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既然要為朕出力,那朕若是再征召僧兵,反而不大妥當。王權,改日宣召大和尚陛見,將他派往嶽飛部吧,讓他在北地去征召僧兵。”
“至於這如何出力,朕也不明所以,便由你們與錢卿、許卿等人商議一個章程!二位量力而行,你們有忠義之心,朕也不會對你們苛待。”
“臣,謝陛下!”
“錢穀,此事朕便交予你了,朕隻有一個原則,那便是不可勉強、不可苛責,這等事情你比較熟悉,朕便等著你的回報便是。”
“臣領命!”什麼事兒他比較熟悉?自然是要錢啊!
僅僅兩天時間,錢穀便是歡歡喜喜而來,“陛下,臣已經與他們商議好了!”
“哦?怎麼一個章程?”
“這些僧道之士既然不行勞役,所以臣便與他們商議,每年要繳納免丁錢!”
“其中道尼儘皆每年繳納免丁錢二兩八錢,僧則是分為禪僧、律僧兩種,禪僧與道尼同為二兩八錢,律僧五兩五錢。”
禪僧和律僧之所以有區彆,是因為他們的分工就有區彆,一般來說,禪僧地位稍微低一些,而且是要為其他律僧和前來的香客服務之類,是服務性質的僧人。律僧是持守戒律天天隻念經講佛,不乾彆的事兒的僧人。
至於道士為什麼收錢少,是因為道士不是完全脫產。
道士閉門清修的並不算多,有很多是仗著手藝,比如醫術占卜之類過活,並不求香火和百姓供養。
“另外,除了最底層的律僧、禪僧之類,其餘者各分品級,諸如住持、長老、法師、紫衣、知事皆按照品級遞增,共分九等最高為十五兩!”
{此與史實收繳數目略有差異,實際應該略低,相差不大}
“臣已經尋道錄司要了名錄,在冊有度牒之僧道有二十餘萬,另有登記在冊已經入寺廟、道觀者約莫三十萬,每年下來至少能收繳二百萬免丁錢。”
趙構滿意的點了點頭,每年增加幾百萬純收入,顯然不是個小數字。
“你再與禮部商議,投桃報李,今年頒發兩千張度牒。”
“陛下,這度牒價格幾何?”
“還按照紹興五年前後的價格便是。”
這時候一張度牒多少錢?一千兩,有價無市(記載為一千貫餘,不是杜撰。)
“臣明白!”錢穀的圓臉都笑成了一朵花兒,這可又是一大筆錢,而且還是現銀來的。
雖然有官價,可他隻要運作一番,多賣出幾十萬兩也是輕而易舉,這些佛爺之類的有錢,回饋朝廷不也是理所應當麼?與其拿金銀去給佛爺塑金身,還不如將錢拿出來給朝廷辦點事兒。
一下子弄了幾百萬現銀的收入,趙構也比較滿意,那些升鬥小民窮的一逼,壓榨也弄不了多少錢出來,還是朝著這些有錢人下手最好,反正也傷不了筋骨,這是顆粗壯而且能沒事兒就割兩下的大韭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