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太陽已經爬到了頭頂,眼見到了晌午,也沒瞧見大院裡有人燒灶。
難道留守婦女們不吃午飯?
楊慶有帶著疑惑出了院門。
腦海中的同人文威力太大,除非必要,他不想進中院和後院。
萬一,萬一聾老太太來上一句“孫子,我還沒吃飯呢!”
你是答應啊,還是答應啊。
想想都恐怖。
估計能應對的隻有前院的李奶奶,她可以硬懟上一句“老姐姐,我也沒吃飯。”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楊慶有吧,說窮也窮,連個熱飯都吃不上,渾身上下不到五塊錢。
說富也富,空間裡啥都有,雖然不多,但讓他飽幾個月沒問題。
關鍵是空間裡的菜米肉都是生的,方便麵和麵條也得用鍋燒,恰恰他沒鍋。
剩下的就是零食、火腿腸、飲料,好吃是好吃,你總不能竭澤而漁吧!
這會兒當飯吃了,以後想解饞怎麼辦?
楊慶有索性不先起灶,不如利用下午的功夫做個市場調研,看看怎麼把空間裡,為數不多可以用的東西,變現一部分。
這年代出門也簡單,家裡都窮,也舍不得買鎖,門一關,就算告訴鄰居,這家沒人,莫來!
要問五六十年代,京城吃啥最劃算。
無疑是雜糧燒餅。
二兩糧票+三分錢,就能落一兩麵金黃,滿是芝麻的燒餅,咬一口,口齒生香。
這是楊慶有逛了半個小時後的心得。
幾根肉絲的肉絲麵要兩毛錢一份,他看了半天也沒整明白,憑什麼賣兩毛。
最後發現還是燒餅最劃算。
於是他直接取出上午買糧時,多買的麵袋子,一口氣買了四十個。
恒溫保濕的空間這才體現了它最大的價值。
在楊慶有看來,八斤棒子麵和燒餅之間,選燒餅肯定虧不了。
雖然他每月的定額才216斤糧食。
住南鑼鼓巷的好處之一,去哪都近。
當然去哪都近,也同樣意味著去哪都遠。
去王府井很近,溜達著就到了。
王府井大街,京城購物方麵的no1。
不來王府井,不知京城貴,
這句話擱五六十年代同樣適用,鼎鼎大名的百貨大樓、新華書店、東安市場都在這。
楊慶有站路邊感慨,怪不得路上自行車這麼少,合著有錢人都在這兒。
王府井邊上一溜溜的全是自行車,邊上還拉著線,旁邊站一紅袖箍,那是收費員,看車的。
當然也有專門的停車場,那是真的停車場,一水的轎車,中間夾著幾輛吉普。
停車場外圍一圈一圈的圍觀群眾,擱那長見識,有幾位還大聲問
“駕駛員同誌,你打開門,開門讓俺們瞧瞧。”
“駕駛員同誌,你起開點,擋著我了。”
“同誌,開車啥感受?聽說車裡還有沙發,是不是真的?”
就圍觀群眾這股子熱乎勁,駕駛員也不敢走遠,全如臨大敵的守在車旁。
俗話說,在國內逛街,當你不知道乾嘛時,跟著人流走就對了。
擱這會兒也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