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定價十文錢一碗,除去各種成本,可以賺三文錢。
一天做一百碗,就是三百文。
陸家餛飩做的是小餛飩,一碗二十個。包熟練了,半個時辰就能包百個餛飩,阿黎和陸明也會包。一天三千個餛飩,一家四口齊上陣,不到一個時辰就包完了,這還算上了擀皮的功夫。
餛飩和餃子包子不一樣,用的餡少,剁餡也省力氣。
陸家餛飩每日中午開張,現包現做,皮薄湯多,用的是大骨湯,上等的蝦米紫菜,漸漸的也打出了名頭。
清水縣的老饕都知道,另外配上一個油酥燒餅,那味道是極好的。
家裡開張半個月後,坐下來算了一筆賬,倒是比預期的利潤要多一些。
餛飩算是小吃,不需要依著飯點,住在附近的人甚至直接拿碗來買,根本不停留。往往要不了兩個時辰,一百碗餛飩就賣完了。
一天到頭,倒是比之前賣燒餅清閒不少。
隔壁李迎春見了,看得眼熱,拿了東西上門打聽,想要做燒餅生意。
李迎春手藝也是可以的,杜微瀾吃了她做的燒餅,便出主意讓她在自家鋪子旁邊擺個攤,若是能做個移動的板車,那就更合適了。
他們家臨街,李迎春家裡不臨街,的確是有些麻煩。
李迎春回去想了兩天,打算先做些燒餅,提著籃子兜售。她做的燒餅五文錢一個,放了菜油,表麵金黃,個頭不大,旁人吃了,覺得不錯,一來二去,來吃餛飩的人也會買,一天倒是能賣出去十幾個。
刨去成本,也賺到了銅板。
過了幾日,李迎春下定決心,當真找人做了個能放了爐灶的板車,爐子可以卸下來,就在陸家餛飩鋪旁邊開張賣燒餅。
劉文劉武下了學,也會幫忙。
李迎春想要多賺銀子,早上天不亮就出攤,往往賣燒餅到半夜。
轉眼一個月過去。
這一日陸家收攤早,用剩下的骨湯煮了麵條,沒了肉的骨頭給陸銀子吃,陸銀子還沒三個月大啃不動大棒骨,但這不影響它熱愛骨頭,努力往窩裡拖。
隔壁的狗也來湊熱鬨,陸銀子年紀小,卻是個守財奴,隻給對方最小的一塊。
劉文劉武休沐,一整天跟著母親賣燒餅,杜微瀾喊他們一起吃麵。
兩個小孩兒咽了口唾沫,忍不住看向母親。
“吃吧,這燒餅給阿黎吃。”李迎春做的燒餅味道不錯,阿黎也喜歡吃,歡歡喜喜接過,掰開給陸明分了一半。
李迎春看著自家兩個孩子趴在桌邊狼吞虎咽,想到家裡一個多月沒見葷腥,越發難受,背過身抹淚。
陸母買菜回來,見狀忙問怎麼了。
李迎春這才說起最近的境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