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光義年間,汴京府內發生了一樁駭人聽聞的奇案,震驚了古今,全城百姓無不為之嘩然。人們紛紛議論,婆婆竟然狠心下毒害死親孫子,顛覆了“遠兒親孫”和“虎毒不食子”的常理,不禁讓人發問這還配稱作人嗎?
故事緣起於一樁家族秘事兒媳悲痛控訴,其正值青春年華的兒子無意間撞見婆婆與府中管家有私情,深恐醜事敗露,婆婆竟萌生了惡念。
婆婆找了個借口,聲稱收到了官場親戚贈送的燕窩湯,喝了能保佑孫子將來飛黃騰達,功成名就,成為杜家光宗耀祖的人物。她熱情洋溢地向孫子推薦此湯,並暗示隻要喝了這碗湯,忘掉所見之事,便不失為杜家的好子孫。
孫子出於對奶奶的信任以及身為杜家子孫的責任感,未加懷疑,喝下了那碗燕窩湯。然而,不到片刻工夫,他便痛苦不堪,捂著肚子跑回家中,話未出口,便七竅流血,瞬間撒手人寰。
麵對如此慘狀,兒媳在報案陳述案情時,因極度悲痛而數次昏厥,其撕心裂肺的哀傷讓人心生憐憫,不禁感歎天道不公!誰能想到,那慈祥麵孔背後竟隱藏著如此陰險狡詐的心機?這婆婆的所作所為,真是令人驚悚不已!
那時,整個汴京府的官員麵對此案無不大發雷霆,紛紛唾罵這喪儘天良的行為,唯獨朱府尹,這位久經風霜、洞察秋毫的斷案能手,在一片喧囂中保持了冷靜。他心中暗忖一位奶奶怎會狠心到毒殺親孫子的地步呢?人倫慘劇背後,究竟隱藏著何種深不可測的罪惡?
朱府尹,百姓口中的“朱青天”,多年處理大小案件無數,生死謎團在他麵前皆難逃法眼。此刻,他決定親自調查此案。
於是,朱府尹下令取來杜府相關卷宗詳查。資料顯示,杜家當家人杜子越曾任職京城,後回歸故裡經營生意,因其狡猾貪婪而名聲不佳,已去世一年有餘。其妻劉氏持家嚴謹,為人正直,深受家中仆役敬重。他們的兒子杜文雄在三年前因病早逝,兒媳王氏成了寡婦,整日無所事事,常去戲院消磨時光。
細讀完杜家一脈的資料,朱府尹輕輕揉搓額頭陷入沉思如今杜家主過世,留下了龐大的產業和豐厚的財富,唯一的繼承人又突然暴斃,這其中是否涉及女眷為爭奪家產而策劃的謀害親孫的陰謀呢?
然而,在婆婆這一邊,孫子作為杜府的合法繼承人,怎麼也不可能成為她下手毒害的對象。這從常理與人倫情理上講不通,邏輯混亂,實在難以想象。
那麼兒媳又為何會誣陷婆婆呢?她的目的何在?動機是什麼?
按理說,作為杜府僅剩的兩位遺孀,她們本應攜手並肩,共同培養小少爺成人成才,光大門楣,怎會有互相指責、對簿公堂的一幕?
朱府尹身處這場家庭紛爭的漩渦中,換位思考良久,卻始終無法理清頭緒,隻能決定遵循法理程序來查辦此案。
某日開庭審理,杜府女主人劉氏被拘押至公堂之上。朱府尹見她雖已半老徐娘,但風韻猶存,且透著一股凜然正氣,一副洞悉世事的模樣。
朱府尹長歎一聲,質問道“你身為杜家劉氏,為何要毒害親孫兒?如實招來,以免受刑。”
豈料劉氏聽罷此言,淡然一笑,反問朱府尹“請問大人,自古以來可有哪位婆婆狠心殺害自己的親孫子?這樣的殺人動機又是什麼呢?”
朱府尹被劉氏一問,一時語塞,暗讚其大家閨秀的氣度不凡。
稍作停頓後,朱府尹冷笑道“據你媳婦所告,是因為你與管家私通,被孫子撞破,所以才下毒滅口!”
