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州平:張魯僅據漢中、巴郡,兵不過十萬,車不過千乘。欲攻益州,豈非笑話!
張鬆:道長明鑒,所言不差。劉璋聞其來攻,便即慌急,可見益州易主,是遲早之事。
崔鈞:我聞自劉焉死後,舊部趙韙、龐羲皆都懷有異心,隻因劉璋溫仁,才上書推其繼掌益州刺史,以利於自己大權獨攬。上將軍沈彌、婁發、甘寧等不服劉璋,率兵起事,被趙韙驅至荊州,轉投江東孫權。趙韙其後叛亂,幸得東州兵拚力死戰,才得平定,並殺趙韙於江州。如今東州兵老弱,又無人統領,張魯來攻,劉季玉不借外兵而何
張鬆:正因如此,某進言去向曹操借兵,故此一說便準。
崔鈞:子喬兄隻說去朝見天子,請曹操引兵攻漢中,卻不提請皇叔劉備助兵之事,以免引起劉季玉之疑,真大智也。
張鬆:雖然如此,為掩人耳目,也隻得往許都走上一遭。依道長之見,曹操肯發兵否
崔鈞:曹操經過潼關大戰,剛從關中退回中原,其意不在漢中,而在江南孫權。我料子喬兄今去許都,一定空去白回,曹操必然不允所請。
張鬆:崔兄僅來成都半載,便儘知蜀中之事,實乃天下奇才。但兄既已料定曹操必不發兵漢中,則我去許都何為某今在朝堂上發出狂言,若空跑白忙一回,枉費主公珠寶金銀,又不能退漢中之兵,有何麵目麵見蜀人哉惱了劉季玉,殺某全家性命,亦未可知。
崔鈞:依子喬兄大才,焉有空跑白忙之理若此行不留有餘地,何必懷中藏掖川蜀地形圖懷璧出國,不知是要獻於何人
張鬆大笑,低語道:道長悄言!我請先生前來舍下,便是請借信物,以通荊州耳。
崔州平見張鬆說出底細實情,點頭稱是,自懷中拿出一枚令牌,遞予張鬆,再三囑道:不瞞我兄,弟非出家道人,實為鬼穀門弟子。此乃本門掌門信物伏龍令,號令江湖諸派及漢室舊臣,無有不從。劉玄德及其手下關、張、趙、陳等輩,全都識得。我兄可先到許都探察曹操虛實,觀其動向,休露蜀中實情;自許都回經荊州之地,則必有人迎送,不必擔心。兄生性耿直,口快辭利,到許都需要小心,切莫惹惱曹操。貧道在龍泉寺中,專候佳音。
張鬆謝過,將伏龍令貼身藏好,在內室置酒相待崔鈞。二人又詳細計議一番,崔州平酒罷辭歸,暗派從人兼程前往荊州,先報孔明得知。
孔明接報大喜,使人潛入許都打探消息,並派人暗中衛護張鬆一行安全。
鏡頭轉換,按下崔州平,專說張鬆。
次日早朝,張鬆告辭劉璋,帶領從人數騎,並精騎二百,押運珍寶貢物。劉璋令眾官送至十裡官亭,設宴餞行。張鬆立飲數杯,與法正、孟達打個暗語,各自會意。於是辭了眾官,取道上庸,直奔許都而去。
曹操時在許都,因關中已定,遂一邊籌謀再下江南,一邊使人打探馬超及韓遂消息。
這日接到夏侯淵遣使報捷,言說大破馬超於藍田,並斬其餘部梁興於鄜縣。曹操大喜,令來使詳為述之,使者即將藍田之戰來龍去脈向丞相稟明。
鏡頭閃回,藍田之戰。
曹操自潼關退兵當年,馬超趁機借兵漢中張魯,聚眾猛攻冀城,圍城半年有餘。
夏侯淵坐鎮長安,接到涼州刺史韋康告爭求援,以為馬超新敗,手下無甚兵馬,初時不以為意。後冀城屢屢差使告急,這才驚慌,決定起兵西征。
援軍未到,探馬來報:韋康已舉冀城投降馬超,並為其所殺。
夏侯淵聞報,催促疾速進兵,日夜兼程。
相距冀城二百餘裡,馬超領兵前來攻,勢不可當。夏侯淵交戰不利,便有退兵之意。
恰在此時,探馬來報:汧氐太守楊千萬反叛,引萬餘兵馬響應馬超,屯於興國。
夏侯淵大懼:如我後路被叛軍截斷,則腹背受敵矣!
