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諧趣園
諧趣園在萬壽山東麓,是一個獨立成區、具有南方園林風格的園中之園。
清漪園時名叫惠山園”,是仿無錫惠山寄暢園而建。
嘉慶十六年重修後,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詩句“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意思,改名為“諧趣園”。
園內共有亭、台、堂、榭十三處,並用百間遊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橋相溝通。
園內東南角有一石橋,橋頭石坊上有乾隆題寫的“知魚橋”三字額,是引用了莊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爭論而來的。
十三、樂壽堂
樂壽堂是頤和園居住生活區中的主建築,原建於乾隆十五年,鹹豐十年被毀,光緒十三年重建。
樂壽堂麵臨昆明湖,背倚萬壽山,東達仁壽殿,西接長廊,是園內位置最好的居住和遊樂的地方。
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
樂壽堂庭院內陳列著銅鹿、銅鶴和銅花瓶,取意為“**太平”。
院內花卉植有玉蘭、海棠、牡丹等,名花滿院,寓“玉堂富貴”之意。
十四、宜芸館
宜芸館始建於乾隆年間,光緒時重修。
清漪園時為乾隆皇帝的書庫,陳設精雅,頤和園時為光緒皇後隆裕的寢宮,由於建築功能和主人身份的不同,陳設的布置有了很大變化。
1979年,古建維修後,室內僅陳放家具。
1992年,根據清漪園時的陳設檔案布置陳設,整組院內陳列文物百餘件。
十五、大戲樓
大戲樓在德和園內,與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清音閣、紫禁城內的暢音閣,合稱清代三大戲台。
德和園大戲樓是為慈禧60歲生日修建,專供慈禧看戲。高21米,在頤和園中僅次於最高的佛香閣。
戲樓共三層,後台化妝樓二層。
頂板上有七個“天井”,地板中有“地井”。
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個方池。
演神鬼戲時,可從“天”而降,也可從“地”而出,還可引水上台。
十六、玉瀾堂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南臨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築。
正殿玉瀾堂坐北朝南,東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
東殿可到仁壽殿,西殿可到湖畔碼頭,正殿後門直對宜芸館。
後簷及兩配殿均砌磚牆與外界隔絕,是頤和園中一處重要的曆史遺跡。
光緒二十四年,慈禧發動宮廷政變後,曾把主張變法的光緒皇帝囚禁於此,是光緒皇帝的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