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沒吭聲的韓忠彥說話了:“我們做臣子的,也不能凡事都等著皇上。再說,為皇子百天賀喜,說起來是皇家的事,也是皇上的事。既然是皇上的事,咱們就得主動替皇上分擔、主動為皇上著想才是。可以說,把皇家的事辦好了,也就是辦好了皇上的事,辦好了皇上的事,不也就是辦好了朝廷的事?所以呀,也不必非要循那前朝的例子。”
李清臣不等宰相說完,就咕噥道:“我看你們這都是自作主張。最好還是聽聽皇上對這事的想法。隻是不知道皇上有沒有想法。”
這句話剛說完,就聽說有人在門口說:“有啊”。
眾人抬頭一看,徽宗已經跨進了門檻。眾人急忙離開座位,起身向皇上行禮。
徽宗顯然很高興,對大家微笑著擺了擺手,說:“都坐下都坐下。此事呢,是由光華秘書提出的,他呢,也做了比較周全的安排,我很讚成光華秘書的安排,至於搞成個什麼規模的,哪些人參加,怎麼搞法?你們可以商量。這就是我的主張。”
李清臣接口說:“皇上,老臣有一句不大中聽的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徽宗說,“你說嘛,你說出來我才知道啊。”
李清臣就說,“剛才楊秘書呢,已經把英宗和神宗為皇子賀百天的事兒說了。我覺得呢,那樣做法很好。不必弄的範圍太大,聲勢太大,要不然的話,一是破了前朝的例子,第二呢也會有些其他的影響,反而好事兒辦不出好的效果”。
梁師成卻接過話頭說:“李尚書這話就說的過了。場麵大一點,規模大一點,人多一點,熱鬨一些有什麼不可的?這怎麼就破了前朝的例子,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事兒、一個朝代的說法,就象剛才宰相說的,不必什麼事都循前朝的例子,要不然的話這時代怎麼發展啊?”
楊光華從這四個人爭吵中,既看出了每個人的性格,也聽出了每個人的觀點和處事態度,覺得很有意思。徽宗呢,也是第一次見這四個人在一起爭論,就覺得讓大臣們這樣爭論一下,倒也不錯,這也是審視大臣的立場觀點和性格脾氣很好的辦法。
兩人本想聽他們再爭論一下,可韓忠彥咳嗽一下,說道:“守著皇上在這裡爭得臉紅脖子粗的,顯得多沒素養,多沒水平?我看這樣吧,既然這事皇上委托楊秘書總主持,就聽聽楊秘書的吧?”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見此情形,楊光華不得不說道:“既然大家讓我說,我就向大家彙報一下我的想法。我讚成李尚書和梁大總管的意見,但是我隻讚成一半。我更讚成宰相和楊尚書的意見。也就是說,這件事情呢,應該是小半皇家,大半朝廷。我這意思就是說皇子是皇上的長子,關乎到朝廷的未來,也關乎到大宋朝的國脈。從這個意義上說,皇家的事不就是朝廷的事嗎?可是為皇子百天賀喜呢,從祖上來說又都是當做皇上自家的事來辦理的。我們既要遵循先朝的例子,同時也要結合現在朝廷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不能拘泥於先朝的做法,照搬先朝的經驗,所以應該以皇家的名義,在後宮舉辦,由梁大總管擔任總負責,具體安排地點、規模、形式、還有花銷等等,禮部李尚書這個地方呢,負責幫內侍省把關,特彆是規格和禮儀問題,都要有禮部協助方能做得完美。而費用呢,就應該由戶部撥付。”
聽完了楊光華的設想和安排,梁師成很高興地說:“好,我完全讚成,我一定竭儘所能,努力把這件大事辦得風風光光,讓皇上滿意,太後滿意,滿朝文武也滿意。”
李清臣聽了楊光華的話也不好再說彆的。韓忠彥和楊震自然都與楊光華的想法高度一致。
原本定下來就辦的事,為何要搞得這樣複雜?隻有楊光華自己心裡清楚:此事本就是皇家的事,若徽宗想辦成朝廷的事,足以說明他好大喜功愛麵子;而大臣們呢?誰真正的正直無私、誰不顧大局一心討好皇上,通過此事便可看清,這就可以摸到皇上和大臣們的脈,為下一步掌控朝局、左右皇上打好基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