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猿猴與烏鴉_古今中外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今中外奇案錄 > 第120章 猿猴與烏鴉

第120章 猿猴與烏鴉(1 / 1)

在登州管轄下的市頭鎮,人口密集,家家戶戶沿河而居。此地惡行盛行,善行寥寥。然而,鎮東頭有一位名叫崔長者的善士,他樂善好施,與世無爭。崔長者娶妻張氏,她性情溫順,持家勤儉,夫妻二人育有一子崔慶,年方十八,聰明伶俐,深受父母寵愛。

某日,一位老僧造訪崔家,聲稱“貧僧乃五台山雲遊僧侶,聞聽府中長者樂善好施,特來乞求一餐齋飯。”崔長者聞訊,整肅衣冠出門迎接,恭敬地將老僧引入中堂,請他落座。崔長者謙遜地行禮道“招待不周,還望大師海涵。”老僧起身扶起他,客氣地說“貧僧冒昧來訪,隻求與員外一見。”崔長者聞之欣然,隨即命人準備豐盛齋飯款待僧人。

席間,崔長者詢問老僧來此的緣由,僧人答道“我雲遊至此,有一事需告知員外。”崔長者見狀,以為老僧欲化緣或化齋,便主動表示“大師若有化緣或化齋之需,老朽定當全力支持。”僧人卻道“足見長者仁慈之心。貧僧此行並非為化緣而來。實言相告,此地即將遭遇一場洪水之災,員外應儘快預備船隻,以備逃生之需。”崔長者聽聞此言,連連點頭答應,又問“這場洪水何時會來臨?”僧人答道“隻要見到東街寶積坊下的石獅子眼睛流出鮮血,便是災難將至的警示。”崔長者憂心忡忡,提出要將此事告知鄉鄰,僧人卻警告“你鄉之人多為惡徒,恐不會相信此言;即使長者信我,逃過此難,也難免會有其他苦難波及。”崔長者追問“這苦難會導致喪命嗎?”僧人安慰道“不必過於擔憂。請取紙筆來,我寫下幾句,長者需謹記在心。”

僧人揮毫寫下

天行洪水浪滔滔,遇物相援報亦饒;

隻有人來休顧問,恩成冤債苦監牢。

崔長者看完詩句,雖不明其意,但深知其中必有深意。僧人解釋“日後自會明白。”用罷齋飯,僧人欲離去,崔長者取出十兩紋銀相贈。老僧卻道“貧僧四海為家,縱有金銀,於我無用。”言罷,他堅辭不受,飄然而去。

自此,市頭鎮上空陰雲密布,一場關乎人性、命運與因果的懸疑劇幕悄然拉開,而那首神秘的詩,如同預言般,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洪災將如何顛覆眾生的命運,揭示善惡交織的人際糾葛,以及崔長者一家如何在災難中堅守善念,揭示謎團,最終撥開雲霧見青天。

崔長者將老僧的預言告知妻子張氏,兩人決定依言行事,立即雇請工匠在河邊建造了十幾艘大船。鄉鄰見狀,紛紛好奇詢問,長者直言不諱,告知眾人即將有洪水之災,他造船是為了避難。然而,眾人聞此言皆嗤之以鼻,大笑不已。麵對眾人的嘲諷,長者泰然處之,堅持每日派家中老嫗前往東街,密切關注石獅子是否有血流出。

老嫗每日往返頻繁,引起了坊下兩位屠夫的注意,他們詢問緣由,老嫗如實相告。屠夫聽後,私下嘲笑長者癡傻,認為天旱如此,何來水災,況且石獅子眼孔裡怎麼可能流出血液?其中一位屠夫突發奇想,提議次日殺豬時,用豬血塗在石獅子眼中,以此戲弄長者。

次日,老嫗如常前往查看,果然發現石獅子眼中“血流如注”,驚恐之下,她火速趕回告知長者。長者聞訊,立即命家人將家中物品悉數搬上船。此時,烈日當空,熱浪滾滾。待長者攜全家老幼登船完畢,黃昏時分,烏雲密布,大雨傾盆而下,連下三日三夜,河水暴漲,直湧入市頭鎮。頃刻之間,鎮上房屋儘被淹沒,二萬餘人溺水身亡。原來,鄉民作惡多端,天降此劫以示懲戒。唯有崔長者一家因行善積德,得神人庇佑,得以逃脫此難。

