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0月施從濱被包圍,被俘虜後,有人勸孫傳芳,大家都不殺俘虜,你把他關到南京監獄算了。”
“按道理說,孫傳芳是正經保定武備學堂出身,又留學日本,比較尊重文人,治理五省的時候能夠體恤農民,很得民心,這樣的軍閥應該是有一定的道德底線。”
“可是孫傳芳不僅沒有按照慣例放了施從濱,反而命令部下將施從濱斬首,並且暴屍示眾三日。”
“不得不說,孫傳芳處理施從濱確實有點過分。第一,當時的慣例是不殺將領,他破壞了大家都遵守的規則。第二,作為戰敗的將領,施從濱見了他還行了軍禮,給予他尊重,即使要殺他,也要給他對手的尊重,槍決也就是了。第三,斬首,是很長殘忍的刑罰,不僅斬首了,還暴屍三日,確實過分,又沒有血海深仇。”
“消息傳來,施家上下如同五雷轟頂,施從濱的女兒施穀蘭當時二十歲,這個弱女子當即發誓,要殺孫傳芳為父報仇。”
“施穀蘭雖然是個女孩,但為人聰慧能乾,13歲便當家理事,可見其心性能力無不遠超同齡人。”
“可即使在聰明能乾,一個弱女子要刺殺赫赫有名的大軍閥頭子孫傳芳,這可謂難如登天。”
“施穀蘭把報仇的希望寄托在她的堂兄施中誠身上,施中誠因為施從濱的關係,被張宗昌重用,後來掌握軍權,卻不願為叔父報仇,施穀蘭後來和他斷絕了關係。”
“報仇無望,施穀蘭三年後認識了閻錫山的諜報科長施靖公,沒錯,也姓施,這個人聽到施穀蘭的事情後,慷慨表示願意為施穀蘭報殺父之仇,施穀蘭大為感動,決定以身相許,以報大恩。”
“到了1935年,施靖公已經當了旅長,可是根本不提報仇的事情,施穀蘭大為失望,毅然帶著兩個兒子離開施靖公,自己決意靠自己的能力去複仇,這個烈女子性格剛烈如此,不讓須眉。”
“1935年孫傳芳已經下台,隱居在天津,並且信奉佛教,當了居士。”
“施劍翹有感於10年中空付許多心血而父仇未報,吟詩“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並從此由“施穀蘭”改名為“施劍翹”。這個名字一改,她好像開了掛一樣,立即著手報仇計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她的複仇計劃是這樣進行的一、刺殺手段一個弱女子要想刺殺一個大軍閥,肯定用手槍更合適。施劍翹於是典當自己的首飾,買了手槍。”
“施劍翹是纏了足的,她為了刺殺方便,做了手術放了足,然後苦練槍法,熟練掌握了手槍的技能。”
“二是情報收集,施劍翹多方打聽,得知孫傳芳已經在天津居士林當了居士,就想辦法化名進了居士林,了解了孫傳芳的行動規律、音容相貌、口音等信息。”
三是物質準備,施劍翹要刺殺孫傳芳,要為父報仇,一定要做的轟轟烈烈,於是她提前印製了《感國人書》。揭露了她刺殺孫傳芳的原因,讓孫身敗名裂,同時,她也寫了遺囑,決心赴死。”
“四是善後準備,施劍翹為了不至於讓施家斷後,首先製止了弟弟的刺殺行動,並且自己的刺殺行動也瞞著她弟弟。”
“刺殺前,她把自己的母親送回南京,又把兩個孩子托付給自己的妹妹,讓自己無後顧之虞,可謂謀事深遠。”
“一切準備完畢,施劍翹決定在11月13日星期三動手,那天孫傳芳照例去居士林聽經。施劍翹坐在後麵,孫傳芳坐在中間,施劍翹借口背後爐子太熱,請求坐前麵去,維持秩序的和尚答應了。施劍翹來到孫傳芳的背後,趁著大家閉目誦經的時機,朝孫傳芳後腦勺開了一槍,然後又熟練的補了二槍,孫傳芳斃命。”
“佛堂一陣大亂,施劍翹把提前印刷好的《告國人書》和她父親施從濱的照片,大聲說了自己的名字和刺殺的原因,隨即撥打了警察的電話,自首。刺殺完美結束。”
“後來天津的法院審理施劍翹,施劍翹告訴了自己的複仇經曆,說如果我父親戰死在前線,我無話可說,他是軍人,戰死我不會複仇。可是孫傳芳殘殺俘虜,還曝屍三日,實在是不共戴天的仇,不可不報。”
“天津法院判了她十年,可是她為父報仇的事跡已經傳遍大江南北,國人無不為她感動,紛紛呼籲,要求無罪釋放。”
“當時全國的婦女團體無不群情激奮,大家都各自通電,要求特赦,更有甚者到處找民國的政要名人,要求他們出麵。”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我停下來,美美的喝了一大杯茶水,休息一下,潤潤嗓子。
李成蹊拍了我一掌,笑著說“你說評書呢,還留個扣子,莫非還想說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快說,後來是什麼結果?”
喜歡茶道無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茶道無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