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弋許諾給蘇仆延一個太守的位置,由於樓班的年齡還小,會進入古今學堂學習,等學成後會直接從縣令做起。
當然,王弋也不是什麼好人,他的滅族計劃同樣在穩步推行著。
福利和義務方麵王弋和謀士們參考了大量的資料,特意寫了一大堆,為的就是將一小段話藏進去。
在成為漢人所需要承擔的義務中,王弋規定了胡人祭祀的時候不可以用自己族群的方式祭祀,隻能使用漢人的祭祀方式,並且會派遣精通禮教的官員給予指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是王弋的一次試探,有關於信仰方麵的東西總是特彆敏感。王弋要的是滅族,那就要徹底滅族,包括胡人的信仰。
而且王弋很清楚,《中歸令》的影響範圍隻有幽州和並州的周邊地區,遙遠的鮮卑是不會有什麼影響的。那裡的消息太過閉塞,想要讓那裡的人歸附還需要兩樣東西。
第一是受降城大捷,隻要徐榮將胡人聯軍乾廢了,王弋就會毫不猶豫的接管整個鮮卑的領地,草原他也要!
草原又不是什麼貧瘠之地,也有適合耕種的土地。就算不能耕種,放牛牧馬不是很好嗎?而且草原下麵不是還有大片的礦物嗎?雖然他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先占了再說唄。
不過想讓草原徹底歸附,就需要第二種東西,毛紡織技術。技術不是一拍腦袋就有的,造出了紡車也沒什麼用。紡織的每一步都要進行嘗試,嘗試完了還要針對每一步對紡車進行更改,還要將效率參考進去。
對於這些東西王弋隻能一邊派人嘗試,一邊等待牽招回來。
打發走了蘇仆延和樓班,王弋又開始頭疼他設立的三個特彆城市的問題。
浚儀和邯鄲都沒什麼問題,泉州著實有些難辦。
這個時代的泉州不是後世福建泉州,後世這裡的名字叫做天津。
泉州這裡原本就有一座不算是特彆繁華的港口,很多去往江南又不想走陸路的人都會選擇在這裡搭乘遼東路過的海船。
這個時代的海船可走不了直線,隻能沿海慢悠悠的行進。
但是王弋需要能夠在大海中走直線的海船,需要一個可以造大船的港口。
當時王弋選定泉州就有這個打算,算一算時間,從建造船廠到采集木材晾曬儲存再到船隻開發試航,沒個小十年應該弄不完。
所以泉州這個港口王弋必然會大力發展,泉州這座城市未來也一定會是重要的城市之一。
問題是泉州距離草原太近了……
憑借遊牧民族那野草般堅韌的個性,王弋完全有理由相信哪怕他平定了草原,未來依舊會受到新的遊牧民族威脅。
他這一代或者他這一朝不可能,可是曆史的發展有必然性,這是躲不開的。
船廠是王弋能留給漢民族領先世界的保障,危險的位置讓他有些難以取舍。
特彆是在土垠攻防戰之後,王弋心中就愈發糾結。他算是理解了上一世自己老家東北衰落的原因,地理位置真的很重要。
最終王弋依舊難以下定抉擇,其實老祖宗已經給出了方案,長城就擺在那裡,多修一些不就好了?
可王弋還是打算實地去看看,荀彧等人給出的都是些折中的方案,他不想折中。
第一次,王弋寫下了一封催促交戰的命令。他催促徐榮儘快解決胡人的麻煩,他需要儘快規劃出自己勢力範圍這兩年的主要計劃。
是的,就是這兩年。今年還算不錯,各地都沒有在土地中發現蟲卵的現象。這就意味著老天給了他半年的準備時間,明年就很懸了。而且這個時代沒有有效解決蝗蟲的辦法,蝗蟲從其他人那裡一路吃過來,他也隻能被動接受。
那麼徐榮那裡一直拖著是他真的沒有辦法嗎?
是的,是他真的沒有辦法。
幽州外麵被稱作塞外草原,可是並州外麵那叫塞外荒漠。
受降城的位置在草原與荒漠的交界處,想要打就必須出城和胡人打陣地戰。
且不提徐榮手上兵力的問題,來到受降城後徐榮是真的有些慫了,這個破地方根本就不適合打仗。
要是運氣好還行,天氣晴朗想怎麼打就怎麼打。運氣不好一陣妖風過來,滿身滿嘴都是沙子。這要在一個頂風的位置,那就隻能等著全軍覆沒。
而且受降城附近的天氣變幻詭譎莫測,大晴天的狂風也說來就來,他根本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出戰機會,守城是目前最穩妥的選擇。
喜歡三國征戰漢末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征戰漢末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