幾十艘大船在洪水中隨波逐流,行至一處,長者忽見山岩崩塌,一隻剛出生不久的黑猿被水衝得無法自救。長者立刻命令家人用竹竿將其救起,黑猿得救後迅速爬上岸邊,消失在叢林中。船隊繼續前行,又見一棵大樹隨洪水漂來,樹上鴉巢中幾隻雛鴉羽翼未豐,無法飛翔。長者再次命令家僮用船板接住雛鴉,它們在船板上稍作休息,展翅飛離。行至一彎道,長者見一人在水中掙紮呼救,張氏提醒長者想起僧人“遇人休顧”的告誡,但長者堅持道“既然連動物都能救助,又怎能見死不救?”遂命家僮用竹竿將人救上船,為其更換乾爽衣物。

次日,雨終於停歇,長者命家僮先行返回查看災情。家僮回報,洪水退去後,原本的市頭鎮已變成一片沙丘,唯有崔長者家的房屋雖遭水浸,但並未被衝走。長者遂命工人修繕房屋,準備帶全家返回。

同鄉鄰裡陸續歸鄉,但十有八九已罹難。長者詢問被救男子是否願意回家,男子痛哭流涕,自報家門,乃是寶積坊下劉屠之子劉英,家中遭災,父母生死未卜,家產蕩然無存,願留在長者家中做牛做馬,以報救命之恩。長者見其誠心,欣然接納,承諾將其視如己出,劉英感激涕零,拜謝不已。一場洪災過後,善惡分明,崔長者一家因善行而得救,而劉英則因長者的慈悲而得以重生,命運的轉折充滿了懸疑與因果的交織。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光陰如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崔長者一家回到家中已有半年。此時,東京皇宮內傳出驚人消息,國母張娘娘不慎遺失一枚珍貴的玉印,遍尋無果。仁宗皇帝為此事焦慮不已,下令在全國各地張貼榜文,凡能玉印下落者,均許以高官厚祿。

一天夜裡,崔長者忽做一夢,夢中神人對他言道“張娘娘失落的玉印,實乃落在後宮八角琉璃井中。天帝因你平日廣積陰德,特遣我來告知此事,可遣親子前往報知,以期封官加爵。”長者醒來後,將夢境詳細告知妻子張氏。恰在此時,家中仆人來報,說登州衙門前貼出了與長者夢境內容相符的朝廷榜文。長者聽聞,心中大喜,欲讓獨子崔慶前往京城報信,以圖高官之位。然而張氏心有顧慮,她擔憂愛子遠行,且認為富貴自有天定,不願冒險。在一旁的劉英聽聞,毅然上前對長者夫婦道“小人無以為報,既然神人有此指引,我願代弟前往東京,若能因此得官,歸來後願將官職讓與崔慶。”長者見劉英心意堅決,且此事關係重大,便欣然同意,準備了盤纏,打點劉英上路。

次日,劉英拜彆長者夫婦,長者反複叮囑“若真能有此好運,切不可忘恩負義。”劉英鄭重承諾,隨後踏上了前往東京的旅程。數日後,劉英順利抵達京城,徑直來到朝門外,揭下了榜文。守軍見狀,將劉英引見給了丞相王大人。劉英先報上籍貫與姓名,然後將玉印的下落據實以告。王丞相聽後,立刻命人將劉英安置在館驛中,等待進一步安排。

次日,王丞相入朝將此事稟報仁宗皇帝。仁宗聞訊,立即召來宮中嬪妃詢問,張娘娘這才恍然記起,中秋節賞月時,夜深人靜,她與宮女在八角琉璃井邊取水嬉戲,不慎將玉印掉入井中。仁宗立刻命人下井打撈,果然找到了丟失的玉印。仁宗遂宣劉英上殿,詢問他是如何得知玉印下落的。劉英如實回答,說是夢中神人所告。仁宗聽後感歎“看來你家確實積有陰德。”遂頒下詔書,封劉英為西廳駙馬,並將黃娘娘的二公主許配給他。劉英感激涕零,叩謝皇恩。

