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趙匡胤後人_古今中外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4章 趙匡胤後人(1 / 2)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十月十九日夜,月黑風高,烏雲密布,北宋的皇宮內卻燈火通明。趙匡胤,這位四十九歲的皇帝,正與他的弟弟趙光義舉杯暢飲,兄弟二人談笑風生,看似一片祥和。然而,誰也沒有料到,這一夜,竟會發生一樁離奇至極的蹊蹺事。

次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進皇宮時,趙匡胤卻離奇地暴斃在宮中,他的臉上還殘留著昨夜的酒意,但生命的氣息卻已蕩然無存。這一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朝廷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

隨後,趙光義順利登上了皇位,但關於他謀害兄長趙匡胤的傳言卻開始在坊間秘密流傳。傳言中,那一夜的酒宴上,趙匡胤與趙光義之間的對話充滿了暗流湧動,而燭影搖曳中,似乎還傳來了斧聲陣陣。這一切,都似乎預示著趙匡胤的離奇死亡並非偶然。

按照皇位繼承的規則,趙匡胤的皇位本應傳給他的長子趙德昭。這位二十五歲的青年,早已成年,智商正常,且從十三歲起便擔任貴州防禦史,擁有豐富的從政和帶兵經驗。他無疑是接任皇位的最佳人選。

趙光義卻成功登上了皇位,這自然引起了天下百姓的議論紛紛。他們不解,為何趙光義能夠越過趙德昭,成為皇帝?難道他真的如傳言所說,是謀害了兄長才得以上位?

趙光義聽到這些議論後,心中自然是五味雜陳。他明白,自己的皇位得來不易,也深知百姓心中的疑慮和不滿。

在宋太祖趙匡胤駕崩之後,他的遺體被莊重地安葬於永昌陵。這片寧靜的陵墓之地,卻在一日之間被一位名叫苗昌裔的司天監攪動得風起雲湧。

苗昌裔,這位精通風水與星象的官員,一日登上了附近的山巔,目光如炬地俯瞰著永昌陵。他凝視著陵墓的風水布局,突然之間,他的臉上露出了震驚之色,口中喃喃自語“太祖之後,當再有天下。”

這句話在宮廷之中迅速傳開,如同一股暗流湧動。每一個字都如同沉重的石頭,砸在太宗趙光義的心頭。他聽到了這句話,心中湧起了一股強烈的不安與警惕。他深知,這句話預示著趙匡胤的直係後人有可能再次登上皇帝寶座,這對他的統治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於是,趙光義不得不采取果斷的措施。他暗中布置,開始對趙匡胤的直係後人進行打壓。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這位趙匡胤的長子,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自儘身亡,他的死因充滿了疑點。

趙光義並未因此罷休。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趙匡胤的四子趙德芳在睡夢中患病死去,他的離世更是離奇至極,仿佛是一場夢境中的噩夢。趙光義的手段狠辣而隱秘,讓人不寒而栗。

趙光義終究還是心慈手軟,未曾將趙匡胤的第三代子孫斬草除根,這也為他自己的子孫後代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自那以後,趙匡胤的後代便如同懸在太宗子孫頭頂的一把利劍,時刻威脅著他們的皇位。每當有風吹草動,他們的神經都會緊繃起來,警惕著任何可能的威脅。

熙寧八年,那是一個寒風凜冽的冬日。北宋的首都開封,本該是一片歡樂祥和的元宵佳節,皇帝與民同樂,燈火通明。然而,宋神宗卻並未踏出皇宮一步。

他獨自一人坐在昏暗的宮殿內,麵色沉重,眼前的奏折仿佛成了他心頭的一座大山。他緊鎖眉頭,思緒萬千,心中充滿了無儘的憂慮和不安。

究竟是怎樣的奏折,竟能牽動皇帝的心弦,讓他情緒起伏不定?

那是一封匿名舉報信,字裡行間充滿了陰謀與詭計。信中,一個名叫朱唐的山東沂州(今山東臨沂)人,公然舉報同鄉的李逢企圖謀反。

正月十五的清晨,神宗皇帝翻開這份奏折,眼中閃過一絲凝重。他的心跳瞬間加速,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握住。那份原本應有的節日喜慶,在看到這封信後,瞬間煙消雲散。連中午的禦膳,他都沒有胃口品嘗。

為何宋神宗會如此緊張?原因還要從趙匡胤的後代說起。因為得位不正,宋太宗的後人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生怕趙匡胤的後人會來奪回皇位。這封舉報信,無疑在他們心中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為了儘快查明真相,宋神宗緊急下令,派州提點刑獄王庭筠徹查此案。調查結果很快呈上,原來李逢隻是因工作失誤被罷免官職,心中不滿,偶爾發些牢騷而已。至於“謀反”之說,純屬子虛烏有。朱唐之所以舉報,完全是出於貪財之心,想通過誣告對方來換取賞銀。

