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在腦海裡搜索到這個詞的時候,還忍不住笑出了聲。
這麼一句大白話都可以拿來當做巫術的名字,估摸著也就隻有關外那些充滿了天然喜感的老鐵們才琢磨的出來。
簡單直白,讓人忍俊不禁。
但此時我親眼看到了這種巫術,卻頓時就被密密麻麻的雞皮疙瘩罩住了身上的每一寸皮膚,再也笑不出來了。
袁朝國血肉模糊的嘴巴裡,已經……
沒有了舌頭。
在手電筒的光束下,他的舌根處呈現出了一排參差不齊的牙印,看起來應該是被某種齧齒類動物啃噬而留下的痕跡。
而那兩顆綠豆大小的精芒,要是我沒猜錯的話,就是一直隱藏在袁朝國身體裡的“仙家”了。
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巫術分支,沒有一千,也至少有數百之多。
據典籍記載,流傳於我國的巫術種類就有幾十個,其中普遍為大眾熟知的最大分支有三類。
那就是俗話所說的“三巫降蠱痋”。
其中關於“蠱”和“痋”這兩種巫術,我在前麵的故事裡做過比較詳細的解釋,想必列位看官還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蠱”是大家最為熟悉的,關於養蠱和製蠱的過程,在很多小說和影視劇中都有非常詳儘的敘述。
當養蠱師把蠱下到一個人的身上之後,蠱粉或者是活體蠱蟲一般不會立即發作,會有一段或是很短暫,也或是非常非常漫長的潛伏期。
這個期限會根據蠱師的需求來變化,如果蠱師不想讓蠱毒發作,也許蠱毒就會在中蠱者身體裡沉睡一輩子。
而一旦中蠱者違背了自己的諾言,或者是對下蠱者起了殺心,那隱藏在他身體裡的蠱毒就會立馬做出反應,吞噬掉這個人無形的心神,也可能是有形的五臟六腑,讓人瘋癲或者是致人死亡。
目前我所見到過的道行最高明的蠱師,就是那對苗疆姐妹李金花和李銀花了。
而“痋”呢,是脫胎於蠱,但比蠱陰狠毒辣百倍的一種更高端的巫術,幾乎是無法可解。
簡單複述一下,痋是蠱所產的卵,一旦被喚醒,會在極短的時間內以無比驚人的速度繁衍。
一化十,十化百,眨眼之間就能把宿主吃的乾乾淨淨,全身上下就隻剩下一副骨骼和一張完整的皮。
相比起蠱來講,痋的潛伏期更長,隱蔽性更強,瞬間致命的殺傷力也更為恐怖。
所以就可以說,痋是蠱的更高端階段,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而“降”是指的降頭術,在我國範圍內主要是流傳在西南、湘西和關外這三個地區,其他一些不常見的降頭巫術我們就不在這裡多做描述了。
滇南一帶的巫術跟東南亞的降頭術一脈相承,屬於是同一個起源的分支體係。
比如說敏乃所使用的法術,就是很典型的東南亞降頭術,大多是用施法目標的毛發、指甲、皮膚組織或者是貼身衣物,也包括照片和姓名、住址等物品作為施法材料。
鄭玄所使用的湘西趕屍門法術,也是降頭的一種形式。
那個分支是我國的本地土產,叫做“儺巫”,一般是用舞蹈和歌謠的方式做為觸發巫術的咒語。
大家應該還記得吧,一年多之前,我和蘇眉、蔣亮在東郊附近跟鄭玄有過一場生死之戰。
打到緊要關頭之時,他突然單膝下跪,抬頭正對著天空的月亮,一邊跟一隻大蠍子似的翹起後腿跳著奇怪的舞蹈,一邊唱了一首荒腔走板的土語歌謠。
其實他當時就是在給我們下降頭,隻是我的運氣還不錯,總算是在生死一瞬的那一刻召喚出了五色天雷,逼的鄭玄詐死脫身。
而袁朝國所中的巫術,則是關外所特有的薩滿分支了。
就跟其他的傳統巫術大差不差,薩滿巫術在施法之時也是載歌載舞,而且巫師的臉上也罩著類似於儺巫一樣的麵具,或者是畫滿了油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