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
“想吃醬的人可以找村民換一碗兩碗的,解解饞,很便宜,也很方便。明月,這邊的醬特彆鹹,味很重,你一個人吃不了多少,沒必要自己做。我聽說豆子發得多,味道才正,豆子少,做出來的味道一般,所以村民們一做就是幾十上百斤豆子。”
齊明月又追問道:“那琳琳姐,你知道誰家做大醬的手藝好嗎?我對這個還挺感興趣的,想找人了解一下。”
“哈哈,這個我還真知道,羅奶奶發的大醬味道特彆正,還沒有任何臭味,冬梅嬸子家的也不錯,還有秀蘭嬸子……”
邱琳琳不帶停頓,一口氣報了好幾個人名。
齊明月猜測,邱琳琳可能就是其中一個經常找村民換醬的知青,要不然她怎麼對這些如數家珍?
齊明月又問了一些問題,後來史雪芬和毛菊花也加入到聊天行列。
秦書言和唐小秋都是新知青,她倆也在一旁聽得很認真。
她們兩個是共用一堵牆的鄰居,之前的關係看上去還不錯,齊明月偶爾還能看到她倆湊在一起說話。
可是,今天兩個人之間恨不得隔著八丈遠。
秦書言這次估計被唐小秋前幾天在革委會麵前那一番作態嚇住了。
知青們知道的大醬信息不多,齊明月便找村民了解情況。
村裡的女人們大多數都會這門手藝,而且每年都會發新的大醬。
可惜現在已經進入五月份,今年已經錯過了最佳的現場觀摩時間。
她隻能從村民的口述中了解製作過程。
每年農曆二月裡,村民就開始準備黃豆,製作醬塊。
醬塊做好之後,一般需要發酵兩個月的時間,然後在農曆四月裡下醬。
下醬的時間也很有講究。
一般會選初八、十八或廿八這一天,將曬乾並發酵好的醬塊清洗乾淨,切成小塊,放進盛著鹽水的醬缸裡。
然後用乾淨透氣防塵的布料覆蓋住缸口,並放置在陽光下繼續發酵。
醬塊的製作方法、發酵的要點、鹽水的配比,以及醬塊入缸後的注意事項等等,每一個環節都決定著大醬的最終品質。
然而,單純與村民交流,了解到的細節比較含糊。
因為許多村民都是依靠長輩的言傳身教才掌握了這門技藝,大部分人僅憑借手感進行操作。
甚至連加水和加鹽的用量都是根據容器的大小來決定,根本沒有詳細的配方可循。
此外,各家自製的大醬口味似乎也存在著不小的差異。
現實世界中,她已經錯過了製作醬塊的時間,再過幾天都要到下醬的時間節點了,怎麼樣也趕不上。
齊明月將希望寄托在夢想家園上。
她除了從不同的村民那裡取經之外,還花了不少時間翻閱書房裡的書籍。
結合書上的理論和村民的實踐,以及夢想家園的特點,總算找到一個可行的方法。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