於是下令撤軍,回歸長安。七月初秋,關中聯軍八部中梁興複起兵叛,響應馬超,駐軍藍田、鄜縣、夏陽,寇略左馮翊。西涼軍由此聲勢複振,再次威脅關中之地。
馮翊各縣官員十分懼怕,皆將縣府移到郡府治所,以避西涼叛軍。此後依舊惴惴不安,每日聚議,俱論此地難以抵擋馬超、梁興、楊千萬,應遷至險要之地據守。
左馮翊郡丞鄭渾不從眾議,抗聲言道:梁興等河西聯軍前經潼關大敗,軍伍已經破散,逃竄至高山深穀。雖還有人跟隨,但多為脅迫,非真心也。我等應廣開招降之途,宣揚朝廷威信;若是據險自守,是示弱於敵,我不為之。
於是退歸己衙,聚集官吏百姓,修整城郭,嚴加守備。又招募百姓,發給軍械,使組織民兵以攻擊叛軍,許諾凡獲叛民財物婦女者,以十分之七賞賜給俘獲之人。
民眾由此大喜,皆願追捕叛眾,搜其家眷。
叛軍失其妻子,紛紛歸來請降,鄭渾即令還給請降者妻子,並複令其攻擊未降者。於是叛民互相攻擊,梁興黨羽紛紛離散。
鄭渾又令官民進山,宣揚朝廷旨意,由此而出山投降者絡繹不絕。各縣官吏見此,皆都響應鄭渾,複將縣府遷回本地治所,募集資金,安撫降叛。
梁興因見部眾日漸零落,不由大懼,隻得率引殘部,聚集於鄜城。夏侯淵聞報,即率大軍征討,催督徐晃率部圍剿,一戰而勝,斬殺梁興於鄜城。
徐晃乘勝而進,複斬殺夏陽賊靳富,救出夏陽長、邵陵令諸官吏,收降三千餘戶。
捷報呈送許都,曹操聞奏大喜,遂奏請天子獻帝,敕封夏侯淵為博昌亭侯,隨征徐晃及鄭渾諸將,亦都封賞有差。
閃回結束,封賞藍田功臣已畢。
門人報入相府:西川使節彆駕張鬆,奉劉璋之命前來進貢天子,已至許都。
曹操聞報,不以為意,聽過之後便將此事忘於腦後。
張鬆見朝廷並不派人接待,心中不忿,自去相府門口候了三日,方得近侍引入。遂以外臣之禮拜見丞相,站立階下,等候問話。
曹操見張鬆人物猥瑣,貌不驚人,已有五分不喜;又見其神情倨傲,更增三分厭惡,於是便任其挺立階下,既不賜座,亦無寒暄慰撫之語。
張鬆在府外等候三日,本已怒火滿胸,此時又見曹操盛氣淩人,心中愈加不喜。曹操打起官腔,隨意問了數語;張鬆回答幾句,不卑不亢,但語中多含譏刺。
曹操大怒,便欲發作,要令人將張鬆轟出府去。轉思其遠來為使,怕人議論自己不能容物,便借口有事,拂袖離去,令主薄楊修替己待客。
楊修領命,遂邀張鬆至外麵書院中敘禮落座,先通姓名。
字幕:楊修,字德祖,太尉楊彪之子,現為丞相門下掌庫主簿。
張鬆察言觀色,見楊修單眉細眼,貌白神清,便知是個舌辯之士,於是暗中戒備。
楊修令人獻茶,開口說道:蜀道崎嶇,子喬公遠來勞苦。
張鬆:奉主之命,雖赴湯蹈火,弗敢辭也。
楊修:蜀中風土何如
張鬆:蜀為西郡,古號益州。路有錦江之險,地連劍閣之雄。回還二百八程,縱橫三萬餘裡。雞鳴犬吠相聞,市井閭閻不斷。田肥地茂,歲無水旱之憂;國富民豐,時有管弦之樂。所產之物,阜如山積。我觀天下諸州,莫可及也!
楊修:蜀中人物如何
張鬆:文有相如之賦,武有伏波之才;醫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隱。三教九流,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者不可勝記,豈能儘數!
