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高師傅指點。”高仲遠看出朱允炆的尷尬,連忙安慰:“長孫殿下無需如此,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況且,你天性仁厚,古往今來許多帝王都難及你半分。”
“如今好好籌劃,他日登基,方能為百姓做更多實事。”
“若讓不如你之人占了先機,那將是百姓的損失!”
朱允炆聽後,心中稍感寬慰。
在東宮侍衛的監督下,粥棚迅速搭起。
其實很簡單,挖幾個坑,立幾根木樁,搭上棚布,支鍋煮粥就行。
粥香不久便四散開來,災民很快聚集而來。
就連彆處的災民聽說了,也紛紛往這兒湊。
見災民越聚越多,朱允炆臉色總算和緩些許。
並非他心機不深沉,實乃年少,難免有些虛榮。
高仲遠見狀,趁機邀功。“長孫殿下可瞧見了?隻要有了粥棚,無論設在何處,百姓自會聞風而來。”
“人心如水,民情如煙,身為君主,須懂得順勢而為。”
朱允炆感到豁然開朗,再次向高仲遠施禮。
“受益匪淺!”
災民排隊領粥之際,忽有一群膀大腰圓的漢子擠入人群。
他們推推搡搡,把瘦弱者撥到一邊,直衝前頭。
“這也叫粥?清水寡湯罷了,是不是把我們的糧食私吞了?”
“鄉親們,咱們缺衣少食,他們卻貪咱們的救命糧,圍起來!”
果然,看熱鬨不怕事大。
城中有部分居民假冒災民混取糧食,起初還低調行事。
可眼見有人鬨事,他們也跟著起哄。
知情的、不知情的混成一團,喧嘩聲四起,原本有序的賑災現場一片混亂。
更有甚者,直接用刀割開糧袋,拋向人群。
災民見了白花花的糧食,哪還能忍,爭先恐後地往前擁,隻想搶上一份。
賑災秩序徹底崩潰。
朱允炆和高仲遠也被圍在了中央。
“這倆肯定管事的。”
“就找他們,逼他們把糧食交出來。”
朱允炆從小養尊處優,哪見過這種陣仗,瞧著最前頭幾個滿臉橫肉的大漢,臉色煞白,身子動彈不得。
“高師傅!”
“怎麼會這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高仲遠也沒料到此變故。
按說災民得了救命糧,不該感激涕零嗎?
可眼前又是怎麼回事?
這群刁民不僅毫無感激,竟還鬨事!
還有五城兵馬司的人在做什麼,皇長孫遇險這麼久,怎不見一人來救?
“保護皇長孫殿下!”
“皇長孫殿下決不能有半點閃失。”
亂局之中,高仲遠已是自顧不暇,唯一能做的便是竭儘全力守護著皇長孫免遭池魚之殃。
此刻,四周皆是流離失所的災民與憤怒沸騰的群眾。
無論何方遁逃,似乎都已無路可退。
更令人驚異的是,這些人仿佛目標明確,直指他們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