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種下心魔_北魏異聞錄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北魏異聞錄 > 第九章 種下心魔

第九章 種下心魔(1 / 1)

北魏異聞錄!

高歡,還有個鮮卑名叫“賀六渾”,類似於漢人常給自家孩子取的“馬駒子、狗剩子”之類的賤名。準確讀音是赫勒恨。大名是父親高樹生取的,小名則是姐姐高婁斤在他四歲半時取的。因為他被送到姐姐家時,頭大脖子細,瘦得小猴子似的,故得此乳名。

太和十九年(公元496年),高歡出生於懷朔鎮白道(今呼和浩特市西北,北魏時屬懷朔鎮管轄),一個坐法徙邊的軍戶之家。現年二十四歲。十六歲起替父從軍,從城門守卒一路乾到什長、隊主,又轉任函使。

高歡的相貌相當出眾。身高體壯,目有精光,長臉高顴,齒白如玉,少有人傑表。如果是21世紀,這樣的男人,情人多得能塞滿烏梁素海。這樣的相貌氣質,放在任何國家或朝代,都屬於美男子類型。

二十四歲以前的他,據說是個深沉大度,輕財重義之人。喜歡打獵、喝酒、看書、交友。特彆是交友,不分貧賤富貴、三教九流皆可成為朋友。但真正能走入他內心的人,少之又少。他身邊聚集著三種人。一是酒肉朋友,二是屠狗之輩,三是小說聽眾。

喝酒從來不醉的男人,在北方屬於英雄般的存在,千年以後依然如此。

為人仗義的男人很有人緣,這是普世價值。用司馬子如的話說,賀六渾能為朋友兩肋插刀,也能插朋友兩刀。俗話也說,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說話具有煽動性的男人,崇拜者往往很多。因為出身書香門第,所以在鎮軍當中,高歡屬於滿腹經綸的“儒卒”。他還有另外一項獨門絕技,就是說書講故事。少年時,因為寄人籬下的原因,常常吃不飽飯。怕阿姊難過,不敢道出實情。為了補齊虧空,他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久而久之,圍在身邊的聽眾就成了他一呼百應的忠粉。故事的內容大多是曆史典故、民間傳說。當然也免不了夾雜一些如《尼姑思凡》、《寡婦留門》之類的葷段子。

高家祖籍是渤海蓧縣(今河北景縣)。先祖高裒曾任漢太傅。六世祖高隱曾任晉玄菟(遼寧沈陽)太守。曾祖高湖曾在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北燕國擔當重任。拓跋魏滅慕容燕,高湖因不滿燕王的瞎指揮,率部歸魏。因為高湖的戰場反正,客觀上加快了魏滅燕的進度。為此,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賜高湖東阿侯,加授右將軍,統領東邊各部。後升任寧西將軍、涼州鎮都大將。

高歡的祖父高謐,是高湖的第三子,字安平,有文武才度。天安年間,作為功臣之後,高謐被召入宮中擔任中散,專門掌管秘閣。高謐謹慎勤勉不懈怠,得到高宗文成帝拓跋濬器重,任為秘書郎。此間,因為秘閣古代典籍殘缺,高謐奏請朝廷,廣泛征求書籍,並組織人手,多加抄寫。僅此一舉,令代京的文籍圖書,無不精審而正確。顯祖獻文帝拓跋弘執政時,高謐成為陪皇帝侍講讀書的近臣。後被任命為蘭台禦史,不久改任治書禦史,負責整飭內外,彈劾非法官員。因高謐書生意氣,執法嚴格,不知變通,得罪了不少朝中鮮卑重臣。後被鼠輩構陷,坐法徙邊,發配到懷朔鎮充軍。正直飽學的大文士,豈能受了這般折辱?不久,高謐含憤而逝。去世時,其子高樹生隻有三歲。

高歡的祖母乃鮮卑貴族叔孫氏,妥妥的大家閨秀。此女賢良淑德,秀外慧中,行事果敢,意誌堅定。丈夫高謐去世後,叔孫氏不向娘家求援,獨自一人將獨生子高樹生養大,並嚴禁他進入仕途。

老太太是傷透心了。當然,以高家當時的軍戶身份,也不可能有仕途之路。但在這種皇權人治時代,若說改變命運,有時候就是一念之間的事。今天位極人臣,明日可能就成為刀下冤魂。今日坐法徙邊,說不定明日就能官複原職。