“哼!”劉氏怒極反笑,“我乃名門之後,怎可能做出如此敗壞門風之事?若大人不信,我便以死明誌!”
話音剛落,劉氏一頭撞向案桌角,頃刻間香消玉殞,氣絕身亡。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令朱府尹驚駭不已,眼前這位貞烈女子的決絕之舉讓他心頭一震,不禁為之一顫。
一場突如其來的公堂悲劇,讓汴京府上下遭殃,被刑部扣罰俸祿,朱府尹更是有苦難言,薪水減半,生活勉強維持。未曾想,案子未審完,被告便撞死在公堂之上,這讓他成了大宋官員中的笑柄,輿論嘩然,顏麵儘失。
數日後,朱府尹帶著衙役們來到杜府調查。隻見少夫人王氏頤指氣使,呼天搶地,對下人隨意打罵。就在這時,一名丫鬟不小心絆倒摔碎了茶杯,濺濕了王氏的衣服,結果遭到一頓責打辱罵“你個小狐狸精是不是又想那個野男人了?故意燙我是不是?”
那丫鬟捂著臉不敢作聲,淚眼汪汪的模樣甚是可憐。
朱府尹見狀不忍,讓人將丫鬟帶下去休息,然後對王氏說“老夫人含冤以死明誌,證明自己清白,令郎的死因恐怕另有隱情。”
“大人!”聽聞老夫人自殺的消息,王氏哭笑不得,“她身為長輩卻做出毒害孫子這樣的事情,現在畏罪自殺,真是便宜她了!”
聽著王氏這般痛恨老夫人,朱府尹眉頭緊皺,婆媳間的恩怨糾葛可見一斑,果真是前世冤家今世相見,難以調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稍頃,朱府尹問起管家的下落,以便查明真相。王氏憤憤回應道“那個狗東西見事情敗露,在家裡上吊自殺了,真晦氣!本來要報官,他家人已經把棺槨運回老家去了,說什麼這種丟祖宗顏麵的事兒不宜張揚,給了些銀兩私了算了。”
朱府尹聞言心頭一震,感歎杜府這一家子究竟造了什麼孽?自從原家主杜子越去世後,先是孫子中毒死亡,接著老夫人蒙冤而亡,如今連管家也用死來洗刷嫌疑,這一係列事件簡直是一場接一場的災難!
無可奈何之下,朱府尹準備離開杜府返回衙門,正巧瞥見剛才受委屈的丫鬟坐在門口默默垂淚。
朱府尹被丫鬟的遭遇觸動,走近她身邊安慰道“這些事不是你的錯,以後儘量避開少夫人就好。”
丫鬟見是朱府尹,忙磕頭答道“大人,賤婢不敢責怪少夫人,是我自己不小心犯了錯,受罰理所應當!”
丫鬟拭去眼淚,低聲細語“隻恨我出身貧寒,賣身到杜府求生計,如今沒了老夫人,更是難有立足之地啊!”
聽聞此言,朱府尹心頭一動,便順勢問道“聽說少夫人狀告老夫人勾搭管家,因孫兒撞破而下毒害死他,你們下人們怎麼看?”
丫鬟一聽這個問題,驚慌失措想要逃跑。朱府尹攔住她,丫鬟無奈之下小聲透露“下人們私下議論,可能是少夫人為了獨掌杜府大權、霸占家產,才設計陷害老夫人的!”
說完這番話,丫鬟匆匆離去,臨走前還不忘回頭一笑。
府尹雖被丫鬟逗笑,但對她的話卻覺得頗有道理。畢竟,在剛才在杜府中,親眼目睹了王氏對待下人的刻薄與高傲。
原來,這位一步登天、由土雞變鳳凰的少夫人,儘管穿上了華貴的衣服,骨子裡還是難以掩飾其平民出身的本質。
這讓朱府尹不禁想起那句俗語窮人一旦有了錢,就會變得不安分。果真如此!
就在這時,暗訪的手下前來報告,稱少夫人幾天前確實購買過砒霜,且小公子正是因中毒身亡,而毒藥成分正是砒霜。
結合所有線索,朱府尹心中逐漸明朗這一切悲劇的背後,極有可能是少夫人一手策劃,目的就是為了儘快掌控杜府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