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的早飯——一鍋魚蝦粥。
說是粥,鍋裡魚蝦倒是挺多,米粒卻是不見幾個。
這是因為清廷的遷界禁海導致明軍嚴重缺糧,且無法從陸地獲得補充。
所以每餐基本都是食海裡魚蝦,難得吃到大米蔬菜。
由此也導致張煌言部明軍將士有不少人看起來都是病怏怏的。
王五懷疑敗血症可能在張部有較高的發病率。
“耀武來的正好,嘗嘗這海裡的鮮味。”
總兵郭法廣笑嗬嗬的起身舀了一碗粥遞到王五手中,王五也沒客氣隨手接過“咕嘟”先喝了一口,立時覺得味道無比鮮美,食欲大開之下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吃了起來。
見王五如此,參軍徐元耕不由笑道:“王兄弟若跟我們這般天天吃這海裡的東西,怕是難以下口了。”
這倒是實話,縱是天天澳龍、象拔蚌,也有吃膩的時候,況餐餐都是這些東西。
張煌言放下碗,看著王五及隨員腦後的辮子若有所思。
關於王五降清的前因後果,羅子木昨天就同張尚書講了,也將西山忠貞營的情況一一告知。
另外帶來了韓王和洪部院給張尚書的書信。
這是張煌言時隔五年再一次收到大陸明軍的消息。
消息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
不好原因是夔東根據地如今就剩李來亨的茅麓山,可謂是巴掌大的一塊地方。
十三家如今也僅剩李、郝、袁三家,殘兵加一起也不過五六千人。
比之他這裡好的有限。
不壞的原因是前番忠貞營在茅麓山取得了對清京營八旗和陝西綠營的兩次重大勝利,殺傷清軍不下萬餘,有力打擊了清軍囂張氣焰。
隻不好不壞等於相抵消,眼下形勢仍是岌岌可危。
王五見張尚書盯著他的辮子看,忙放下碗欲解釋,張煌言卻抬手示意他繼續吃粥,笑了笑道:
“我非食古不化之人,隱忍以待時機反正本就常事,之前便有江南吳勝兆、大同薑襄、江西金聲恒、王得仁、廣東李成棟、山東李化鯨、潮州郝尚久等忠臣義士先降後反
你的事情子木同我講了,既然韓王殿下同虎帥他們並無意見,我又有什麼可指責的。當年隆武皇帝便曾言有發為順民,無發為難民,隻要心中存忠貞,何須計較有辮無辮。”
王五知張煌言說的這些人都是甲申、弘光年間便降了清廷的明朝將領,但幾年後就陸續反正,於大江南北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綠旗大反正”運動,險些顛覆滿清江山。
又見張煌言對其剃發並無厭惡,當下便要開口以表心意,張煌言卻問了他一句:“若清廷不削藩,吳三桂亦不反,你打算將這辮子一直留下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