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下過一場雨,天氣涼快,西巷胡同小烏山那片空地上,聚集了不少人。
方臨與方母、田萱一道,抱著秋秋過來。
這邊,剛過來就看到,辛家沙小雲和一些大娘、大嬸坐著,人群中傳來陣陣驚呼,好似在看著什麼熱鬨。
方臨過去,看見辛芽兒正在‘表演’。
當初,辛芽兒生下來,跟個小老鼠似的,才不過鞋子長,如今也就一尺來高。
這邊,有一張不知是誰撿回來的小桌子,桌子下麵四邊都有橫梁,橫梁與桌麵有兩尺見高,中心有兩根直梁把桌下空間分成四個,辛芽兒就在這格子裡鑽進鑽出,身輕如燕,贏得一片喝彩聲。
秋秋看著,眼睛閃亮亮的,跟著拍著小手。
方臨看著熱鬨的人群,又看著小小的辛芽兒額頭汗涔涔,卻是皺了皺眉。
田萱心有靈犀,上前拉住:“芽兒停下吧,這麼小一個身子,耍來耍去也蠻累的。這也看了一會兒,未必要讓彆人開心好久不可。”
沙小雲在旁邊說:“隻有田妹妹才會說這種話,我帶芽兒走到哪裡,人家就是要她鑽桌子、板凳,耍來看。”
這些大娘、大嬸聽著,有些尷尬,若是彆人還會嗆兩句,可因為是田萱就不好說話,尷尬的氣氛持續了好一會兒才恢複。
方臨婉拒了彆人讓的位置,和方母、田萱在邊上空位坐下,拉住辛芽兒,摸了摸她的頭兒,看著仍是那麼稀稀疏疏幾根頭發,比起當初身子長大了些,黃而細膩的皮膚上有著些許光澤,單薄的身子撐起薄薄的紅色小瓜子,下身穿著藍褲子,腳上是個繡花鞋,看得出是沙小雲精心打扮過的。
他從口袋中取出些乾果給她,辛芽兒很有禮貌地道謝。
方母看著辛芽兒,感歎道:“生在你們家,也是她的福氣,若是彆人家……小雲,你把這孩子帶這麼大不容易啊!我看你最近瘦了些,還好麼?也彆苦乾、苦熬,身子骨重要啊!”
“不乾不行啊,我家有芽兒,還有恒子。”沙小雲靦腆笑笑,她的確是瘦了些,因為拚了命做衣服,苦熬,想給兒女存下些錢。
——辛芽兒之後,辛家有了一個兒子,歐夫子起名辛恒,取的是長長久久之意,也有恒心的意思。
方臨想了一下,說起來:“我這邊的織造坊,準備開一個女工廠坊,小雲姐手藝好,正好過來,幫幫忙……”
整合穀、馬、邵、段四家的廠坊,才發現被小小坑了一下,當初,方臨這邊廠坊擴建,不是從四家廠坊吸收了一批最出挑的工人麼?
這就造成,四家廠坊中,抽出了這些骨乾,剩下其他工人效率降低,運轉都有些不暢——也難怪四家要賣了廠坊,若是持續流逝下去,廠坊必然會出大問題。
除此之外,在接收四家廠坊後,方臨推廣了‘第一良品織造坊’的製度,要說從前穀、馬、邵、段四家主導時的福利製度,沒什麼盼頭,可如今改變,福利待遇好了,許多工人仍改不過來,抱著混日子的態度,考核不過關,開除很多。
正因為寧缺毋濫,廠坊人手空缺,招新都不夠彌補,運轉不良,優質工人缺額不小。
——黨主事都過來試探問過,是否放寬條件,讓那些人先乾著,可方臨沒答應,將淘汰機製堅定推行了下去,畢竟隻有刮掉腐肉,才能煥發生機,打掃乾淨屋子才能請客嘛!
‘目前,男工差不多到了極限,沒有太多潛力可挖,可以考慮一下女工。’為了避免一些問題,方臨打算專門騰出來一個女工廠坊作為試點。
“這個女工廠坊好,上次,你家廠坊招人,我過去,他們見我是女人不要……這次可好!”沙小雲高興道。
方臨廠坊的待遇、福利,府城百姓都有所耳聞,真要能進去,掙的錢未必會比她現在這樣苦乾、苦熬少,還相對輕鬆,有各種福利。
旁邊豎起耳朵聽到的大嬸、大娘,紛紛羨慕看向沙小雲,然後七嘴八舌問著方臨。
——對她們來說,就算自己不去,得知這些信息,和親裡親戚說說,也是人情呐!
同時,她們心中也有著一種優越感,和方家同住在一個胡同,聽人家嘴裡漏出來一言半語,就能占據先機,有不小的好處。
方臨沒有再應承其他人,隻說了些考核事項,不過這已經足夠讓這些大娘、大嬸滿意。
說話間,桂花嫂、耿家媳婦蘇小青也過來了,抱著孩子在旁聽著。
——桂花嫂和錢文堰婚後,生的是個女娃,名叫錢芝;而蘇小青這邊,在生了耿雪兒後,如今也又是懷了孕。
‘女工廠坊的管理,若是男人,恐怕會出一些問題,還是選女人吧,如桂花嫂、小青姐就不錯,可以培養試試。’
蘇小青算是聰明人,桂花嫂更不必說,對桂花嫂的能力,方臨是極信任的,不過這裡人多,暫時也沒和她們說,打算等過後找個機會。
‘除此之外,村裡人,如大房的方玉玉,二房的草兒姐、方小小,四房……還有其他村人,也是時候叫來了。’
以如今方臨在小和村積攢下來的名望,要做成此事,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
這也是合則兩利之事。
對方臨來說,小和村的村人,算是‘鄉黨’,來到府城,無依無靠,人生地不熟,隻能依附自己,相比在府城招募的人,天然就有著更高的信任度。
而有了這些人,能夠更快整合、消化從穀、馬、邵、段四家買來的廠坊、船隊,也能增強掌控力。
對小和村人來說,這同樣是一件好事。
據方臨所知,如今鄉下日子越來越難了,雖有類似一條鞭法的稅製改革,簡化稅製,但如今已過去了一二十年,稅賦重新變得繁重。
——這是黃宗羲定律,‘積重莫返之害’,也就是說:每次稅製改革,農民賦稅負擔可能在短期內會下降,但長期來看,這種負擔會重新上漲到比改革之前更高的水平。
這些村人來到府城,絕對比鄉下生活更好。再說,將來韃子南下,天下動蕩大亂,人命賤如草芥,跟著方臨,也不失為一種好選擇。
‘我初來此世,竭儘全力,也隻能顧全自己、家人;後來,來到府城,隨著開書肆、廠坊,如黃荻、柴一葦、方傳輝等等,這些親朋無形中就得了餘蔭;現在,村中鄉親也能沾些光……這種影響,就如同心圓逐漸向外擴大。’
方臨想著這些,在懷中秋秋‘爹爹’的喊聲中,回過神來。
旁邊,方母、田萱、沙小雲、桂花嫂等人,正嘮嗑著街坊鄰居,家長裡短。
“滿家滿根生又娶媳婦了,好好的黃花閨女沒人肯跟他嘛,最後取了個帶娃的寡婦,聽說就這,還花了不少錢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