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包拯外巡查案_古今中外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今中外奇案錄 > 第138章 包拯外巡查案

第138章 包拯外巡查案(1 / 2)

嶽州城外二十裡,平江之地,住著兩位屠夫,張萬與黃貴。兩人因職業相投,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日常往來頻繁,關係親密無間。張萬家境貧寒,娶了並不出眾的李氏為妻;而黃貴則富甲一方,卻至今孤身未娶。

某日適逢張萬壽辰,黃貴攜佳釀鮮果登門祝壽,張萬滿心歡喜,熱情款待,還令李氏在一旁侍酒。黃貴目光不經意間落在李氏身上,被其質樸之美深深打動,然而礙於兄弟之誼,隻能以嫂子相稱,內心的悸動隻能默默壓抑。夜幕降臨,黃貴獨自歸家,心中卻始終縈繞著李氏的倩影,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直至五更時分,一個惡念在他腦海中悄然滋生,他迅速籌備了五、六貫錢,趁著破曉的微光,直奔張萬家。

張萬聽到黃貴的呼喚,起身開門,驚訝之餘詢問“賢弟為何如此早來有何急事?”黃貴嘴角上揚,輕鬆言道“某親戚欲售豬隻,約我前去收購,恐誤約期,故特來邀兄同行,若買賣順利,利潤願與兄共享。”張萬聽聞此言,心中竊喜,立即喚醒李氏準備早餐。李氏手腳麻利,溫酒烹食,出門對黃貴道“叔叔起早光臨寒舍,理應共飲一杯,以壯今日之行。”黃貴客氣回應“嫂嫂不必多禮,實不敢勞煩。”兩人淺酌幾杯後,便踏上了行程。

時值清晨,兩人疾行三十多裡,至龍江已是日上三竿。黃貴假意提議“腹中空空,兄且先至渡口歇息,小弟前去附近村店購酒,片刻即回。”張萬依言先行,黃貴則趁機精心策劃,購得酒後,連連勸飲,加之張萬長途跋涉,早已疲憊不堪,很快便陷入深度醉眠。見四下無人,黃貴冷酷地從腰間抽出鋒利的屠刀,毫不猶豫地刺入張萬的肋下,鮮血瞬間噴湧而出,張萬頃刻斃命。黃貴迅速將屍體拋入江中,眼見其沉入江底,便慌忙離去。

回到張萬家,黃貴麵不改色地對李氏謊稱“與你夫君一同前往親戚家買豬,不料撲了個空,他決定去西莊打探消息,稍後自會歸來。”李氏聽後略感疑惑“叔叔既然已回,為何我夫不一同回來?”黃貴鎮定作答“我們在龍江口分手,他說要去西莊問問情況,估計很快就會回家。”說罷,黃貴便匆匆告辭。

李氏獨守家中,直至夜幕低垂,丈夫仍未歸家,心中不安漸生,惶恐之情難以抑製。一場看似尋常的慶生之行,竟暗藏殺機,而平靜的平江村,此刻正被一股無形的陰霾所籠罩。

三、四日過去,張萬依舊音訊全無,李氏心中的恐慌逐漸升級,正欲派人請黃貴前來詢問究竟,不料黃貴卻神色慌張地自行上門,急切地喊道“尊嫂,大事不妙!”李氏心頭一緊,急切追問“出了何事?”黃貴故作緊張地回應“適才我外出時,遇到一群過路商販,他們說龍江渡有人落水身亡。我聞訊趕去看個究竟,恰巧族中張小一也在場。果不其然,江口漂浮著一具屍體,仔細辨認,竟是張兄無疑。駭人的是,他的脅下竟有一處明顯的刀傷,不知何人所為。我和張小一合力將屍身打撈上岸,隨後買棺收斂。”

