇組,因為李雪刀和寧遠的帶頭,很多技藝精湛的演員,隻要條件允許,都會這麼做,畢竟對於他們來說,拍十秒是拍,拍一分鐘也是拍,關鍵兩個鏡頭之間還有間隔,浪費情緒,還不如一下子拍完。
這段拍完後,稍微停頓了一下,攝像機調整,出現李雪刀一半,主鏡頭在寧遠那邊,他走到樹下,一邊解馬韁一邊隨口道
“我已是天不管地不管的閒人了,就算跟哥哥混口飯吃,總行了吧。”
說這番話的時候,寧遠依然保持著那種輕快的灑脫勁兒,笑意盎然,即使在這寒冷的冬天,也依然讓人如沐春風。
不僅如此,雖然麵容有了些許改變,但不變的,是一如開始相見的那份純真眼神。
解開韁繩後,寧遠動作麻利的翻身上馬,非常熟練。
因為鏡頭的連貫性,這裡直接往下拍,寧遠上馬後,就朝李雪刀那邊揮手,不過不是對著他,而是對著那邊的下人道“走了走了”
在這之後,才拍正常順序的李雪刀的反應。
他呆呆的望著寧遠那邊,眼裡有些微的感動,畢竟他是內斂的人,繼續有情緒釋放,也需要收著,這個度,他從始至終把握得很精準。
這場戲很快就拍完了。
隨後拍的,是宋江回老家,祭奠亡父的戲份,不過這裡寧遠就一句詞,大部分都是李雪刀的。
而寧遠那句詞,還是吳用和李逵來看望宋江,四人坐一起吃酒的時候,演李逵的趙曉銳跟寧遠的對手戲,就是李逵當官當得憋屈,想跟花榮換換,花榮當然不肯,開了個玩笑,四人哈哈大笑。
在這之後,又過了兩天才輪到寧遠的戲份。
這裡,已經是楚州的戲份。
寧遠和李雪刀坐在一起下棋,一子落定後,寧遠隨口道
“哥哥,離這裡不遠處又一片水泊,喚作蓼兒窪,四麵都是水港,中間有座山,峰巒勾連,竟和梁山水泊一模一樣。”
演完這番後,再次開拍,寧遠站起身,憑欄眺望,指著遠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