數日後,朝廷為劉英新建了駙馬府,劉英由此一步登天,權勢顯赫。然而,隨著地位的驟然提升,劉英漸漸忘卻了昔日的恩情,不再念及崔長者一家的養育之恩。一場因玉印失而複得引發的懸案,成就了劉英的飛黃騰達,也埋下了他背棄舊恩、忘恩負義的伏筆,為後續的故事增添了更多懸疑與矛盾。

崔長者自從劉英離家赴京已有兩個月,每日翹首期盼著遠方的好消息。這一天,終於有從東京來的人帶來口信,言稱劉英已被封為駙馬,位高權重,風光無限。長者聽聞,心中激動,立即安排家人小二陪同崔慶一同前往京城,希望親眼見證劉英的榮耀時刻。

崔慶拜彆父母,踏上前往東京的旅途。不多時,他們抵達京城,找了個客棧落腳。次日,崔慶按計劃前往駙馬府探訪,途中有人告訴他“前麵正有駙馬出行,喝道開路。”崔慶便在路邊等候,隻見劉英騎馬而來,氣宇軒昂,威風凜凜。崔慶滿心歡喜,想要上前打招呼,不料劉英一見到他,竟喝道“是誰敢衝撞我的馬頭?”隨即便命侍衛將崔慶捉下。崔慶驚愕不已,問道“哥哥為何如此冷漠?”劉英冷哼一聲“我哪有什麼兄弟?”言罷,不顧崔慶辯解,命人將他帶回府中,嚴懲三十大棍。可憐崔慶,皮開肉綻,雙腿血流如注,隨後被關入府中監獄。

小二在客棧得知主人遭難,急欲前往探望,卻被阻攔在外。崔慶在獄中哀求獄卒,將實情告知。獄卒同情崔慶,私下予以照顧。原本生活在富裕之家的崔慶,如今遭受如此折磨,身心俱疲,尤其在饑餓難耐之際,更是懷念家中美食。就在這時,一隻猿猴攀樹越牆而入,手中竟抓著一片熟羊肉,顯然是特意為崔慶送來。崔慶乍一看,心中一震,這隻猿猴與父親當年洪水中所救的那隻黑猿極為相似。他接過羊肉,狼吞虎咽。此後,這隻猿猴每隔幾日就會送食物來,從未間斷。獄卒見此情景,感歎道“連動物都有知恩圖報之心,人反而不如。”於是,他默許猿猴自由出入,為崔慶帶來食物。

獄卒見狀,洞悉猿猴的來意,不禁感歎“連禽獸尚知報恩,人反而不及。”從此,他默許猿猴為崔慶傳遞食物。又一日,十餘隻烏鴉聚集在獄牆外,哀聲不斷。崔慶心中生疑,猜想或許是父親所救的烏鴉,便對它們說“你們若憐憫我,能否幫我帶一封信給我父親?”那些烏鴉似乎聽懂了他的意思,紛紛飛到他麵前。崔慶向獄卒借來紙筆,匆匆寫下書信,綁在烏鴉腳上。烏鴉振翅飛走,不出幾日,竟真的將信送達了家中。

