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嘛,他們要不了權,可以賺錢呀,有錢在,將來發生什麼事,也好給自己買條命。
當時的絲綢之路開通,確實挺多人都想去試一試,賣絲綢瓷器等都是大商賈做的買賣,有些人呢,非常直接,就賣人。
封建政權下必然會發生性彆壓迫,人伢子本來是個賣人的活計,後來大多隻賣小孩兒跟女性。
況且,女性地位低下的朝代,隨便在路上拉個女的,說對方不檢點,對方父母可能就不要了,賣人完全是個無本買賣。
尤其絲綢之路剛開,很多規矩吧,並不完善,人伢子混在其中,帶上漢族女賣過去,再從絲綢之路上找很多漂亮的外族女回來賣給權貴,一條路賺兩家錢,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第三個白家做的是代運生意,畢竟絲綢之路遠,路上不算安全,很多商賈本身就是做生意的,錢多,武力值不行,不一定能活著帶自己家的商品過去再回來,委托給信得過的人押送是一個很好的路子,相當於是最早的馬隊跟鏢局。
送東西總有送到各種奇奇怪怪的商品,比如說籠子裡關的可能是活人、箱子裡放的可能是違禁品,總之,在沒有特彆律法約束的時代,送什麼東西都可以。
偶爾除了女人跟小孩兒,可能還會送一些成年男性,他們都是躲避律法逃跑,或者想去關外做點事情但自己走怕不安全的,等於花錢請保鏢。
在某一年,白家送貨到敦煌,遇見了一個平時常走動的漢族商戶,對方不知道怎麼來到敦煌這邊,平時明明都請人幫忙運貨的,沒想到一陣子沒見,竟然自己跑起貨了。
不管什麼時代,做生意最怕合作對象忽然就開始搶你原來做的生意,還占你的線。
白家就找人去打聽,想著如果對方是看油水多想搶生意的,就乾脆聯係一些劫匪,讓他們狠狠出一次血,被打疼就能有自知之明了。
可是打聽出來的情況卻不是如此,對方一整個商隊對老板要做的事情諱莫如深,並不像來這邊做生意的樣子。
遮遮掩掩的事情彆人往往更好奇,白家也是,他們算是最早開始做運輸的商隊,就這麼一條絲綢之路,還有什麼是他們不知道的
很快,白家就試著跟那個商戶套近乎,看看對方遮掩著什麼。
對方大概是看白家挺自信的,喝了幾頓酒,算是彼此加深了解了,就讓白家跟著他們的商隊去往敦煌外的沙漠深處,那邊是白家從未走過的地方。
沙漠會吃人,沒有人自信能每一次都從沙漠中活著回來,再兵強馬壯,都得按照時間門、路線走,不然遇見一次意外,就可能永遠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白家不傻,對方領著自己往沙漠深處走,自然不會悶頭跟著走,於是停在了自己熟悉的地方邊界,無論如何都不再往前一步。
他們停下來的位置方圓好幾裡都不見人煙,商戶大概是覺得不用擔心隔牆有耳,這才將實話說了出來。
半年前,商戶在一個礦區裡收玉石他本是做金器玉石生意的,跟漢朝當時幾個比較大的礦區都有合作,不挖礦,隻低價買原料做成品,比如首飾配飾什麼的。
礦區當時說出了個大料,非常完整,石皮也很好剝落,礦區的老師傅懷疑那是被人埋下去的玉,並不是礦區裡土生土長的。
玉石帶靈,可以養人,也可以玉養玉,所以礦區的人猜測,那塊玉是很多年前有人找到了那個礦區,把自己的大塊玉石放進去,試圖養得更大塊、水頭更好。
養玉需要很多很多年,一些祖傳的玉器要養的話或許要傳好幾代人才能把玉養出翠來。
