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珩笑道:“兩位兄台還是不要生氣了,這辯論一事,本來就是各抒己見,想要說服對方,自然是難上加難。”
“那劉兄今日聽完,覺得哪邊贏了?”陳資問道。
劉珩摸摸鼻子,道:“我覺得還是象山學派更勝一籌。就如李維先生講的,古之堯舜之所以為聖,難道是格物格出來的?生而知之一說顯然是無稽之談。”
李賀堂聽後大喜,道:“是極,是極,還是劉兄有見地。”
劉珩道:“由此可見,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啊。”
陳資大喜道:“說得好啊,劉兄,不過我一直有一事不明,我們明心之後,如何外任於事呢?有的人明明懂得了道理,卻不去做,又是為何呢?”
陳資的疑惑也是劉珩前世到王守仁之前,程朱理學壓過心學的重要原因。
心即是理,終究還是太抽象了。
一直修心養性,怎麼落到具體做事上?不能指導實際的理論,終究如同空中樓閣,缺了根基。一旦研究事理,則仿佛又到了格物窮理的路子上。
但是這個問題自然是難不倒劉珩了。
劉珩隨口道:“明心見性,心中便求得了真知,有了真知,遇到事情,自然便會行,行就是真知的具體體現,這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陳資愣住了,他之前從未聽說過這種說法。
“對,知行合一。”劉珩解釋道,“你看比如就拿剛剛會上討論的孝順來說,如果一個人不孝順,就是因為他心中沒有求得孝順的真知,光是聽彆人講道理,不能明心見性,那就是假知。而如果求得了真知,那自然就會去孝順父母,還用彆人教他嗎?”
陳資聽的懵懵懂懂,還是不甚理解。
劉珩見他還是迷糊,於是又解釋道:“再比如,有的人未當官時就覺得當官不貪那當官乾啥?這個人對於貪官就會比較寬容,而等到他當官時,他也極儘貪腐,這就叫不知。”
“有的人未當官時覺得貪官實在可恨,可他當了官之後自己也是貪官,那就說明是假知。”
“而一個人未當官時覺得貪官實在可恨,所以他當官之後當了個清官,那就是有真知,真知是會體現在行動上的啊。”
陳資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這才是明心,這才是天理啊!好一個知行合一!”
李賀堂也是豁然開朗,其實這個問題他曾經也向李維請教過,但是李維也不能解釋的很清楚,沒想到今日劉珩一番話,倒是給他解惑了。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沒想到劉兄不但在詩詞一道上水平極高,對於學術也是研究頗深啊,劉兄剛剛為何不在會上發言,好好的打擊一下理學這些人的銳氣?”陳資道。
劉珩打了個哈哈,道:“我這不過是自己琢磨的,哪裡上的了台麵。”
陳資一愣,上不了台麵?那為什麼他覺得越琢磨越有道理呢?
喜歡開局平定白蓮教,皇上要我當駙馬蓮教,皇上要我當駙馬(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