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說朱曉明有癮,而是這也算淩山人不算規矩的待客之道,就跟客人來家了要端茶倒水遞煙一樣,你不主動提,客人也不好意思提出來,誰知道客人想不想呢,萬一客人想你不提,豈不是怠慢了。
如果客人不想,自然會拒絕,想的話,就會立刻應和。
寧遠沒太多興趣,但朱曉明既然提出來,寧遠也沒拂了他的麵子,反正一年難得聚一次。
而寧遠的答應,也讓朱曉明鬆了口氣,開始他提的時候,還擔心寧遠這知名人士又是大學生,看不上呢。
雖然還是親戚,但現在的寧遠太出名了,無形中也就拉開了距離,這種距離當然是有差距的那一方自我感覺更明顯。
因為寧遠不記牌,他又打的少,自然沒什麼經驗,如果他當地主還好,如果跟朱曉明或者朱誌剛一班的話,很容易就因為出錯牌讓他們下意思的叫道
“哎你咋能出這個”
“你彆打我的牌啊,本來我都能走的”
所以到最後,隻要寧遠有機會,不管他手裡牌好牌壞,他都會把底牌抓起來自己當地主。
會鬥地主的都知道,愛抓底牌當地主的,一般最後都是輸得多,畢竟有好牌還好,有一次寧遠手裡隻有一個小王,連個2都沒有,也抓了起來,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當吃晚飯的時候,寧遠一個人輸了,不過也不多,就幾十塊錢,畢竟這時候的賭注不大,又是親戚。
得知寧遠一個人輸了,讓寧大雲氣得對朱誌剛父子一頓數落
“小遠一年難得來一次,來了就是讓你爺倆贏錢的是吧”
朱誌剛的性格用淩山話講有點麵,就是不愛吭聲的實在人,聞言有些訕訕,而朱曉明跟他弟朱曉鬆和朱曉靜不一樣,更像他爸。
被寧大雲這麼一數落,他倆都一臉的不好意思。
寧遠則哭笑不得“姑媽,玩牌有輸有贏,不是很正常嘛,再說又沒有多少錢,沒事,就是打發時間消遣的。”
“那也不能他倆合夥”
寧大雲又叨叨幾句,不過讓寧遠幾句開玩笑的話給揭過去了。
過年家家戶戶都年貨充足,而寧遠他們來了,寧大雲更是卯足了勁兒的做菜,擺了滿滿一大桌子,讓朱子璐和寧雪看得直流口水。
朱子璐剛要坐過去,就被她媽謝珍扯開“大人吃飯,你上什麼桌啊。”
寧遠擺了擺手“大嫂,又沒外人,而且也不是坐不下,你跟姑媽都彆忙活了,一塊兒過來吃。”
女人不上桌子,自然是過去留下來的老傳統,這就像寧遠對鞭炮和裹腳布的看法一樣,肯定不合時宜。
而且每到過年,最忙碌的就是女人,做飯是她們,洗碗也是她們,客人走了清理打掃還是她們。
而男人呢,美名其曰要招待客人,所以客人來了,陪著喝茶抽煙聊天,瓜子皮煙灰彈了滿地,玩牌的時候,也得陪著玩,吃飯的時候,也得陪著勸酒。
當然,這是流傳多年的習俗,一時半會肯定扭轉不了,就算前世,十來年後寧遠清明節回來掃墓的時候,來姑媽家吃飯,也才稍微扭轉一些,如果沒外人的時候,她和嫂子謝珍會一起過來吃,如果有外人,她們還是不會。
但現在,風氣還沒轉變,她們自己也接受這個習慣,在寧遠說了後,謝珍連忙擺手。
最後還是寧遠把姑媽生拉硬拽過來,按在椅子上坐下後,謝珍才帶著朱子璐一起坐到桌子上。
“我今天開了車,就不喝酒了,跟他們一樣喝飲料。”
寧遠這麼說,朱誌剛和朱曉明也都不是能說會道的人,勸說了幾句後,見寧遠堅決,也就沒再勸了。
倒是寧大強,忍不住看了看寧遠,寧遠沒好氣道“這是在姑媽家,你喝一點可以。”
寧大強立刻樂得嘴都咧歪了,而寧大雲他們則都被逗樂了。
晚上吃過飯後,自然免不了看水滸傳。
“你們這部戲拍的真好,感覺就跟發生在那個時候的事情一樣。”
朱誌剛他們這些普通人不懂演技這些,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演的跟真的似的。
換個說法,就是這不像電視劇,而是紀錄片,活生生的出現在麵前,讓人了解到那個時期的曆史、人文和社會風貌。
“哈哈,那肯定啊,這部戲籌備都用了幾年,還專門請教了不少曆史、服裝之類的專家,最大程度的還原那個時代,不過裡麵肯定還是有一些問題,但已經是全劇組人最大的努力了。”寧遠笑道。
此時,他們都看得津津有味,彆說這些大人們,連朱曉明那個還不到十二歲的女兒朱子璐都看得津津有味。
至於寧岩、寧雪他們,就更不用說了,就算劇情不吸引他們,隻要是哥哥拍的,他們都會看。
因為放寒假了,寧雪、朱子璐他們也不用早起,所以直到把兩集都看完,寧遠他們才走。
“明天上午我開車過來接你們,在家等著就行。”
之前寧遠他們就說了,今年過年會去瓊島,對彆人沒細說,跟寧大雲倒沒有隱瞞。
所以年後的拜年,也就挪到年前,今天寧遠他們在這裡,明天他們全家就去寧遠家。
反正過年就是這樣,吃吃喝喝,你在我家吃一頓,我到你家吃一頓,雖然是吃喝,但也是加深感情,畢竟平時也都沒那個由頭,時間也少。
寧大雲他們當然也沒覺得寧遠是在炫耀,彆人買車這麼說可能有炫耀的成分,但寧遠這樣的明星,買個車算什麼。
所以他們也笑著答應了。
第二天,寧遠接他們到家裡玩了一天後,晚上又把他們送回去。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