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飲酒禮的當日下午。
城中達官貴人、豪商大賈交流過後,紛紛反應過來,大呼上了蒲知府、韓元敬的大當,這時,韓元敬也來到了西巷胡同拜訪歐家。
“夫子,師母怎會如此?”
韓元敬看著消瘦的歐夫人,外人麵前號稱鐵麵的他一度哽咽:“想我昔年求學之時……沒有夫子、師母,就沒有今日之我……”
歐夫子教學生時,遇到學生家貧,缺少筆墨紙硯,經常自己買來墊上,學生沒飯吃,也會拿出自家口糧。
有的學生是家貧,實在還不起;還有些學生得了幫助,不好、或者不敢和爹娘說,歐夫子也哈哈一笑,一笑了之,不去討要,這般行為的確幫助了許多困難學子,如韓元敬,就是其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些年,歐夫子自家也不好過,全靠歐夫人操勞維持,苦命的乾,歐夫子如此行事,說是開私塾,有時候竟還入不敷出,反要將自家東西拿去幫助學生,遇到年景不好,也會吃了上頓沒下頓……這也是歐夫子對歐夫人如此愧疚的原因之一。
“是克謹(韓元敬的字)啊,我這病也看了許多大夫,可就是不見好,都是命。”歐夫人說著。
“你還能看到你師母,多虧了方臨……”歐夫子說了方臨細心,發現歐夫人做傻事,以及後來遮掩異味,製作香露之事。
因而叫來方臨,歐夫子拉著方臨,與韓元敬介紹,這其中意味不同尋常,明顯有讓對方照顧之意。
韓元敬自然感受得到,看向方臨,號稱鐵麵的臉上露出些笑容,顯得有些乾巴巴,卻已然是難得的和善:“方臨,你可曾加冠?”
“回大人,尚未。”
“不必客氣,若是願意,稱我一聲世叔即可。”
韓元敬頓了一下,感歎道:“英雄出少年啊,我讀過你的《三國演義》,很是不錯。今日出的主意也不錯,無論是讓眾賓在倡議書簽字,還是將倡議書傳於聖上,皆有四兩撥千斤之妙。”
“世叔過譽了。若無蒲大人、世叔,何等主意也隻是一紙空想,一文不名……”方臨虛心道。
“好。”
韓元敬久在官場,早已練出了一副‘火眼金睛’,自然能看出方臨語出真心,心中暗歎:‘夫子看中的人,果然不錯。’
接下來,他並沒客套,繼續和歐夫子說著話,說做官之事,說世道風氣。
這倒並非冷落方臨,此舉反而是沒把方臨當外人,更顯親近。
說到城中達官貴人、富商大賈奢靡之風,歐夫子突然遞過話茬,讓方臨說說那次範家之行。
方臨說起來,並無一點添油加醋,儘是客觀。
韓元敬聽著這些,忽而聯想到範家最近為香露生意造勢宣傳,明白了些什麼,暗暗記下,又見方臨並無告狀之意,添加主觀妄測,更對方臨高看一眼。
前後大概一炷香時間,歐夫子便讓韓元敬離開:“行了,克謹你過來看看,儘一份心就行了,知道你忙,不耽誤你的事,就不留你了。”
韓元敬聽到這話,更感羞愧:“夫子、師母大恩一日不敢或忘,無以回報,這來,也沒有帶什麼,師母如此,也不能侍奉湯藥……”
他為官清廉,兩袖清風,過來也隻能帶一些親手做的特產,這次從應天特意過來,鄉飲酒禮之事也是順帶,還有其他要務,拜訪歐家,都是擠出來的時間。
“癡兒,好好做官,便是對夫子我最大的回報了。也不用伱陪著什麼,給你師母侍奉湯藥,你有更要緊的事情去做,去吧!如今,夫子已經不能再教你什麼,隻再送你一句話,‘無愧於心,做該做之事’。”
“是,夫子,學生謹記教誨。”韓元敬拜了一拜,忍痛告辭。
臨彆之時,他贈了方臨一塊玉。
此玉料子普通,但擱作城中達官貴人、富商大賈,卻寧肯拿萬兩銀子來換,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塊玉,更珍貴的是它背後所代表的人脈關係。
方臨神色恭謹,跟隨歐夫子送走韓元敬,心知此場風波中自己已得了最珍貴的東西:‘有些東西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就如此種人脈,用到恰當之處,發揮的作用無可估量。’
某種程度上說,他其實和桂花嫂有些相像,對他們這般人來說,起於微末,心思縝密,往往能將手上資源利用到極致,哪怕一分的資源,等到用時,也能撬動三分、乃至十分的力量,更不用說如韓元敬這般重要關係,關鍵時刻,在他們手中發揮的作用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
又過了些時日,這日,董祖誥在悠然居請客。
今日鄉試成績出來,此地距離放榜地點不遠,正好等結果,打發了小廝去守著看榜,若是得中來此報喜。
還未到放榜時間,叫了小菜,兩人邊吃邊聊。
“方兄,可還記得那日鄉飲酒禮?城中達官貴人、富商大賈簽訂的倡議書,韓大人送於朝廷,陛下都親口誇讚了,這一下,咱們府城的達官顯貴、富商大賈可是被架在火上烤,不得不改了,隻能行動起來,厲行節儉……哈哈!”
董祖誥說起此事,笑問道:“方兄,那在倡議書簽名的主意,還有將倡議書傳於聖上,是你的主意吧?”
方臨沒承認,也未否認,隻是問:“董兄,何以見得?”
“此種天馬行空主意,不是方兄手筆,還能是何人?如今城中都在傳韓禦史、蒲知府、歐夫子巧計製權貴,卻不知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啊!”董祖誥感歎。
方臨聽出董祖誥似有一些打抱不平之意,頓時微微搖頭道:“這是我主動要求的,如今名聲不傳,卻是正合我意,畢竟有些虛名,對我是禍非福。”
這話不錯,蒲知府、韓元敬彰名,那是政績,是民間聲望,歐夫子身份、年紀也不怕什麼,但對他來說,如此名聲就弊大於利了,他是實用主義,既然弊大於利,那要這名聲何用?
因此,真的是寧願當一個小透明,就當此場風波與他無關。
“方兄真是……”董祖誥一時間竟都不知道如何評價,最終,隻能道:“方兄如此才華,如此謙謹,真是世所罕有。”
若是旁人,在《三國演義》一出,有了方臨的名望,恐怕早就放蕩肆意,風流瀟灑了——城中秦樓楚館,許多女子仰慕才華也好、想要揚名自抬身價也罷,絕對是願意和他睡一覺的,可以說,方臨隻要有心,夜夜做新郎都非難事。
可方臨並未如此,甚至,除了辯論大會、《三國演義》發行,真有益處的名聲,其他名聲半點不傳,可見謙謹。
這一點,城中大族都頗為欣賞,若非方臨早有婚事,都想要將族中庶女嫁給他了,若是家中嫡女多的,嫡女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不說方臨的種種關係,隻說方臨自身,《三國演義》帶來的巨大聲望,在這谘詢不發達的時代,就是一張強有力的通行證,不僅方臨可以自用,聯姻家族也能借到,以此抬高家聲,甚至,這是從一地郡望,突破為名滿天下的世家的一線契機!
“不過一顆平常心罷了。”方臨微微搖頭。
“好一顆平常心!”董祖誥讚道:“方兄不驚不躁、謹慎低調,真是值得我學習,我也該學著,保持一顆平常心才是。”
兩人正說著話,外邊突然傳來喧嘩聲。
“放榜了!放榜了!”
“彆擠,前麵的人踩到我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