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廬州的戰敗並非姬鴻個人的過錯,但秦丹下落不明,生死不知,領軍諸將死的死,被俘的被俘,八十萬羽林軍儘數覆滅,廬州之敗必須有人承擔。
隻要姬鴻回來了,那就隻能將這口鍋扣在姬鴻的頭上,削去了姬鴻的秦王爵位,發配到幽州戍邊贖罪。
十月,襄江決口,洪水泛濫成災,百姓牲畜淹死無數,莊稼顆粒無收,難民們流離失所,隻能以野菜、樹皮果腹,人間慘狀,不忍目睹。
就在這時,項陽豪強的李巢率領數千人舉事,自稱“救苦大將軍”,攻打州郡,攻占官府,開倉放糧,賑濟難民,聲勢浩大。
李巢的舉事如同扇了朝廷一個響亮的耳光,向全天下嘲笑朝廷的**與無能。
他的義舉得到了襄州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各地豪強紛紛響應,攜家帶口加入到義軍之中。
姬康得知此事後,龍顏大怒,急忙調集大軍前往鎮壓。
可是此時的朝廷軍隊要麼連年征戰疲憊不堪,要麼駐守地方疏於操練,軍官貪腐,士卒懶散,毫無戰意。
而且大乾連年災禍,地方貪腐成風,皇族奢靡無度,大興土木,致使國庫空虛,糧草不足,軍械破舊,軍餉克扣,這樣的軍隊根本無力鎮壓義軍。
派去襄州的十萬禁軍,隻是一個回合就被打的抱頭鼠竄,死的死,降的降,非但沒能鎮壓叛亂,反而助長了義軍的聲勢。
時值深秋,落葉紛飛,霍安對鄧卯道:“主公,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榮東郡地勢險要,物產豐饒,若得此地,猶如猛虎添翼,可圖大業。”
鄧卯沉思片刻,拍案而起,大聲喝道:“好!就依霍將軍之計,攻取榮東郡!”
隨即,鄧卯令部將張方,帶領斥候探子前往榮東郡打探情報。
張方等人領命而去,可世事難料,張方等人的行動不慎被人覺察,不少人被朝廷兵馬抓獲,榮州刺史鐘潭得知他們是探子後,下令斬首示眾。
雖然折損了數百探子,但張方等人還是帶回了不少情報,讓鄧卯、霍安對榮東郡的布防情況有了解。
月黑風高夜,鄧卯與霍安率領精銳,悄無聲息地翻越暑蛇山,奇襲蒼雲城。
鄧卯入城後,立即開倉賑濟,四方百姓聞訊而來,紛紛歸附,榮州士子中那些不得誌者,也慕名而來,願為鄧卯效力。
鐘潭得知後,大驚失色,立即募兵十萬,同時,派人知會安南將軍吳仲謀,意圖前後夾擊,將鄧卯一舉殲滅。
霍安得到校事府密報,在暑蛇山埋伏了精兵十萬,將朝廷軍馬殺得大敗。
鐘潭在眾將的保護下逃得性命,但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隻能死守景龍城。
鄧卯與霍安乘勝追擊,席卷榮東郡,威名大震。
與此同時,趙元成率軍大破紫雲山,乘勝進軍,追擊義軍首領柴思揚。
柴思揚對諸將道:“數遍大乾武將,能打仗的隻有寥寥數人,趙元成便是其一,此刻他銳氣正盛,我等若與之硬碰硬,隻怕會全軍覆沒。”
諸將聞言,紛紛點頭稱是。
趙元成實在太猛了,正麵交鋒根本打不過。
“我等應依據地勢,避開朝廷精銳,將朝廷兵馬引入山中。”
柴思揚冷笑道:“把他們當成狗一樣戲耍,讓他們想咬又咬不到,帶著他們翻山越嶺,等他們疲勞厭戰之時,我們再乘機打他個猝不及防。”
諸將拱手高呼:“主公英明!”
於是,柴思揚將麾下義軍化整為零,隻帶著八百多親兵流竄各地。
他們時而出現在山林之中,時而隱匿於市井之間,讓趙元成疲於奔命。
終於,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柴思揚發現了均安縣守軍防備鬆懈的破綻,立即率領義軍突襲均安縣,一舉攻下了這座城池。
眼見各地叛亂不斷,朝廷卻無力鎮壓,以至於姬康悲憤交加,憂心成疾,一病不起,致使眾皇子蠢蠢欲動。
:.vv.cc
.vv.cc。.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