宋神宗仔細閱讀著王庭筠的調查報告,心中的不安卻如同被撥動的琴弦,久久難以平靜。他眉頭緊鎖,思忖著這份看似簡單的報告背後,是否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無風不起浪,一個小小的朱唐,豈敢隨隨便便告人謀反?這其中必定有蹊蹺。執政大臣似乎讀懂了皇帝的心思,站出來指責王庭筠判處不當。王庭筠身陷絕境,最終選擇了一條絕路,上吊自殺,留下了無儘的謎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為了揭開這層迷霧,宋神宗決定再次派員審理此案。這次,他選中了禦史台推直官蹇周輔,這位在朝廷中素以“善於訊鞫,鉤索微隱”著稱的大法官。

蹇周輔,一個善於揣摩皇帝心思的人。他深知皇帝對王庭筠的調查結果心存疑慮,認為“疑未得實”,即未能查出真相。那麼,真相究竟是什麼?在蹇周輔看來,真相隻有一個——那就是有人謀反。

他一到徐州,便迅速投入到案件的審理中。當他得知王庭筠因調查此案而自殺時,心中更是一陣冷笑。這分明是皇帝已經為案子定了性——必須是“謀反”。

於是,蹇周輔開始運用他擅長的手段,刑訊逼供,製造冤假錯案。他要從那些無辜的百姓口中,逼出所謂的“真相”。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真相已經變得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如何迎合皇帝的心意,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蹇周輔心中暗自盤算,此次調查案件,他隻需將謀反之事坐實,便算是完成了皇命。至於謀反是否真有其事,會不會冤枉無辜,相較於自己頭頂上的烏紗帽,已然顯得微不足道。

簡而言之,他早已先入為主,誓要揪出謀反者,否則,王庭筠的下場便是他的前車之鑒。

在蹇周輔看來,真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讓官家滿意。因此,他抵達徐州後,工作效率異常之高,很快就將案件“查清”。他不僅查實了李逢確實圖謀不軌,還深挖出了李逢背後的勢力。

那麼,這背後究竟隱藏著何等大人物?蹇周輔在未到徐州之前,便已有了答案。他聰明絕頂,深知皇帝所期望的結果。

謀反之事,絕非尋常百姓所能為,必有背景深厚的勢力參與其中。若要定性為謀反,必須有背鍋之人,這些人若是農民或乞丐,顯然無法令人信服。因此,必須是大人物,而且級彆要夠高。

那麼,這個大人物究竟是誰?蹇周輔心中已有定數。他必須是皇親國戚,更直白地說,必須是趙匡胤的後人。隻有這樣,才能滿足皇帝的期待,才能讓這個看似普通的謀反案,變得不那麼普通。

神宗皇帝對謀反一事如此敏感,實則是內心深處對趙匡胤後人的奪權之憂揮之不去。此案若未能牽涉到這些皇親國戚,神宗皇帝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

如今看來,神宗皇帝分明是要借這起謀反案大做文章,意圖將趙匡胤的後人徹底打壓。有了這樣的目的,謀反者的身份很快便被一一揭開,河中府觀察推官徐革、醫官劉育、將作監主簿張靖、武進士郝士宣、進士李侗等人紛紛落網。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幕後主使也浮出水麵,竟是趙匡胤的四世孫,秦王趙德芳的曾孫趙世居。這一發現無疑加劇了案件的複雜性,也讓神宗皇帝的意圖更加明顯——他不僅要查辦謀反者,更要借此機會鏟除趙匡胤後人的勢力,確保自己的皇位穩固無虞。

隨著調查的深入,一起足以震驚整個大宋朝堂的謀反案終於浮出水麵,令朝野上下嘩然。

最終,首犯趙世居被判賜死,他的子孫雖然免去了死罪,但卻難逃活罪,被無情地剝奪了皇族身份,嚴密地關押起來。趙世居的兄弟、侄子們也紛紛受到牽連,爵位被毫不留情地下降一級。


最新小说: 官路之問鼎權力巔峰! 我老婆是算計得來的 七零軍嫂狠又媚,京圈首長受不了 前世錯付,重生後謝少獨寵我 意亂情迷中:乖,喊聲小舅舅聽 你要勇敢的往前走 快穿:男主是個戀愛腦! 請,卸甲! 廢物皇子開局拒絕係統 重生急診科:係統助力登頂醫學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