李氏聽罷,如晴天霹靂,悲痛欲絕,淚如泉湧。黃貴見狀,假意上前安撫,隨後借故離去。又過了數日,黃貴再次登門,手中提著一貫錢,關切地對李氏說“嫂嫂,我知你獨自生活恐有不便,這貫錢暫且用來應急,購買日常所需。”李氏接過錢,想起黃貴不僅料理了丈夫的喪事,如今又送來錢財接濟,對他的“善舉”感激不儘,愈發認定黃貴是患難中的恩人。

這看似悲憫關懷的表象背後,實則隱藏著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黃貴的突然造訪、神秘商販的消息、張萬屍體上的致命刀傷,以及黃貴事後的一係列舉動,皆如絲絲蛛網,交織成一個巨大的懸疑迷霧,籠罩在李氏和這個平靜的平江村落之上。而李氏渾然不覺,正一步步踏入黃貴精心編織的陷阱之中。

半年前,黃貴懷揣巨資,秘密探訪了一位與張家關係密切的村婦,意圖通過她向孀居的李氏傳遞一條暗藏玄機的信息。他壓低聲音,字句間裹挾著誘人的暗示“人這一生,猶如春草一季,匆匆而逝。娘子正值芳華,而張官人已長眠地下多時,你卻在這空蕩冷清的宅院中孤影獨守,日夜淒涼。何不覓一位如意郎君,重啟人生的溫馨篇章?你看那黃官人,家境殷實,才貌雙全,若能與他共結連理,豈非美事一樁?”

李氏聞此言,心中波瀾微起,她對黃貴的多次援手心存感激,坦言道“黃叔叔屢次施恩於我,無以為報,嫁給他倒也稱心,隻是我與亡夫曾琴瑟和諧,如今改嫁,恐怕會招來鄰裡非議。”

村婦聞言,狡黠一笑,低聲安撫“黃官人姓黃,娘子原配姓張,二者並無瓜葛,何來嫌疑之說?這正是天作之合。”李氏聽罷,默然點頭應允。

村婦將李氏的答複傳回給黃貴,他聞訊欣喜若狂,立即精心籌備豐厚的聘禮,靜待吉日將李氏迎娶入門。洞房花燭夜,二人如魚得水,情意綿綿,自此開啟了琴瑟和鳴的生活。無論行走還是靜坐,他們總是緊密依偎,形影不離。時光荏苒,轉眼便是十個春秋,期間李氏為黃貴誕下兩名麟兒,一家四口其樂融融,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時值暮春三月,清明之日,家家戶戶祭掃祖塋,黃貴與李氏亦一同完成了祭奠儀式,歸家後在房中共飲。黃貴酒酣耳熱之際,言語間竟帶著挑釁之意,向李氏拋出一句驚人之語“此刻,你可曾懷念那位張兄?”李氏聞此言,不禁麵色驟變,淒然垂淚,追問緣由。

黃貴借著酒勁,放聲大笑,仿佛卸下了心底的秘密重負“此事本不應對你提及,但如今你已為我育有兩子,十年光陰荏苒,料想你已不再怨恨我。你知道嗎?正是十年前的清明,我在江邊設計害死了你的張兄,誰能想到,你今日竟成為我黃家的女主人。”李氏強顏歡笑,淡然回應“一切皆是命中注定,或許並非巧合。”然而,她內心深處已決意為亡夫複仇。

趁著黃貴沉醉昏睡,李氏耐心等到他外出,迅速整理行裝,悄然返回娘家,將黃貴的驚人坦白悉數告訴了兄長李元。李元聞聽此事,怒不可遏,立刻草擬狀紙,攜妹妹直奔開封府,向包拯大人控告黃貴的罪行。

包公接案後,立即派遣捕快將黃貴拘捕歸案審訊。起初,黃貴矢口否認,但在包公嚴令之下開棺驗屍,麵對鐵證,黃貴再也無法抵賴,隻得一一供認不諱。包拯根據供詞,判定黃貴犯下蓄意謀殺親夫、企圖霸占遺孀之罪,依法判處極刑——當街斬首。同時,黃貴的所有家產悉數判歸李氏,並且表彰其堅貞不屈,為夫伸冤,特賜其門楣以“義婦”之名,以彰其德。