高樹生在母親的嗬護教導下,身體羸弱卻滿腹經綸。喜好絲竹音律,琴棋書畫,但不善農事。特彆是高歡的母親過逝後,他性情大變,無心料理一切家庭事物,包括照顧高歡這個親生兒子。俗話說,學得文武藝,賣予帝王家。身為犯官之子,高樹生空有一腔抱負,怎奈受父親坐法身份的牽累,終成泡影。心灰意冷之下,他四處雲遊,經年不著家,致使家徒四壁,一貧如洗。若乾年後再婚,育有一子一女。因為自小將長子高歡送給女兒替父撫育,所以父子兩人沒有太深的情感。高樹生終其一生,一事無成。但曾經的高歡,給予了父親必要的哀榮。

高歡的母親韓期姬,是一位普通人家的善良女子。嫁給高樹生後,下地勞作,侍候婆婆,直到生育高歡時落下病根,四年後離世。可憐的高歡連夢裡都沒有母親的記憶。

姐姐高婁斤,十四歲時嫁給懷朔鎮獄卒尉景。尉景後來當上了獄隊,在懷朔鎮一畝三分地上說話屬於有些分量的人物之一。高婁斤育有二子一女,女兒三歲時夭折了。長子尉粲,年方十四歲。次子尉亮,現年五歲。

這便是高歡的家庭背景。

真實曆史上的高歡,二十三歲以前,一直渾渾噩噩的混日子。思想的轉折從神龜二年的洛陽之行開始。

洛陽這地方的建城史大約始於公元前十二世紀。第一位抄刀手是周公。曆經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十三個王朝,共105位帝王在此鼎定九州。可以這麼說,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是華夏民族的精神家園。

後世總有人罵河南人不厚道。其實,打擊麵過大了。洛陽人很好的,滿大街的快遞小哥都比現在的某些大學生顯得有文化。牛逼之處就在於十三朝古都的厚重曆史。

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主要體現在都城。洛陽一地占去1529年,秦漢隋唐時期的古長安占去1400年,元明清三朝的北京占去800年,南北朝、明朝、太平天國、民國時期的南京斷斷續續幾百年的建都史。其它都城可以忽略不計。

北魏從拓跋珪立國的公元386年開始,都城從盛樂(內蒙古托克托縣)遷往平城(山西大同)。一百年後,在孝文帝元宏執政的太和十七年(公元494),又將首都從平城遷往洛陽。說來說去,總是繞不開洛陽這片多情的土地。

如果說北魏入主中原的147年國祚當中,最好的年代是哪一段時間,那就要數孝文帝執政的三十年,即公元471—500年。這段時間的洛陽人富裕到什麼程度?有記為證“……王侯功臣,棄象馬如脫屣;庶士豪家,舍資財若遺跡。於是昭提櫛比,寶塔駢羅,爭寫天上之姿,競摸山中之影。金剎與靈台比高,廣殿共阿房等壯。”

洛陽之大,當世為最,人口百萬,舉世聞名。來自於世界各國的使節、商賈、僧侶、文娛之人,在洛陽街頭如過江之鯽。此時的洛陽,與北宋鼎盛時期的開封旗鼓相當,不分伯仲。王公勳貴,丟棄象馬如丟掉一雙鞋子。普通庶民的資財,多到可以隨手遺棄卻不心疼。衣食住行極儘奢華,業餘生活紙醉金迷。這時期佛教盛行,僅京城表裡就有大大小小的寺廟一千多處。如果非要類比一下此時洛陽人富裕的感覺,那就是後世的“迪拜”,真的不差錢。即使到了靈太後胡氏掌權的神龜年間,國力已經衰弱,但皇家府庫中的金銀布帛依然堆積如山。另外在《洛陽伽藍記》中有一段關於禦街兩側建築的記載“……閶閭門前禦道東,有左衛府、司徒府、國子學堂。學堂內有孔丘像,顏淵問仁、子路問政在側。學府南有宗正寺、太廟、護軍府、衣冠裡。禦道西有右衛府、太尉府、將作曹、九級府、太社、淩陰裡。……”

這段文字中有三個信息一、亭台樓閣,金碧輝煌,府院裡閭,爭相比肩。二、所謂的淩陰裡就是藏冰之處。一千五百年前的洛陽人就能享受到冰鎮食品,真夠牛的。三、國子學堂,遵從孔丘。儒家思想也是鮮卑人的統治手段,教化根本。

孝文帝死後,元恪繼位。由於種種原因,國力開始下滑。後族外戚乾政的力度越來越大,拓跋皇族的實力派人物屢遭排擠打壓。派係林立,齟齬不斷,天災人禍,四處鼓包,北魏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高歡擔任函使出入洛陽之時,正值朝中爭權奪利的戲碼顯現之際。

