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明年間,蘇州城邊,藏著一條鮮為人知的小巷,巷內竟赫然對峙著兩座尼姑庵,名曰“風池庵”與“如意庵”。這倆庵就像兩位清修的老姐妹,各自守著一方淨土,裡麵住著兩位迥異的修行者。
風池庵裡,住著一位約摸四十出頭的師太,法號慧明,人如其名,智慧中帶著幾分明亮。而隔街相望的如意庵,則是被一位芳齡二十五,名叫如鬆的小師妹占據,清秀脫俗,好似林間一股清新的鬆風。
彆看這二位都是佛門中人,卻像是兩條平行線,日常無交集,偶爾街頭偶遇,也就禮貌性地互道一句“阿彌陀佛”,仿佛這是她們之間特有的暗號。
這條巷子,偏僻得連貓兒都不常光顧,香客更是寥寥。尤其是自打前年風池庵遭遇了一場“驚天動地”的賊禍之後——當然,那賊可能是史上最失望的大盜,因庵裡實在太樸素,連個像樣的寶貝都沒有。這一鬨,可把慧明師太嚇得不輕,從此在庵門口擺了台織布機,還雇了個同樣單身多年的壯漢李海,兼職保安兼織布師傅。
李海這人,四十好幾,一身力氣無處使,慧明給的薪水雖薄,他倒也想得開,自學成才,成了織布高手。平日裡,他一邊織布一邊兼職“庵衛”,時不時還能拿布去集市上換幾個銅板,小日子過得也算悠哉。
至於慧明和李海,他們之間的交流,比庵裡的佛經還簡短,見麵頂多是行個合十禮,話不多說。慧明自己呢,大多數時間都躲在庵內的靜室裡,除非有虔誠的香客上門,否則輕易不出山門。
而如意庵的如鬆小師妹,那可是個獨行俠,年紀輕輕,念經功夫了得,鎮上的百姓誰家有個紅白喜事,總愛請她去做法事,一來二去,名聲在外,成了小鎮上的“網紅法師”。
如此看來,這兩座庵,兩個尼姑,一個寡言的保安,還有一場未遂的盜竊案,似乎預示著這個寧靜的小巷子裡,正悄悄醞釀著一場不為人知的懸疑故事……
話說這如鬆小師太,平素裡雖是孤高清冷,卻與一個名叫陳傑的菜販子有著不解之緣。如鬆勤勞得很,愣是在庵裡的一片空地裡種出了一片綠意盎然的菜園子。但身為出家人,怎好意思親自上街吆喝?於是乎,這些新鮮蔬菜就被她以白菜價“甩賣”給了陳傑,由他挑到集市上賺點差價。兩人雖然有這層買賣關係,卻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見麵點頭一笑,客套得很。
一日清晨,平靜被打破,有人在庵外的河裡撈出了一位身著華麗錦袍的中年男子,五十餘歲模樣,背部一道猙獰的傷口,慘白得像被水泡過的豆腐。這消息一傳開,驚動了四鄰八鄉,自然也包括了咱們的劉知縣大人。
劉知縣帶著一乾人馬,仵作在前,小廝跟後,浩浩蕩蕩地來勘查現場。仵作一番搗鼓,得出結論死者已沉睡水底十個時辰,即昨日午時便已命喪黃泉。這一來,風池庵的慧明和她的“兼職保安”李海也被這熱鬨吸引,遠遠地觀望著,保持著僧人的那份淡然與距離感。
眼見如意庵大門緊閉,劉知縣心中起疑,忙向慧明打聽如鬆的下落。慧明雙手一攤,表示已經好些時候沒見著如鬆了。這下,劉知縣的疑心病犯了,懷疑如鬆殺人後畏罪潛逃,立刻吩咐手下去尋人。沒想到,如鬆這時正好從鎮上做法事回來,一臉懵懂撞上了這出戲。
麵對劉知縣的質詢,如鬆出於保護雇主隱私的考慮,回答得模棱兩可,這反而讓劉知縣更加狐疑,直覺告訴她這裡頭有貓膩。於是,他追問如鬆是否有證據證明自己的行蹤,如鬆靈機一動,想到了早上的陳傑。
哪知,陳傑被叫來一問,卻矢口否認見過如鬆出門,反而聲稱親眼見到那錦衣男子進了如意庵,再也沒出來。這話一出,如鬆差點沒氣暈過去,結巴著指責陳傑信口雌黃,汙蔑清白。