此後不久,黃貴的兩個兒子在端午節龍舟競渡時不幸雙雙溺斃。世人皆言,這是天道昭彰,惡人之子難逃報應。一場由清明引發的罪惡,最終以正義的裁決和冥冥中的天懲畫上了句號。

東京城內,有個才情出眾的秀才名叫趙能。他飽讀詩書,卻常自嗟歎“我這一生彆無所求,隻願能娶得一位賢良淑德的妻子,她須具備美貌、出身清白名門、家中不重財帛,且需待我金榜題名後再行迎娶。”然而,科舉之路並非僅憑才學就能暢通無阻,趙能連續在午年、酉年的科考中落第,未能如願登科。儘管媒人絡繹不絕,但不是東家不合心意,就是西家未能成全。歲月如流,轉眼間他已逼近而立之年,婚姻之事卻仍如空中樓閣,遙不可及。

趙能心中苦楚無處傾訴,終日鬱鬱寡歡,竟至抑鬱而終。魂歸地府,他來到閻羅殿前,憤然陳詞

“告狀人趙能,因長期獨身無偶,特此申訴冤情。在陽世之時,命運官吏對我命運之祿視若無睹,我滿腹經綸卻無處施展;掌管婚姻之神對我漠不關心,姻緣簿上一片混沌。未知我有何過失,竟觸怒兩位神明大人,以致多年未能覓得如意伴侶,而今年屆三十,仍孤身一人。懇請閻羅陛下詳查此案,為我洗雪冤屈,以慰生平之憾。泣血呈告。”

如此,趙能帶著生前未儘的心願,向陰間的審判者尋求公正的裁斷,希望能在另一個世界得到他一生未能實現的姻緣之解。

包拯閱畢狀紙,沉聲道“秀才家總愛怨天尤人。”趙能聽罷,辯解道“並非趙某無端抱怨,俗語有雲‘不是其平物自鳴。’我見世間舉人、進士之中,不乏文理不通者,而文采斐然者卻屢試不中。更有甚者,愚鈍之輩尚能擁有嬌妻美妾,而英俊才子卻落得空房獨守。此等現象,教人如何不生怨念?”

包拯撫須道“人間或許有不公之官,但陰間斷無虧待人的道理。福祿、姻緣皆是天命所定,怨天尤人無濟於事。”趙能反駁道“陰司或許公正無私,但如我趙某這般人物,不應落得如此困頓。或許陰間官吏亦如陽世一般作弊弄權,才使我淪落至此。懇請大人傳喚掌婚司查明真相。”

包公聞此,麵露不悅“本府最痛恨官吏舞弊,秀才所言確有道理。”隨即命鬼吏速請掌婚司前來。掌婚司到堂,翻閱卷宗後言道“案牘上並無趙能之名。”包公驚疑“怎會有此等事?”接著又傳喚注祿司核查。注祿司查閱冊籍後同樣回複“冊籍上並無趙能記錄。”包公心中生疑,口中連連稱奇“世間竟有如此怪事!陽間弊端叢生,難道陰司也一樣不堪?”

堂上諸官麵麵相覷,皆不明所以。包公果斷下令“將案牘與冊籍呈上來,本府親自查看。”二司遵命呈上,包公細察之下,並未發現篡改痕跡。包公又轉向趙能“你寫下你的生辰八字。”趙能一一寫下,包公對照二司簿冊,赫然發現隻有朱能之名,與趙能同生於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包公心中豁然開朗,便將趙能暫且帶至一旁,讓二司退下。

