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戰鬥,就讓中山國吃了一個大虧,損失了一位上卿,讓聯軍的士氣,也受到了一定的打擊。
好在中山王也反應迅速,很快穩定了軍隊的情況,才沒有造成更大的騷亂,不過隊伍的秩序要好了很多。
當到達第二處蠻族部落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聯軍隻是把部落圍了起來,並沒有直接對部落進行攻擊,畢竟夜晚戰鬥不太方便,隻依靠火把和火堆,很難有太大的作用。
一直等到了新的一天,才開始對蠻族展開攻擊。
這同樣是一處萬人部落,這次沒有像上次那樣,采取各出一萬的辦法,因為中山王已經意識到,自己中山國的士兵,確實要弱一點。
但是這麼多的軍隊,也不可能同時進攻,因為蠻族部落也根本裝不下這麼多人。
依舊采取的是各負責一個方位,至於戰鬥方式和數量,就沒有什麼太大的要求了,但是必須在一天之內結束戰鬥就行。
同樣是誰先攻入蠻族營地內部,誰就獲得這次的勝利,將會獲得四成的獎勵,剩下的其他三家平分。
對此,厲夏對於江楓的要求依舊隻有一點,那就是保存實力,不需要用人命去堆。
能夠贏了最好,輸了也沒有關係。
上次炎國贏得了勝利,這讓炎國出了一次風頭。
不過厲夏不太在意這些東西,他比較在意實際利益,好處和付出不成正比隻是一個風頭罷了,要不要又能如何。
而且中山國希望通過自己的軍事,實現對另外三國立威的目的,但是炎國沒有這樣的追求,自然也沒有必要和中山國去爭奪這個位置。
關鍵是一直搶中山國的風頭也不好,彆把人家逼急了,平白無故給自己增添麻煩。
他已經知道了三國要合兵,自然有一個最高統帥,中山國勢在必得,如果次次被炎國搶了風頭,即使人家嘴上不說,心裡也肯定也會多想。
厲夏定下了基調,剩下的戰鬥就交給了江楓和管元煥兩人自由發揮了。
這麼做的目的,一來是厲夏不懂行軍打仗,也不喜歡微操一類的,他喜歡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如此一來,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勝利的幾率也比較大。
一位明君不需要他有多少才能,也不需要他的實力多麼強悍,隻需要能夠把合適的人,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並且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就完了。
另外一個目的,是厲夏在刻意培養江楓以及管元煥。
說實話,按照潛力以及統兵能力來看的話,其實厲夏更加看好管元煥,這位是真的從最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如今又得到了孫夫子的信任,收他當做了自己的弟子。
這一點,是江楓以及厲庸都沒有辦到的,說明孫夫子收弟子,看的並不是背景,而是這個人的潛力一類的。
管元煥卻做到了這一點,厲夏可沒有給他說好話一類的。
而且從這一係列的表現來看,管元煥也是進步飛快,也有管理的才能。
江楓比較適合做衝鋒陷陣的大將軍,管元煥比較適合排兵布陣的統帥,這一路下來的炎國軍隊露營,以及趕路的陣型,都是管元煥在做。
看好是一回事,但是厲夏也不能直接破例,讓他成為大將軍之類的,這不符合炎國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