而陳傑呢,講得那叫一個繪聲繪色,說那男子背著包袱進了庵,之後就再沒瞧見人影。這下,事情可就熱鬨了,到底是真凶另有其人,還是這其中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咱們的如鬆小師太,又該如何洗清這突如其來的嫌疑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劉知縣一揮手,如鬆就被“請”進了大牢,成了臨時“住客”。可任憑劉知縣如何軟磨硬泡,如鬆愣是搖頭晃腦,堅稱自己比竇娥還冤。劉知縣撓破了頭皮,心想這小妮子演技派吧?怎麼看都不像那磨刀霍霍的狠角色。
於是乎,劉知縣使出了江湖失傳已久的“守株待兔”大法,吩咐手下暗中蹲守風池庵,專等那風吹草動。
第一天,庵裡靜悄悄,和尚念經,鳥兒睡覺。第二天,庵外雨綿綿,世界和平,一片安然。如此這般,一連數日,風池庵平靜得像是時間都忘了轉動,慧明和李海也是一如既往,一個裡屋打坐,一個外屋掃地,比廟裡的菩薩還規律。
正當手下們嘀咕著劉知縣是不是看多了偵探小說,想象力過於豐富之時,第六天傍晚,月黑風高,陳傑閃亮登場,懷裡揣著個鼓鼓囊囊的包裹,賊兮兮地溜進了庵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陳傑一進門,就迫不及待地把慧明、李海兩位“好基友”召喚出來,擠眉弄眼道“那丫頭片子還在裡頭吃牢飯呢,估摸著是吃怕了,招了。咱哥幾個今兒個來點鹵肉小酒,吃飽喝足,再來個‘三劍客’同床共枕,樂嗬樂嗬!”
慧明、李海一聽,眉開眼笑,連連稱妙,三人隨即在月光下、石凳旁,點起蠟燭,開始了他們的“夜宴”。
劉知縣的手下一看,這還得了?飛奔回去通風報信。劉知縣一聽,精神抖擻,帶著一隊兵馬,風馳電掣般殺到現場,把正吃得滿臉油光的三人來了個甕中捉鱉。
說來也怪,劉知縣那驚堂木一拍,陳傑立馬腿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竹筒倒豆子般,把那些個見不得光的事兒全抖摟了出來。這劇情反轉,比說書的還來得快!
原來,這風池庵的慧明,竟是個“修行在外,心在紅塵”的假和尚,與那李海上演了一出“白天不懂夜的黑”的秘密戀曲,為遮掩這段孽緣,特意安排李海做了庵裡的“兼職門神”。
李海與慧明,白天裝作路人甲乙,一到夜晚就成了鴛鴦蝴蝶。後來,陳傑這賣菜的小哥一加入,慧明那顆不安分的心又蠢蠢欲動,成功將他也拉入了這複雜的三角戀情中。不過,陳傑這家夥,心裡的小九九全繞著如鬆轉,奈何佳人一心向佛,絲毫不給他留縫兒,這讓陳傑憋了一肚子火。
話說有一天,一個外地來的土豪香客誤打誤撞進了風池庵,慧明眼尖,一眼就瞅準了這行走的錢袋子,幾番秋波暗送,土豪大叔哪裡招架得住,很快就淪陷了。慧明雖不貪戀土豪的皮囊,但對他的錢包那是真愛,於是乎,趁土豪呼呼大睡之際,與李海、陳傑聯手演了一出“夜半驚魂”。
陳傑心裡那股子怨氣,全撒在了無辜的如鬆身上,計上心頭,要讓如鬆背這黑鍋。計劃順利,如鬆被抓,三人挖出藏在庵牆下的“愛情基金”,準備逍遙法外,哪知樂極生悲,一頓酒肉成了他們的“斷頭飯”,直接把劉知縣引到了門前。
慧明、李海、陳傑三人,最終為自己的貪婪和狠毒付出了代價,而如鬆在真相大白後,卻選擇遠離塵囂,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事兒,倒是應了那句老話“出家人也難逃紅塵是非,如鬆清心寡欲,卻難防人心險惡。”慧明他們,終究是自食其果,特彆是陳傑,得不到就要毀滅,這扭曲的心態,真是讓人脊背發涼。
還好劉知縣是個明察秋毫的主兒,不然,這世間又要多一樁尼姑喊冤的奇案了!
喜歡古今中外奇案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今中外奇案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