旋即,包公急奏天庭,憂慮朱能與趙能或有混淆之處。一場牽涉陰陽兩界的姓名之謎,就此揭開序幕。

天庭之上,一道莊嚴的聖旨緩緩降下,其內容令人震驚趙能,這個名字即將成為過去,從今往後,他將以朱能的新身份活在世間。更為神奇的是,聖旨中預言,他將會接連中得科舉,飛黃騰達,而且,他將會迎娶王丞相的千金,成就一段佳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包拯,這位公正無私的判官,接到聖旨後,立刻展開了調查。經過一番查證,他確信無誤,趙能的確是那個未來將要連科及第的朱能。然而,趙能的命運似乎並不平坦,他的才華被埋沒,身世之謎也牽扯出兩樁令人費解的大事。

包拯深知,文章之靈犀,有時顯達或遲或早;而案牘之記載,姻緣往往巧妙配對。他寬慰趙能,三十而娶,古之常道;四十及第,未嘗為晚。他告誡眾人,切勿責怪冥界不公,以免損陰官公正之名。

最終,包拯決定遣送趙能重返陽間,讓他見證自己大才終有出頭之日。趙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離開了陰間,重返人間。

令人驚訝的是,自從趙能改名為朱能後,他的命運真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連年科舉高中,才華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最終,他如願以償地成為了王丞相的乘龍快婿,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這一切,都如同天旨所言,趙能的人生自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他的故事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傳奇,流傳千古。

東京城中,有一位名叫張柔的長者,素以行善聞名,然而年至晚年卻膝下無子;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城郊的沈慶卻惡行累累,與盜賊無異,卻育有五子二女,兒女繞膝,闔家歡樂。張柔對此深感不公,含恨而終,死後靈魂直奔陰曹地府,向閻羅王呈遞狀紙,申訴冤屈

“狀告絕嗣之不公世諺雲積德之人多子嗣;經典亦言行善者必有後代延續。此乃天理昭彰,人所共知。張某一生敬畏天地,恪守道德,雖不敢自詡善人,卻始終遠離惡行。然年邁無子,此乃終身遺憾。懇請閻君查明因果,追溯前生,以釋後世之疑。泣血上告。”

包拯接過狀紙,眉頭緊鎖“世間焉有行善之人反遭絕嗣之理?此事必與你祖上積怨有關。”於是命鬼吏速查善惡簿冊。鬼吏回報,善簿之上並無張柔之名;包公聽後,又命鬼吏查閱惡簿。不久,鬼吏再次稟報,惡簿上果然記載了張柔之名,且查明其三代祖張異,生前惡行累累,按律應遭斷子絕孫之罰。

原來,張柔雖一生行善,卻因祖上積惡深重,導致家族承受惡果,終致無嗣之苦。此一樁因果輪回之謎,至此方真相大白。

包拯沉聲道“你雖行善積德,卻無法掩蓋祖宗的罪孽,故不必責怪天道不公。”張柔憤然反問“那為何像沈慶這樣作惡多端之人,卻能生育七子?”包拯聞此,亦感疑惑“且查他底細。”鬼吏很快回報“沈慶一生作惡,本當絕嗣;但因其三代祖上均積德行善,故子孫得以繁衍。”

包拯點頭道“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人之家風,須曆經幾代持續行善,方可謂之積善;反之,幾代行惡,則可稱不善。天道之報應,或現於當下,或顯於子孫。張柔你一生行善,焉能無報?來世必讓你投生於清福之地,享受安逸生活。至於沈慶,因其罪惡滔天,來世必令其轉生為畜生,承受刀俎之苦。”

包拯提筆批文

“審理查明子孫為祖宗血脈之延續,祖宗亦為子孫繁衍之依托。故瓜瓞綿延源於始祖,麟趾呈祥預示後裔。如於公之門必昌盛,王氏之蔭澤自然垂庇。故需三代累積善行,方許後世子孫繁多。一時之孝行,難以扭轉祖輩之惡名;些許善舉,又怎能彰顯先祖之賢良?此案雖非惡意誣告,卻屬癡心妄想。今生未得善報,來世必有償還。”