礦區早年經曆過戰亂跟災害洗禮,說不定放玉的後人忘記這裡還有一大塊玉石了,現在礦區已經被承包,從他們礦區挖出來的玉就是他們自己的了。
隻是這麼大一塊玉,普通的商戶肯定吃不下,礦區有意聯係商戶,想商量看看到底是拆分後製作玉器買賣還是上貢。
這年頭,能做礦的基本背後都有官家背景,礦區的人猶豫,是因為這玉石不算原石,是一塊被人使用過後才放進礦區的,當時的礦區老板擔心進貢二手貨反而被降罪,這才找了商戶來問問看,到底能不能送到宮裡去。
古時候講究地位等級,工農士商,商賈排在最後,地位本身不高,能賺大錢的,背後多少有管家支持,是最早的官商勾結,隻是這算給國家盈利,加上好東西多少會送到皇家手裡,就默認了一部分商賈“皇家特供”的身份,後來更有皇商一類的商人與普通商人區分開來。
商戶聽說玉特彆好,水頭足、塊頭還大,想著如果好的話,就直接送進宮,到時候他說不定能給自己兒子謀個好差事,以後就不是地位最低等的商賈了。
那塊玉確實很大,商戶本以為就是那種可以雕刻人形的玉,有些皇族愛雕玉身,也有用玉給神仙雕的,當個供奉的雕像,這種尺寸不算少見。
是以,如果真的就是這個尺寸,商戶想著在送進宮去前,不如先問過皇帝,看看雕什麼東西,回頭隻要找個老師傅雕得栩栩如生,封賞肯定少不了。
礦區聯係商戶的老師傅說那玉石太大了,不好運出來,得讓商戶自己去一趟,不然的話,路上怕有所損壞,商戶就跑了趟南方。
華夏國土遼闊,哪裡有可以挖出礦來,商戶本身也有各個礦區有合作,這一次挖出大型玉石的是南邊的一個礦區。
到了地方,商戶真見到玉石才發現那東西有多大高就有一丈,三四人合抱都繞不過來。
碧綠且毫無雜色的巨大玉石幾乎擋住了礦區的倉庫入口,商戶看得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
老師傅估摸著時間門開口跟商戶這個玉石應該怎麼辦,真的太大了,如果要運往京都,路上不免要出意外,再加上這麼大的玉石,想要雕刻什麼東西,其實不太容易的,說不定得出動很多師傅,沒個一兩年下不來。
商戶看著玉石,上手摸了下,再用燈緩緩照過,忽然覺得,這玉石中似乎有什麼紋路玉石講究光滑圓潤,要是有紋路,價錢要下降的。
換句話說,帶雜色的玉,要麼慢慢養掉這些雜色,讓整個玉都被填滿翠色,要麼切割避開這些雜色,做小件。
大塊玉石有雜色是最難受的,切了吧舍不得,不切吧價錢肯定達不到心理預期,進退兩難。
見商戶發現了,老師傅也不隱瞞,直接告訴商戶,這塊玉中大量的雜色應該就是前人把它埋進礦區的原因。
礦區地下還有很多玉石,以玉養玉,現在看著玉石有紋路,說不準幾百年後這一塊區域的玉石全部都是帝王綠。
其實現在這塊玉已經很綠了,隻要沒有下麵的紋路,它就值得一個小國家。
商戶在礦區待了半個月,每天跟老師傅商量那塊玉要怎麼辦,後來他慢慢發現不對那些紋路,似乎是一個完整的圖案。
紋路雜色在玉上不值錢,可這些紋路要是個完整的天然圖案,那就值錢了。
這一發現讓商戶興奮起來,要是有什麼吉祥的寓意,皇帝可不得直接賞他個小官做做
於是,商戶開始讓師傅直接繪製每一麵的紋路樣式,不再是原來一點點商量什麼地方大可以做雕像、什麼地方小可以做耳環。
等到老師傅們花了三天把圖紙繪製出來,拚合到一起,商戶發現,玉石八個麵,畫的是八個不同的圖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