楊修:方今劉季玉手下,如公者還有幾人
張鬆:文武全才,智勇足備,忠義慷慨之士,動以百數。如鬆不才之輩,車載鬥量,不可勝數,何勞德祖先生下問。
二人隨問隨答,並無一字遲滯。
楊修大驚,急入見曹操道:丞相不應慢待張鬆。
曹操:卻是為何
楊修:屬下有意向其問難,其則口似懸河,辯才無礙,博聞強記,世所罕有。此人地處偏邦,自以為是,臣謂丞相可使麵君,教見天朝氣象,以挫其銳。
曹操:既如此,來日我於西教場點軍,你可先引他來,使其見我軍容之盛。也要讓他知曉,孤即日下了江南,便來收川。
楊修領命,至次日與張鬆同至西教場。曹操見張鬆到至,遂命曹仁點起虎衛雄兵五萬,布於教場,教練陣法,勢若奔雷。張鬆斜目視之,毫不驚奇。
演陣已罷,曹操即喚張鬆至前,問道:你川中曾見此英雄人物否
張鬆笑道:我蜀中不曾見此兵革,但以仁義治國。
曹操聞言變色,即令:將此狂妄無禮匹夫,與我亂棒打出場外。
張鬆冷笑不止,回到驛館,收拾行李,帶了從人,離開許都。於路口中咕噥道:曹阿瞞,狂妄無禮匹夫,說得正是你自己也。你卻不知,某懷揣西川八十一郡地形之圖,此番出川,是專為貨賣識家而來。雖有崔州平囑我賣與劉備,畢竟某謂劉玄德實力不足,恐其難以並吞益州之地;隻想給你曹操。為此一頓亂棒,曹孟德,你卻打落一個偌大益州也!
字幕:晉史家習鑿齒評及張鬆獻圖之事,為此歎息,“昔齊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國;曹操暫自驕伐,而天下三分。”果係精辟之論。
鏡頭轉換,南陽官道。
張鬆出離許都,即令仆從望荊州界上而來。前至郢州界口,忽見一隊軍馬旗幡招展前來迎接,為首一員大將,乃是常山趙雲。
趙雲敬禮備至,將張鬆護送至襄陽,關雲長早在城外相候,迎至府衙,排擺酒筵相待。
席分賓主,關雲長與趙子龍二人殷勤相勸,飲至更闌方始罷席。張鬆暗道:真是奇哉怪也!某未曾拿出伏龍令牌,他們倒早已來接,如待故交。
次日一早,關、趙二將陪張鬆出離襄陽,乘舟而行,隻一日一夜,已到江陵。
關羽命趙雲相陪張鬆,自己棄舟登岸,乘騎赤兔寶馬入城,前去通報。未至片刻,隻聽三聲炮響,繼而城門大開,鼓樂齊鳴,早見劉玄德引著孔明、龐統,親至城外來接。
張鬆見劉備如此禮待,感動之餘,決心已定。
劉備將張鬆迎至府衙,盛排筵宴款待。孔明問詢崔州平近況,張鬆說了,並拿出伏龍令牌,交付孔明收下。
酒過三巡,張鬆遂將川中虛實,儘情與劉備說知,勸道:某觀荊州,東有孫權,常懷虎視;北有曹操,每欲鯨吞,非是稱霸之地。
劉備:先生所言極是。然備自起兵以來,時乖命蹇,十餘年來寄人籬下,無有立足之地。既便是區區荊州,亦是借自江東孫氏,並非久居之地也。
張鬆:益州險塞,民殷國富,劉季玉暗弱,不能任賢用能;朝中人心離散,思得明主。皇叔若起荊襄之眾長驅西指,可先取西川為基,然後北圖漢中,收取中原。明公果有取西川之意,張鬆願施犬馬之勞,以為內應。未知鈞意若何
劉備:若果能如此,某之願也。但聞蜀道崎嶇,恐不易取。
張鬆聞此,即於袖中取出一圖,遞與玄德:某受崔州平所托,且與好友法正、孟達相約,有意將西川獻予明公。今感明公盛德,敢獻此圖,蜀中道路險阻,一看便知。
劉備拱手謝道:公真乃有心之人。某欲取西川久矣,怎奈出師無名。
張鬆:今因張魯欲兵伐西川,某特奉劉季玉之命來請救兵。本欲請曹操出兵漢中,以解益州之危,奈其輕賢傲士,目中無人。某回成都,即請我主來荊州相請皇叔入川,如何
劉備大喜,再三致謝,並以厚禮相贈。張鬆堅執不受,劉備乃再三款留,命荊州文武眾臣輪留作東,盛情相待。至於兵取西川之事,卻是絕口不提。
第五日上,張鬆不肯再住,再三告歸。孔明遂命雲長率軍護送,至數十裡外方回。
張鬆回到益州,夜入成都,未去回複劉璋,先來見友人法正,密議獻川之事。
字幕:法正,字孝直,右扶風郿城人,名士法真之孫。建安初年天下饑荒,與同郡好友孟達入蜀。劉璋不善用人,令為新都縣令,後任軍議校尉,始終居於下僚。
法正懷才不遇,又被州邑中人誹謗,遂與張鬆為友,便生背主之心。
這日閒坐府中,正在計算張鬆歸返日期,隻聽院中腳步聲響,張鬆已隨管家入宅,登堂入室。法正起身相迎,當頭問道:兄此去辛苦,將西川許與何人耶!(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