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的情況,玉清都不知道接到多少次報告了。
參加完和田文化節後,玉清自己心裡也不舒服。
自己號稱是子岡門傳人,但是自己的玉雕水平可真不怎麼樣,上不了台盤,讓他感覺到十分的羞愧。
這段時間和那些文物學家交流多了,見的古董多了,玉清的眼界也高了很多,尤其是看著一件件沉船中打撈上來的圓明園古董,他更感覺到自己就是井底之蛙。
以前還想憑手藝吃飯呢?
現在看來,自己的那點兒東西根本就入不了大家的法眼。
因此,他平時在打理好古董交易的時候,也在不斷地學習古玩知識,不斷地和這些文物學家交流,以便自己能夠獲得更多的文物知識。
玉清從內心裡非常地感謝慕哥,他給自己提供了一個高端的平台,讓自己能夠和文物界頂尖的高手交流,使自己對文物的認知有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提高。
文化節前,玉清也做了幾件作品,參加了展覽。
雖然大家的評價還不錯,也賣到了不菲的價格。
但是,榆林、和田玉器珠寶中心在評比中的落後,還是給他敲響了警鐘。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有慕哥罩著,自己就在天花板上。
如果沒有了慕哥的關照,自己將何去何從?
玉清是一個吃過苦,受過欺淩的孩子,危機意識比較強。
因此,從和田回來後,就一直在沉思之中,尋找著自己今後的發展之路。
這段時間,魏軍,包括他的人不停地在博物館轉,學習、觀摩。
他就意識到了,這是得到高手的指點了,要在觀想中尋找突破的機緣了。
那麼自己近水樓台先得月,肯定也不能放過這個機會。
於是,他給自己製定了一個完整的學習計劃。
從觀摩原石開始,原石的皮殼、表現、以及紋理,他都用心地在記。
然後,將自己記住的東西,再和切出來的結果比較分析,不斷地思考,不斷地總結,心得寫了一本又一本,幾乎把子慕原石館裡的標本都過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