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德彝答道:不慎落水,彼私事也,何足相告!
楊素不由歎以為奇,繼而大笑。
封德彝拋開落水之事,遂獻計道:高智慧匿於海島,我若分散兵馬往剿,因失地利,必遭其埋伏;不如不予理會,往剿他處叛軍。
楊素:參軍以為當先剿何處?
封德彝:末將聞說汪文進自稱天子,命蔡道人為司空,把守樂安,距此甚為近便。且其必以為我正與高智慧相持,無力他顧,因此不防。移兵擊之,必獲大勝。
楊素深以為然,遂命舍棄高智慧軍,連夜移兵向南,往攻樂安。
於是水陸並發,連續三日行軍,突至撫州,對樂安叛軍發動猛力攻擊。蔡道人果然毫無防備,一戰而潰,撫州之地遂告平定。
楊素繼又率軍進討,浙江及江西諸郡全被陸續平定。恐有殘匪未靖,另遣行軍總管史萬歲率軍兩千,搜索山林,剿清餘匪。
史萬歲領命,乃複東向金華郡,經小道翻嶺渡海,更入深山密林,於路攻下無數叛軍所盤據溪洞,每戰必勝,愈行愈遠。
因轉戰一千餘裡,前後共經過七百多次戰鬥,一百多天毫無消息。
楊素駐兵四月不聞其訊,數十批哨探斥候皆都回報絕無影響,不由心焦如焚。
諸將皆謂:此地皆是崇山峻嶺,人煙罕至之地,史萬歲若非中賊埋伏,便是誤入煙瘴並發之所,全軍覆沒矣。
楊素聞言,愈加焦躁,喝道:如有再言及史將軍與其部將不能還歸者,殺無赦!
諸將聞言,皆都噤若寒蟬,不敢再說。於是在此一百多日之中,楊素不能久等史萬歲歸來,遂又率軍轉向溫州,經略東南沿海。
隋軍繼續南征,先打敗叛軍首領沈孝徹,隨後由陸路揮兵天台山,直指臨海縣,一路追捕潰逃叛軍,前後戰鬥一百餘次。
高智慧因缺水少食,在海島中不能久居,果又率領部眾登岸,退保閩越。
如此征戰年餘,隋文帝不忍楊素長期在外勤苦奔波,風餐露宿,遂遣使傳令征召,命其乘坐驛站傳車回朝休養。
楊素奉詔大為感激,但至京未久,複又上疏,認為叛軍殘餘尚未肅清,恐留後患,又請出征。文帝從之,楊素於是又乘坐傳車來到會稽。詢問史萬歲時,仍然未歸。
當時浙江叛軍首領,最具實力者乃是王國慶。因聞隋軍主帥已被皇帝召回長安,便謂萬事大吉;又自以為海路艱難險阻,北方人不習慣駕船航行,於是根本不加防備。
不料楊素率軍突然渡海來到,王國慶驚慌失措,棄城而逃。餘黨四散,大半逃入海島,另有少半則據守溪洞不出。
楊素分派部將,水陸兩路追捕。
如此又過月餘,楊素料到王國慶走投無路,處境艱難。遂秘派使節穿林入洞,持親筆書往勸王國慶,勸其隻要除掉高智慧,便可贖罪免死。
王國慶聞此大喜,又見是隋軍大帥親口允諾,遂果然設計抓獲高智慧,送交隋軍大營,楊素在泉州將高智慧斬首,話符前言,便許其餘黨及王國慶投降。
高智慧既被斬首,王國慶投降,江南大部分地區便被平定。
楊素平定江南,便欲班師還朝,隻是始終無有史萬歲消息,由此猶豫不決。由是大宴諸將,慶賀平叛得勝,並於席間討論史萬歲之事。
諸將鑒於前番元帥暴怒,便即不敢接言,隻顧埋頭大嚼;楊素見此,哭笑不得。
當日席散,諸將皆出,楊素獨坐帳中。忽見火頭軍頭風風火火報進,麵帶喜色,至帥案前施禮未畢,便呈上一物,說道:大帥請看,史萬歲將軍書信至也!
楊素又驚又喜,伸手一把搶過,卻見是個竹筒,其封已啟,裡麵露出一卷絲絹。
急忙扯出,展開看時,隻見圖文並茂,起首一行字道:末將已儘剿山匪,今迷路不出。無論何人得此絹書,望速報楊大元帥,派兵接應!
下麵卻是地圖,標明自己所在位置。
楊素激動欲狂,便問火頭軍頭:此書從何得來?
火頭軍頭:今晨我部下軍士前往溪中汲水為炊,在山溪中撈得,上交末將。末將因不知是何物,故而啟其蠟封,方知是史將軍求救之書。未經元帥許可,私啟密書,請領罪罰。
楊素聞言一怔,複衝那火頭軍前胸連捶三拳,大笑道:卿有大功,何求罪罰?
然後連喚中軍:速派五百將士,緣溪往上遊尋找!
話音未落,隻聽咕咚一聲,那火頭軍長倒地,昏迷不醒。原來楊素本是有名上將,神力驚人,那火頭軍長身無內功,怎禁得他連續三拳捶擊?
楊素見他摔倒昏迷,這才醒悟,急命侍衛扶出,去找醫官療治。
那火頭軍長直在榻上臥病半年,方能下地行走,並對家人說道:世間之事難料,寧有以老拳獎賞有功之士耶!
楊素聞而絕倒,遂命賞其百金,複連升三級,此乃後話,表過不提。
隻說中軍率領五百軍士,緣溪往上遊接應,終在第五日尋到史萬歲,接回大營。
眾將皆隨元帥迎出大營以外,見史萬歲及其兩千部將俱都枯草纏頭,灰土滿麵,須發皆乍,渾如野人一般,俱都大笑。
楊素由是奏凱班師回朝,並向朝廷奏報史萬歲之事。
隋文帝連聲稱奇,除敘賞此番隨征諸將之功,另外特地賞賜給史萬歲家人十萬錢,部下將士各一千錢,以為撫慰。越國公楊素功高蓋世,隋文帝更是大加慰勞。(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