批文完畢,張柔與沈慶各自接受判決,塵埃落定。

開封府城中,有一戶姓秦的官宦人家,主人秦宗,排行老七,家境富裕。他娶了城東程家的女兒程美為妻。程氏性情溫婉,持家有道,且育有一子,取名長孺。然而,數十年後,程氏不幸病逝,秦宗悲痛欲絕。

適逢中秋之夜,秦宗獨自麵對皎潔月光,思念亡妻,不禁淒然淚下。直至夜半時分,他恍惚入夢,夢見程氏竟然如生前般與他相見,言談舉止一如往昔。二人久彆重逢,情深意濃,解衣共枕,宛如生時一般恩愛纏綿。雲消雨歇後,程氏輕輕推開枕頭起身,含淚向秦宗告彆“感念君之深情厚誼,此生難忘。妾身今夜得以與君相會,無他所求,唯獨放心不下我們的兒子長孺。望君日後善待他,使其成人,如此,即便妾身身在九泉之下,亦能安心瞑目。”言罷,程氏身影漸行漸遠。秦宗欲挽留,卻在掙紮中醒來,方知一切皆為夢境。

第二年,秦宗續弦,娶柳氏為妻,柳氏出身寒門,性情潑辣,秦宗對她頗為忌憚。柳氏對自己的親生兒子次孺寵愛有加,卻對長孺充滿嫉妒,日日苛責打罵。長孺深知不受繼母待見,卻又不敢告訴父親,終日惶恐不安。待長孺年滿十五歲時,秦宗因外出探親,連續多日未歸。柳氏趁機將長孺囚禁於密室,殘忍將其打死,對外宣稱長孺因暴病身亡,並將屍體草草葬於城南門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數日後,秦宗歸家,柳氏假意悲痛萬分,告知長孺已病逝多日,如今葬於城南。秦宗聽聞噩耗,憶起亡妻夢中叮囑,心中悲痛至極,深知長孺必是死於非命。然而,考慮到家中局勢,他隻能強忍悲痛,選擇沉默不言。一場隱藏在豪門深宅中的謀殺案,就這樣在看似平靜的表麵下被掩蓋過去。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三月天,包公出郊外勸農,一路欣賞著田間的美景。突然,他的目光被路旁的一座小新墳所吸引。墳上飄散的紙錢,仿佛在訴說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包公走近墳前,突然耳邊傳來一陣低語“告相公,告相公。”他回頭一看,卻空無一人。走了幾步,那低語聲又在他耳畔響起,仿佛有個幽靈在跟著他。整整一天,這聲音都未曾停歇,讓包公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不安。

回到府衙後,包公仍對這聲音念念不忘。他細細思索,認為這新墳中必有冤屈。於是,他派人詢問附近的村民,得知這墳是城中秦七官人新葬的兒子。

包公立即下令,借來鋤頭掘開墳墓,檢驗那小兒的屍身。果然,在屍身上發現了數處傷痕。這讓包公更加確信,這樁案子必有蹊蹺。

他立刻派人將秦七官人喚到府衙,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秦七官人供稱,這小兒是他的前妻程氏所生,名叫長孺,已經十五歲了。前幾天他外出訪親歸來,後妻柳氏告訴他長孺因病暴斃,現已葬在南門外。

包公聽後,心中已經有了幾分猜測。他再次派人將柳氏喚到府衙,嚴厲地質問她長孺的死因。柳氏一口咬定是因病身亡,但包公豈能輕易相信?他怒拍案桌,大聲喝道“既然他是病死,為何身上遍體鱗傷?分明是你打死了他,還想抵賴!”