高歡是神龜二年二月到洛陽給尚書府送信的。期間發生了一連串意料之外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征西將軍張彝的府邸被上千羽林軍圍攻,張將軍本人被毆成重傷。不止如此,羽林軍還一把火將張彝將軍的長子始均,燒成了烤乳豬,捎帶著一百多家奴仆婦也跟著“火殉”了。

尚書府具體與高歡打交道的人叫麻祥,一個喜歡打腫臉充胖子的小令史。此人額外還有一個兼職身份,即懷朔鎮軍府安插在洛陽的臨時代辦。每次公函送到時,懷朔鎮給麻祥的“孝敬”也一並送到。為了防止高歡在外麵碎嘴,麻祥總要施舍一小塊肉給他,以示拉攏恩寵。

尚書府令史,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辦事人員。因為身處中樞,麻祥這樣的令史難免覺得高人一等。平時對尚書、侍郎們趾高氣揚的派頭羨慕不已,隻因身份低微,不敢學上官一樣招搖。可好有高歡這樣來自於地方的小人物上門,正好能夠滿足他們的虛榮心。

高歡每次送信而來,麻祥都不吝施舍。丟給高歡一塊肉吃,並不是出於善心,也不完全是擔心他到外麵胡說八道。麻祥更想看到高歡所表現出來的諂媚討好,以滿足他陰暗的心裡需求。久而久之,麻祥甚至有些渴望高歡能夠多來幾次。因為高歡的每一次出現,都能讓他興奮到下一次施舍機會的到來。

以往高歡得到麻祥的施舍時,總會千恩萬謝。此次也是餓極了,收到賞賜後,二話沒說,坐在地上就開吃。高歡是個嚴重鮮卑化的漢人,平時吃飯都是席地而坐。對遊牧民族來說,拿把匕首坐在地上割肉吃是習以為常的事。可麻祥不知道這種習俗,以為高歡不尊重他,不由分說就抽了高歡四十鞭子。一頭霧水的高歡被打得皮開肉綻,在車馬店裡躺了七八天依然一頭霧水。

為什麼?這是為什麼?他想不通。

想不通慢慢想,付不起店錢是會被趕出來的。身無分文又加上後背幾處較重的鞭痕化膿,昏昏沉沉的他被迫離開洛陽城。他不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一般而言,恩和仇他都記得死死的。張彝將軍府邸被焚毀和自己無辜被鞭撻,對一項不愛惹事的他刺激很大。左想右想,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一個能夠說服他安心接受這樣屈辱和不公的理由。

一個立下汗馬功勞的征西將軍,隻因兒子上奏朝廷要推行仁政,卻落得個家破人亡。天子腳下,眾人麵前,上千羽林軍公然焚毀一位功勳卓著的武將府邸,朝廷居然連屁都不放一個,就不了了之了!這叫他娘的什麼事?天理何在,公道何在,朝庭的法度何在?

還有,自己勤勤懇懇當差,客客氣氣待人,卻被一介小吏說打就打,想辱就辱!這就是大魏最高衙門官吏的操守?去你娘的!老子不乾了!

一腔憤懣的高歡,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途徑上黨、晉陽,出雁門、過定襄,一路北上到達雲中時,人已經病的不成樣子。路過一片莊稼地時,一頭栽下馬背,人事不省。所幸被一對老夫妻看見救回,將養了十來天才恢複過來。與救命恩人告彆時,老兩口給他裝了兩塊二麵餅子,一條風乾羊肉,又將水囊裡灌滿水。憨實的老人再無一句多言,甚至有些木訥的看著他。他身無長物,沒有能答謝二老救命之恩的物事兒,隻能誠誠懇懇的磕了三個響頭,起身離去,把這份恩義銘刻進心裡。看著他遠去的身影,老兩口扶著柴門,竟然生出“望斷南飛雁”般的不舍。他騎馬跑出一裡地後,終是忍不住想回看一眼,就看到了這幅令他終生難忘的畫麵。

再次踏上歸程,他已經想明白了,這吃人的世道不要也罷。這就是他為什麼會結識五原李勇等人的緣故。也是他為何能在司馬子如、蔡俊、韓軌等一眾兄弟當中一呼百應的緣故。



最新小说: 1913新軍閥 四合院:1944開局娶了女特務 天鼎錄 人工智能加電解水碾壓一切反動派 如此超能力被笑健身男 與財閥大佬相親後她飄了 蒸汽西幻:這個狼人強的離譜! 隱居山林的我竟成了帝師 紅塵凡仙路 神話地球曆史調查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