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犯劉育則遭受了淩遲處死的酷刑,另一從犯張靖也難逃厄運,被判腰斬。
然而,趙世居真的謀反了嗎?這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神宗皇帝為何對此案如此追究?前麵已經提及,蹇周輔辦案完全是按照神宗皇帝的心思來的,顯然,這是皇帝想要整治趙世居的手段。
趙世居的父親趙從贄,身為趙匡胤的孫子,生前享儘榮華富貴,死後亦得哀榮。他留下了12個兒子和9個孫子,趙世居便是其中的第三子。如此顯赫的家世,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扼腕歎息。
趙從贄膝下子嗣眾多,為何神宗皇帝的視線卻偏偏鎖定在了趙世居身上?這其中緣由,或許可以用一句俗語來概括——槍打出頭鳥。
在宋朝的宮廷之中,趙匡胤的子孫們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他們深知自己的身份是皇帝的威脅,也是皇帝防範的對象。因此,這些皇親國戚們大多選擇了明哲保身、低調行事,生怕一個不慎便落入皇帝的法眼,成為把柄。
趙德芳的兒子南康郡公趙惟能、孫子南陽侯趙從贄,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老實本分,循規蹈矩,從不越雷池一步。對他們而言,皇帝賜予的封號和封地已是莫大的恩寵,哪裡還敢奢求更多?
趙從贄的三子趙世居卻是個異類。根據蹇周輔的調查,趙世居性格不羈,喜好結交一些不尋常的人物,談論軍事機密,甚至懷揣著讖緯之書,探尋天文變異和朝廷得失。更為要命的是,在趙世居的藏書之中,竟發現了《星辰行度圖》和《攻守圖術》這樣的禁書。
《星辰行度圖》乃是觀察星相變化之作,這類書籍關乎國家政局的走向,曆來隻有官方才有權閱讀。趙世居一個民間子弟,竟敢私自研習,這無疑是對皇權的挑釁。而宋朝明文規定,民間禁止擁有“天文圖讖,邪教妖言”之書,違者斬無赦!至於兵書,同樣是朝廷嚴令禁止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至於妄議朝廷,更是任何朝代都不容之事。趙世居不僅在私下場合談論朝廷得失,更將這些言論付諸文字,這無疑是自掘墳墓。僅憑這三項罪名,便足以讓趙世居身敗名裂,甚至性命難保。
蹇周輔呈上的調查報告中詳細描述道,李逢作為趙世居的座上賓,竟然知曉“太祖後當再有天下”這句神秘讖言。他借宗教之名,暗中煽動趙世居,密謀造反大計。報告中還提及,趙世居常與一位名叫李士寧的江湖術士相聚暢飲,甚至贈予他一把利刃。
這些所謂的事實真相究竟有幾分可信度?外界對此一無所知。若真有其事,那先前負責此案的點刑獄王庭筠為何未能察覺?這不禁讓人生疑。
蹇周輔雖以善於刑訊逼供著稱,但他所辦的案子能否經受住曆史的考驗,尚存疑問。表麵上看,此案證據確鑿,似乎無懈可擊。但仔細推敲,卻不排除這是神宗皇帝借題發揮,用以打擊政敵的可能。
回想1067年,年僅十九歲的神宗皇帝初登大寶,他胸懷壯誌,渴望一展宏圖,振興大宋。兩年後,在王安石的支持下,大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然而,這場變法並未如神宗所願般順利推進。太皇太後、太後均對此表示反對,甚至連神宗僅有的兩位胞弟也站在了變法的對立麵,其中尤以神宗的四弟趙頵態度最為堅決。
神宗皇帝與胞弟趙頵在禦苑中擊球消遣,兩人間的氣氛卻異常緊張。趙頵突然提議道“皇兄,我們今日何不打個賭?若我勝了這局,你便罷黜青苗、市易之法如何?”