當時,崔長者與張氏正為崔慶音信全無而擔憂,忽見一隻烏鴉飛落身邊,足上係有一封書信。崔長者解開信封,赫然是崔慶的筆跡,信中詳細講述了劉英背信棄義以及他在獄中所受的苦難。長者閱後痛哭失聲。張氏詢問緣由,看過信後,她痛心疾首“當初我就說過不要收留外人,果不其然,恩將仇報,害得我兒身陷囹圄,不知如何才能救他出來。”長者憤然道“鳥獸尚且知恩圖報,他身為人類,怎可如此喪儘天良?我必須親自去東京一趟,查明真相。”張氏催促道“兒子正在受苦,你快去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次日,崔長者收拾行囊,辭彆妻子,踏上了前往東京之路。數日後,他抵達東京,找了個客棧住下。第二天清晨,他上街打探消息,偶然見到家人小二,身著破衣,正在廊下乞食。小二一見到長者,抱住他痛哭起來。長者亦悲痛不已,詢問詳情,小二將前因後果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長者聽後半信半疑,執意要去駙馬府找劉英當麵對質。小二死死拉住他,生怕他遭到劉英毒手。就在這時,傳來通報,駙馬劉英出行在即,眾人紛紛避讓。崔長者站在廊下,待劉英走近,大聲喊道“劉英,我兒,你今日富貴了,就忘了我們嗎?”劉英認出是崔長者,卻故意裝作視而不見,徑直走過。長者不肯罷休,緊跟在馬後追趕,不料劉英早已命人關閉府門,長者無法入內。他憤怒至極,痛心疾首“你不認我父子也就罷了,為何還要將我兒囚禁獄中受苦?”於是,他直奔開封府,跪在包公馬前,狀告劉英。

包公正巧出府行香歸來,見狀立即將崔長者帶入府中審問。長者含淚訴說了前因後果,悲痛之情溢於言表。包公命長者暫居府廊下,隨即差人去獄中傳喚獄卒前來詢問“獄中有名叫崔慶的犯人嗎?”獄卒回複“某月某日監下,他在獄中飲食不濟,處境淒慘。”包公聽後,下令獄卒立即釋放崔慶,不得再為難他。一場因恩將仇報引發的家族悲劇,最終在包公的乾預下,迎來了轉機。

次日,包公命人邀請劉駙馬至府中赴宴。劉英接到邀請,如期而至。包公親自在後堂接待,事先吩咐牌軍關閉府門,嚴禁閒雜人等出入。牌軍領命,迅速將府門緊閉。一切準備妥當,包公與劉英對坐暢飲,酒至半酣,包公忽然怒道“為何還不添酒?”廚下報稱“酒已喝完。”包公聽後,嘴角浮起一抹冷笑“既然酒已儘,就用清水替代也無妨。”侍吏應聲而去,提來一桶清水。包公命人先用大碗為劉英斟滿一碗,對他說“駙馬大人,權且飲下這一碗。”劉英以為包公故意輕慢,勃然大怒“包大尹好大的膽子,朝廷官員誰敢不敬我?竟然用水來代替酒!”包公冷笑道“不必生氣,眾官員皆敬你,唯獨我不敬。今年六月,你還曾喝過一河之水,區區一碗清水難道就喝不下?”劉英聽後,頓時汗毛倒豎。

就在此時,崔長者走上前來,指著劉英痛罵“你這背信棄義的賊人!今日你背叛我,他日定會背叛朝廷。望包大人主持公道!”包公立即下令將劉英拿下,除去官帽官服,將其拖至台階下,重責四十棍,逼其供認罪行。劉英自知無法抵賴,隻得如實招供。包公命人給劉英戴上重枷,投入獄中。次日,包公將此事詳細上奏仁宗皇帝。

仁宗宣召崔長者入殿,聽其陳述前後經過。仁宗聽後,讚道“你如此重義,你的兒子應當受到封賞。朕明日便會下旨。”崔長者謝恩退下。次日,聖旨下達劉英冒功忘恩,殘暴不仁,當以死罪論處;崔慶被任命為武城縣尉,即日赴任;鑒於崔長者平素樂善好施,朝廷特令地方官府為其立義坊表彰。包公依旨判決,將劉英定罪,隨後釋放崔慶,為其換上官服,頒發文牒,令其赴任。崔長者隨同前往任職之地。同年冬天,劉英被依法處決。一場因恩將仇報引發的家族悲劇,最終在包公的公正裁決與仁宗皇帝的聖裁之下,得以公正解決。

喜歡古今中外奇案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今中外奇案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就是總裁 七零:穿成炮灰把家賣了去下鄉 漢末亂入爭霸 重生毒妃一皺眉,全朝野動蕩不安 雨落花開 三國:開局被何進獻給何太後 諸天:從T800到黃金超人 最強小吃攤,彆再給我送錦旗了! 出門撿到寶,天上掉下個凝姐姐! 重生要繼承家業,校花你急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