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新笑道:“為了阻止龍國企業參展,竟然采用拒簽的手段,看來,他們真的是玩不起了。你們看看這個消息,真的是笑死了。拿了老鷹900億補貼,蓋了一座年產52塊電池的工廠。”
報道裡麵說的這位老外,名叫皮特?卡爾森,是特嘶拉的前高管。有一年假期,他帶著全家去英國旅遊時,接到了特斯馬的電話,對方怒氣衝衝地讓他立刻回到加州超級工廠加班。
卡爾森說自己正在千裡之外的英國度假呢。
特斯馬哦了一聲,說道:“我允許你現在買票,晚上10點前我要在車間看到你!”
卡爾森沒有說話,掛掉了電話,繼續帶著妻兒在英國鄉間度過了一個悠長的假期。
回鷹國後,不出意外,他收到了特嘶拉的解聘郵件,理由是“擅自脫離工作崗位”。
卡爾森覺得很冤枉,自己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好不容易撈到個假期,想好好陪伴妻兒,卻被特斯馬勒令馬上回來上班,誰能忍受這種不近人情的老板?
於是,一年後,卡爾森與另一位在特嘶拉主管供應鏈的前高管塞魯迪組成了“複仇者聯盟”,合夥成立了一家名為“北方伏特”的電池公司,發誓要做全球最大的電池公司,“卡”死特斯馬的脖子。
諷刺的是,即使非常討厭特斯馬,但他們對外融資時,總把“特嘶拉前高管團隊”當作最大的賣點,吸引了包括高盛、大眾在內的頂級投資人。
一位紐約銀行的分析師問卡爾森:當下,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被龍國主導,在龍國公司掌控70產能和80的技術和低廉生產成本的情況下,你們憑什麼能做到世界第一?
卡爾森的回答堪稱完美,他表示:“北方伏特”將撇開龍國的技術路線,用一種全新的方式生產電池,就是龍國人常說的“換道超車”。
這次輪到我們鷹國人“換道”了,終結龍國對電池產業的控製。
這條“撇開龍國”的技術路線引起了歐鷹國家的廣泛關注,他們太需要一個能與龍國企業分庭抗禮的電池公司了。
不久,卡爾森受到白宮“供應鏈韌性委員會”邀請,請他詳細地說明如何“撇開”龍國生產電池。
卡爾森的方案是,招攬全球除龍國外,頂級的電池工程師,組建一個國際化的團隊,發揮各國所長,生產電池。
比如,鷹國人創意多,負責設計;德國人嚴謹,負責生產;韓國、日本有先進的電池工藝,負責提供設備。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把這麼多全球最聰明的人聚在一起,還乾不過龍國人?此外,卡爾森方案中,最打動白宮的是,降低成本的計劃。
卡爾森坦言,龍國電池之所以戰無不勝,是因為超高的性價比,鷹國能生產一模一樣的電池,但成本高,沒有競爭力。
所以,他準備建的是一座太陽能工廠,純天然發電,用電不要錢,生產成本比龍國低20。
雖然聽上去可行,但晚上沒太陽,工廠如何維持運轉?
卡爾森微微一笑,說出了他計劃中的核心——在北極圈建廠,那裡的冬季24小時全是白天,日照異常充足,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白宮被徹底說動了,聯合德國、加拿大、瑞典,先後給了“北方伏特”900多億補貼,一座紮根在瑞典北極圈附近的電池工廠拔地而起!肩負起追趕龍國的重任。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北方伏特”工廠落成後,就麻煩不斷,遇到的第一個大麻煩是:招不到人。!
沒人願意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酷寒中工作,全球頂級人才不肯來,隻好在瑞典就地取材,招了周圍幾個小鎮的居民當工人。
然後用“輪休製”,乾一個月,休一個月的方式,分批將鷹國、德國、韓國、日本的專家送到工廠上班。
第二個問題是,日韓專家說,有種關鍵性生產設備他們沒有……
必須從龍國進口。這種設備,作用是堆疊電池中的隔膜層和電極層。
說起來很簡單,但這道工藝卻是電池生產中,最複雜、精度要求最高的環節。卡爾森無奈,聯係了無錫的一家公司,引進了一批堆疊設備。
這時,高潮來了,當地的工人抱怨設備太複雜了。不會用!他們堆疊的良率僅40出頭,要知道寧德時代在這一工藝上的良率高達9998。
這還降低個p的成本?!卡爾森一個頭兩個大,又用30萬元的年薪,從龍國請來了200多位工人指導生產。
結果,瑞典工人不爽了,他們不喜歡被龍國工人指揮,吐槽說:“我們有機器,有工廠,但不會造電池,一切都來自龍國,一切都要問龍國人,一切都要他們同意才行。”
第三個問題是,鷹國專家設計出來的電池,與設備不匹配,很多環節做得很彆扭。
為了快速趕超龍國,鷹國專家設計出了很多小創意,產品性能確實比龍國的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