青苗法,乃王安石推行的新政之一,意在扶持農民,政府於農忙時節發放低息貸款,待收成時歸還。此法一出,地主階級的利益受到衝擊,他們的高利貸生意大受影響。
而市易法,則是在東京設立市易務,政府收購滯銷貨物,待市場短缺時再行賣出。此舉雖避免了奸商囤積居奇,卻也觸動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
神宗皇帝本欲大展宏圖,振興大宋,卻不料宗室成員竟也插手朝政,這讓他心中鬱悶難當。更何況,趙頵身後還聚集了一批大臣,成為變法道路上的巨大障礙,不僅威脅到朝廷的權威,更對皇位的穩定造成了影響。
主持變法的王安石,乃是一代強人,他主張對反對者堅決反擊。然而,在強大的反對派壓力下,神宗皇帝還是在熙寧七年(1074年)被迫將王安石罷相。
在這個時期,趙頵的得意之情溢於言表,他頻繁地上疏議論政事,大有得寸進尺的勢頭。他的肆無忌憚甚至讓身邊的幕僚們看不下去了,他們紛紛勸誡道
“大王身為天子的親弟弟,不沉湎於聲色犬馬之歡,反而潛心於書海之中,這固然是高尚的品德。然而,您屢次乾涉朝廷的決策,這可不是讓太後安心的行為啊。”
言下之意,這樣的舉動無疑會引起皇上的警惕。他們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神宗皇帝確實開始感到不安。因此,神宗決定借題發揮,敲打一下趙頵,讓他收斂一些。
其實,趙世居對神宗皇帝來說,根本構不成什麼威脅。他隻是一個州團練使,手中並無多少實權。更何況,趙匡胤已經去世七十多年,時間的流逝足以讓一代人忘記曾經的輝煌,兩代人則幾乎可以完全遺忘曆史。如今,還有多少人能記得當年的事情?還有誰知道趙匡胤這個名字?
因此,宋神宗敏銳地抓住這個案子,將其作為打擊弟弟趙頵的契機,巧妙地將他牽連進這起撲朔迷離的謀反案中。
事實上,趙頵府中的醫官劉育,被揭發為謀反案的參與者之一,最終遭受了淩遲處死的酷刑。自此以後,嘉王趙頵變得異常謹慎和低調——“王矍然亦悟”、“爾後惟求醫書,與其僚講湯液方論而已”,仿佛一夜之間從政壇的漩渦中抽身,過上了與世無爭的佛係生活。
醫官劉育是否真的參與了“謀反”,這似乎已經不再是重點。重要的是,這起案件成功地讓嘉王趙頵收斂了鋒芒,神宗皇帝的目的已然達成。
嘉王趙頵作為反對派的領軍人物,他的沉默無疑給整個反對派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群龍無首的反對派,在失去了主心骨之後,也變得規矩起來,不敢再輕易挑戰神宗皇帝的權威。
有些人甚至猜測,這起案件或許是反對派借機打擊王安石的陰謀。畢竟,王安石與本案的關鍵人物李士寧關係密切,這使得整個案件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有人甚至斷言“查李逢是為引出趙世居,由趙世居牽出李士寧,則是為了扯上王安石。”在這場權力與陰謀交織的較量中,究竟誰才是幕後的操縱者?
這個結論顯得極為荒謬,簡直經不起任何推敲。若真如此,宋神宗定會極力壓製此事,避免其繼續發酵,畢竟王安石可是神宗心中的定海神針,不可或缺。然而,事實卻截然相反,神宗似乎巴不得此事鬨得越大越好,牽連的人越多越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再者,若這起案件真的是為了打擊王安石,那麼他理應避嫌,在案件處理上保持沉默。但令人驚訝的是,王安石竟然出麵力保李士寧,最終使李士寧隻受到杖脊之刑,並被流放湖南,這種從輕發落實屬罕見。相比之下,其他主犯或被淩遲,或被賜死,下場淒慘。
這一切恰恰說明,王安石似乎成了這起事件的受益者。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為何神宗會如此反常地處理此案?王安石又為何會冒險出麵力保李士寧?這一切謎團,都讓人不禁想要深入探究,揭開這起懸疑案件背後的真相。
一個不容忽視的鐵證擺在眼前此案發生於正月,而到了二月,曾被罷免的王安石竟奇跡般地複出。這無疑進一步印證了神宗皇帝正是借此案重創了反對派,從而為王安石的順利複出鋪平了道路。
不難看出,神宗皇帝精心策劃了這場以趙世居“謀反”為名的政治風波,意在敲打以他的弟弟、嘉王趙頵為首的變法反對派。這場風波最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讓神宗達到了目的。
而在這場政治風波中,王安石無疑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他坐收漁利,成功複出,得以繼續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相比之下,趙世居則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他本是一個大大咧咧、缺乏足夠政治敏感度和警惕性的皇室子弟,毫無防備之心。在這場政治鬥爭中,他無辜地成為了可憐的犧牲品。
宋神宗恐怕怎麼也想不到,在他死後七十多年,因為趙構無嗣,趙德芳的六世孫趙伯琮竟意外地登上了大宋王朝的皇位,成為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這一事件無疑為這段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讓人不禁想要深入探究其中的奧秘。
喜歡古今中外奇案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今中外奇案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