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梁老,這可當不得,我也就順口一說,有些內容不一定記得那麼準確,不一定對。如果您老發現哪兒有錯,儘可批評指正。”胡嶺南哪敢托大,連忙謙虛地回著話。
“好吧,這樣我們又可以從詩歌派彆維度來遴選唐詩。有了時間維度加之派彆維度,我們遴選唐詩的進度會增加很多。我建議,散會以後我們每個人就從這兩個維度上去遴選自己認為可以入選的唐詩和唐散文,散文暫定為6篇,詩歌暫定為74首,兩個星期以後我們再碰
頭,怎麼樣?”
“好,就按梁老的意思辦。”胡嶺南和張家言齊聲回答道。經過整整一個上午的商討,唐詩遴選小組終於拿出一個可行性方案。接下來的兩個星期,就是他們三人忙碌的日子。
常規製度製定小組商討了工作流程第一、先學習、熟悉國家、省、市三級政府頒布的法律法規和法令;第二、查找、彙總蓉城市知名學校的常規製度;第三、學習、認識曾董事長的辦校理念和教育教學管理核心思想;第四、開始製定常規製度,拿出一稿;第五,明年3、4月份進行二稿審核,5月底審核三稿,6月定稿。
從量的角度看,常規製度製定小組的工作量確要多很多。陳校的話是要求製定的製度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難道遴選唐詩及唐散文的經典性就不需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了嗎?更需要!
因為這東西一旦成形後就會展露在眾人眼前,真正成為每一所新學校引以為傲的校園文化。每一首被遴選出來的唐詩都將成為長江學校的底蘊和品味,都將成為長江學校的胸襟和眼光。假如大家都認為某一首唐詩當不得經典,那不是妥妥的打臉嗎?
而且還是打曾董事長的臉,這種事肯定不允許發生。因此,不能夠說遴選唐詩小組就沒有多少壓力,它們的工作同樣必須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12月2日,遴選唐詩小組結束了各自的遴選工作,進入具體商討階段。
梁老這半個月沒有去新學校的施工工地檢查,除了胡嶺南外,另外兩個徒弟就代替師父分彆往兩個施工工地跑。梁老呆在長江投資集團大廈做功課,昏天黑地的遴選唐詩。
一會兒覺得這首唐詩是大眾耳熟能詳的,因該選,一會兒又覺得那首是家喻戶曉的,不該缺,沒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找了兩百多首唐詩,而且是自認為非選不可的唐詩。到了要剔除多餘唐詩的時候,梁老真的犯了難。他遴選的這些唐詩首首都是佳作啊,要被自己親自剔除掉,可真是要了命啦。
客觀的說,遴選經典唐詩這種事換了任何人來做都是非常為難的事,為什麼呢?因為唐詩的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個巔峰,光有名有姓的詩人就有2536人,留存的唐詩大約有首。就算每個詩人隻取一生當中最經典的一首詩,那也有2536首,就算從這2536首中遴選最最出眾的80首,那也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
而事實是每個詩人的代表作品根本就不止一首。就拿“詩仙”李白來說吧,據統計,現存詩歌有1166首。國人對李白的詩歌的喜愛可以說是不加選擇的,他的膾炙人口的詩歌隨隨便便就可以誦讀十來首。
如果隻從李白眾多的詩歌裡遴選80首尚且困難,何況在整個唐詩裡麵遴選80首呢,那是難上加難。所謂“唐詩三百首”隻是文學編輯從浩瀚無垠的唐詩中摘選出來的幾首大眾朗朗上口的詩作而已。
這件事整整困擾梁老兩天,這兩天他彆的事兒一件未做,就在想這件事兒,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把真正代表唐詩精髓的佳篇給遴選出來呢?先前擬定的時間維度、詩派維度似乎不是很管用了。
可是拋開這兩種維度來遴選,還有更好的方式嗎?用國人熟悉的程度來遴選嗎?好像也不對,有的唐詩不被國人熟知隻是流傳不廣的原因,並非詩意不佳,並非遣詞造句不好……梁老一時間覺得自己又回到,他忙碌了一個星期竟一事無成。
他覺得要把工作停一停,要讓自己靜一靜。以前在設計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梁老也是這樣做,先讓自己冷靜一段時間,在冷靜中捋順設計思路以及解決所遇困難的思路。
梁老是研究唐朝建築的專家不假,讓他主持一個仿唐建築設計,辨彆一個建築是否是唐朝建築沒有任何技術難度,可讓他乾一個遴選唐詩的活兒就有些牽強了。
儘管都帶有“唐朝”這兩字,但是這的的確確是跨界的活兒,非本專業。俗話說得好“隔行如隔山”,脫離了本專業去搞事情,你就不能夠充老大,否則鬨出來的笑話可能比天都要大。
喜歡長江圖南,剛重生就遭遇學生跳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長江圖南,剛重生就遭遇學生跳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