在包公的威嚴逼問下,柳氏終於心理防線崩潰,不得不將打死長孺的實情一五一十地招供出來。

包公聽完後,毫不猶豫地判決道“無故殺害子孫,合該問死罪。”於是,他將柳氏依法處決,而秦七官人因不知情,被發回家中。

這樁案子成為了後妻殺害前妻子者的警示,讓人們明白,無論身處何地,法律都是公正的,任何罪行都逃不過正義的審判。

在江州德化,有個名叫馮叟的富商,家境殷實。他有兩個妻子,正妻陳氏美豔動人,但膝下無子;側室衛氏則育有兩個兒子。陳氏心裡總有些不踏實,她擔心自己年老色衰後失寵,於是時常琢磨著如何對付衛氏母子。

有一天,馮叟準備前往四川做生意,臨行前特意囑咐陳氏要好好照顧衛氏母子。陳氏表麵上答應得十分爽快,心裡卻在打著小算盤。

中秋佳節,陳氏在南樓設宴款待衛氏母子。她暗中在酒裡下了毒,舉杯對衛氏說“我無兒無女,幸虧你有兩個兒子。將來這家業,我自然會與你共享。等我年老體衰時,還得靠你們母子照顧。這杯酒,就預祝我們日後和睦相處吧。”衛氏聽了,雖覺得有些不妥,但也沒多想,便與陳氏暢飲起來。

當晚,衛氏母子三人突然七孔流血,相繼斃命。當時衛氏年僅二十五歲,大兒子五歲,小兒子才三歲。鄰居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陳氏則假裝悲痛欲絕,謊稱他們是暴病身亡。眾人聽了都感到十分惋惜。

馮叟在外地做生意時,突然做了一個夢。他夢見衛氏領著兩個兒子向他哭訴冤屈。馮叟心中既驚又疑,但因為貨物還未脫手,無法立即回家。他整天悶悶不樂,對那個夢始終半信半疑。

三年後,包公恰好巡視至此地。他剛下馬走進官廳,準備坐下處理公務,突然,階前冒出一道黑氣,直衝雲霄,瞬間遮住了天空,仿佛連太陽都被遮蔽了。包公心中生疑,覺得此地必有冤情。

深夜,包公點亮了燈燭,準備處理一些緊急公務。然而,他因連日勞累,漸漸感到困倦,便倚著幾案小憩。夜深人靜,三更時分,一個女子突然出現在包公麵前。她容貌美麗,但披頭散發,顯得十分淒楚。她手中牽著兩個小孩,跪在階下,哭聲哀婉。

包公驚問“你是哪裡人?姓甚名誰?為何帶著兩個孩子在此哭泣?若有冤屈,速速道來,我定會為你伸張正義。”

女子哽咽道“妾身乃江州衛氏母子。我丈夫馮叟前往四川經商,留下我與孩子在家中。誰知正妻陳氏竟在中秋之夜設宴下毒,將我們母子三人殘忍殺害。我們的冤魂不散,一直在此等待申冤。幸得相公巡視至此,妾身特地前來哀求,望相公垂憐,為我們母子雪冤。”

說罷,女子又痛哭起來,再拜後緩緩退去。

包公聽罷,心中憤慨不已。次日一早,他便命公差拘捕陳氏前來審問。麵對包公的質問,陳氏無言以對,隻得低頭認罪。

包公怒道“你作為繼室,理應將妾室之子視為己出,何以心生嫉妒,狠下毒手,殺害三條人命,斷絕夫家血脈?此乃莫大的罪行,你還有什麼可辯解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陳氏悔不當初,無言以對。包公當即下令,將陳氏淩遲處死,以儆效尤。

兩年之後,馮叟終於結束了在外的生意,回到了家中。他養了一頭大母豬,這母豬特彆能生,一年下來就生了好幾窩小豬,給他帶來了好幾倍的利潤。馮叟打算把這頭母豬賣給屠夫,換取更多的錢財。

然而,就在馮叟準備將母豬送往屠夫那裡的前一晚,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母豬突然發出了人聲,它竟然開口說話了,聲音像是馮叟的妻子陳氏“我就是你的妻子陳氏啊。當初我因為嫉妒,殺了衛氏母子三人,斷絕了你的子嗣。雖然包公已經判了我死刑,但上天還是不肯放過我,讓我變成一頭母豬,受儘苦難。如今,我快要還完你的債了,但還是要經曆被千刀萬剮的痛苦。我想通過你告訴世上的女人們,要孝順公婆,和睦妯娌,不要嫉妒他人,欺淩妾婢。否則,她們將來的報應就會像我一樣。”

