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意自小便是個聰明的孩子,年僅七歲便能作出了隔壁家楊秀才都作不出的詩句,算術什麼的更是不在話下。
大夫不忍埋沒他的才華,將他送到了私塾去讀書,十歲時試著考了一下院試,一不小心就得了個秀才,把隔壁家三十歲才考上的楊秀才氣了個半死。
而十五歲的薑意,第一次鄉試便考了個第一,至此一戰成名,成了蜀地十裡八鄉聞名的最年輕的解元郎。
成縣縣令是薑意養父的好友,見著他是塊讀書的好料子,便提議讓他去往京都求學,說不定能在次年的會試中能考個好名次,更甚至會有機會進到殿試,入了皇帝的眼,在京都謀個好差事。
彼時大夫並不知道薑意的具體身世如何,隻覺得如果薑意若是能在京都找到他的親生父親,認祖歸宗的話,也許就不必再跟在他的身邊吃苦了,更甚至薑意的前途也會更加順暢。
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和薑意提出要與他一同上京,一是為了能照顧到薑意,二則是能在照顧薑意的同時能私下打聽他的親生父親的下落,為他以後認祖歸宗做好準備。
隻是這件事情很快便遭到了薑意的拒絕,原因是大夫在與好友喝酒時把自己的打算說了出去,又正巧讓路過的薑意聽見了。
在得知大夫有這樣的想法時,薑意直接拒絕了成縣縣令的舉薦,堅持留在了蜀地。
十五歲的少年一直對自己母親的死耿耿於懷,他認為都是因為他那未曾謀麵的父親,才會使得母親在世時鬱鬱寡歡,才會讓她早早就撒手人寰。
大夫還未認識賣花女時,也隻是個居無定所的遊醫,偶然經過這方土地,他沒想過自己會有一天因為一個女人在這裡駐足。
為了照顧賣花女與小薑意,大夫早年間存下的積蓄早就用光了,賣花女死後他隻能一邊替人看診一邊上山采藥賣錢來養著小薑意。
後來薑意長大了,為了供他讀書,大夫又是看診又是采藥又是到藥房裡給人打雜,掙來的錢都用來給薑意交束脩了,薑意心疼養父,十二歲時就瞞著他在外找了替人抄書的活計,以此來補貼家用。
在他知道大夫想到京都給他找親生父親的後麵一段時間裡,薑意甚至動了不想再讀書的念頭,日日就隻想出門去找活計掙錢。
早年間因為幫賣花女采藥治病,大夫曾從山上摔了下來,為此斷了好幾條肋骨,很多累活兒在那之後其實都不宜再做了,隻是大夫不以為意,後來更是為了給薑意攢夠上京的錢日日操勞,心力交瘁之下陳年舊傷再次複發了,隔三差五地就感覺胸口悶疼。
因著舊傷複發的大夫,讓本就動搖的薑意更堅定了不繼續追求功名利祿的想法,隻想好好掙錢娶妻生子,贍養大夫過好後半輩子。
這樣的想法薑意還沒開始實施便讓大夫察覺,在大夫以死相逼之下,薑意最後還是妥協了,不再想著掙錢,而是更加用心地去讀書。
而他並不知道的是,大夫在他拒絕上京之後便拿著賣花女交給他的有關先皇的玉佩,托縣令好友幫他在京都打聽薑意生父的消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