這話一傳出,整個村子都轟動了。人們都好奇地來到馮叟家門口,想要親眼看看這頭會說話的母豬,聽聽它還會說出什麼驚人的話語。而馮叟也因為這頭母豬的奇異經曆,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做人,避免重蹈覆轍。

在西京城外的五裡地,有個名叫永安鎮的地方。鎮上有個姓張名瑞的富人,家境殷實。他娶了城裡楊安的女兒為妻,這位楊氏夫人不僅賢良淑德,治家也有一套,家中老少都聽從她的教導。她生了一個女兒,名叫兆娘,聰明伶俐,容貌出眾,針線活也做得極好。張瑞和楊氏都十分疼愛這個女兒,常說“這女兒一定要找個好夫婿才能嫁出去。”所以,儘管兆娘已經十五歲了,但還未許配人家。

張瑞家裡有兩個仆人,一個姓袁,一個姓雍。雍仆為人老實厚道,而袁仆則狡猾多端。有一天,袁仆因為犯了錯,被張瑞憤怒地趕出了家門。袁仆懷疑是雍仆在背後說了他的壞話,因此心生恨意,總想找機會報複。

有一天,張瑞從莊上回家,突然感染了重病。他吃了很多藥都不見好轉,病情拖了十幾天。張瑞自覺時日無多,便把楊氏叫到跟前,囑咐道“我沒有兒子,隻有這個女兒,如今她也長大了。如果我有個三長兩短,你一定要儘快給她找個好人家嫁了,彆讓她留在家裡守寡。雍仆為人小心謹慎,又很勤快,家裡的事情可以托付給他。”說完這些話,張瑞便去世了。

楊氏悲痛欲絕,料理完丈夫的後事,便想著給女兒找個好歸宿。於是,她請了一位街坊老婦人來和兆娘商量婚事。兆娘聽說母親要把自己嫁出去,抱著母親大哭道“父親去世還不到一年,家裡又沒有兄弟,母親您要是現在就把我嫁出去,以後靠誰呢?我願意留在家裡侍奉母親,再過兩年再考慮嫁人也不遲。”楊氏聽了女兒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暫時放下了給女兒找婆家的事情。

張家的平靜生活並沒有持續太久。袁仆被趕走後,心懷怨恨,一直在暗處窺視著張家的動靜。他看到張瑞去世,楊家母女孤立無援,便心生一計,想要利用這個機會報複雍仆,同時攪亂張家的安寧。一場陰謀正在悄然展開,而兆娘和楊氏的命運也因此變得撲朔迷離。

光陰似箭,轉眼間張某離世已有三四個月。在這段日子裡,雍仆接手了家中大小事務,他儘心儘力,不負主人所托,讓楊氏省去了許多煩惱。

納糧之期將至,雍仆與楊氏商議,準備銀兩以完稅。楊氏取出一箱銀兩交給雍仆,讓他進城辦理。雍仆領命,打算次日出發。恰巧此時,楊氏的親戚邀請她赴宴,楊氏便帶著女兒一同前往。

袁仆得知楊氏外出,便趁機潛入張家,意圖盜取財物。他徑直闖入內室,卻意外撞見雍仆在床上點錢。袁仆怒火中燒,指著雍仆罵道“你竟在主人麵前讒言陷害我,將我逐出家門。如今你卻把持家業,實在可恨!”說著,他拔出一把尖刀,向雍仆刺去。雍仆措手不及,肋下中刀,一命嗚呼。


最新小说: 我在靈夢 被AI教授坑慘的快時代救贖 永恒萬界主 乘風混沌界 五年了,全家跪求我原諒,幸有你 太子城傳奇 從趕海開始,成為全球首富 變成白毛,才不會被寵成廢萌 打獵捕魚采山貨,養八個弟弟妹妹 反派弟弟怎麼越養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