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蕾輕聲道“請問,引用數為3和1,是多還是少呢”
“一篇論文,發表了還不到一個月,在ce上的當期引用數就有3篇,未來三期的引用數有11篇,你說是多還是少呢”許正平反問。
趙蕾有著極佳的形象和氣質,采訪男性對象的時候,甚至用不著祭出電視台記者的身份,即可無往而不利,此時被許正平給粗暴反問,卻是有些愣神。
好在她有應付突發狀況的經驗,轉瞬調整好心情,再次露出笑容,指了一下攝像機,道“你能給我們觀眾介紹一下嗎”
她不說自己懂不懂,也省得再起口舌爭執。
許正平瞥了一眼鏡頭,沉吟片刻,道“引用是指一篇論文裡涉及到的知識,是由某篇參考文獻原創的,作者在論文後的參考文獻中列出他參考的文獻,1個引用,就是說有一篇論文,用到了楊銳的這篇論文裡的知識,或者說,一個引用就證明楊銳幫助一名學者解決了一個難題。”
“這麼說,名學者解決了難題”趙蕾開始擺出了采訪的架勢。
“當然不止3個人了。”許正平道“這三個引用,是專指ce的引用,而且專指下一期的引用。就是說,有三名即將在ce發表論文的作者,用到了楊銳的論文,而且是在短短的一個月內。接下來三期,引用數還會擴大到11甚至更多,哎總而言之,這種情況很少見,證明楊銳的論文潛力非凡”
“說明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楊銳的總引用數會得到大幅度的攀升。”劉院長挺胸吸腹,有種大戶人家管家的感覺。
“能給我們做個形象的比較嗎一般的大學生的論文引用數能有多少”
“一般的大學生”許正平哈的笑了出來,旁邊的劉院長也不禁莞爾。
趙蕾其實是懂行的,她讀哥倫比亞大學,雖然就寫了一篇畢業論文,總歸是發表了出去,對各個方麵也都有所了解。
楊銳的表現早就脫離了一般大學生的範圍,事實上,國內的研究生也沒有幾個能在sci級期刊上發表論文的,ce就更像是天方夜譚了,若非如此,又何必拿著攝像機來報道。
趙蕾也是一時著急,說了傻話,卻被許正平和劉院長給笑的臉紅。
她做了個深呼吸,好容易冷靜下來,又繼續采訪道“就我所知,普通的論文,引用數往往隻有個位數,是這樣嗎”
電視觀眾哪知道引用多少是什麼水平,總得讓他們有一個比較的參照物。
“普通的論文能有三四個引用就不錯了,我說的是對普通的研究人員,不是普通學生,學生論文沒有引用也屬於正常。”許正平站在楊銳麵前,幫他把危險和風頭都擋了。
要是彆的年輕人,這會兒說不定要不高興,楊銳卻不想出風頭,默默的站在後麵,一點都不焦急。
趙蕾點點頭,道“這麼說來,楊銳的3個引用”101nove.come引用。”
101nove.come引用,是超過了普通研究人員的水平”
“不能相提並論,我說普通研究人員的論文有三四個引用,說的是他們的論文在長達數年、十數年乃至數十年積累下來的引用。按照這樣的標準,楊銳當前的引用數就應該是11個,而且在快速增長,你想想看,一個月就有這樣的數據,數年、十數年以後是怎麼樣的”許正平這麼說著,也是這麼想的。
趙蕾又問了幾個問題,再采訪楊銳,見他沒心思說話了,也就停下了攝像。
現在的攝像帶不便宜,能省一點是一點了。
楊銳本人其實也處於震驚當中。
趙蕾是以普通人的角度來問話,自然問的又虛又簡單,但楊銳自己知道一個月就有這麼多引用代表著什麼。
這妥妥是要火的節奏啊101nove.come的影響因子常年在30以上,也就是說,發表在這裡的論文,過去兩年的平均被引用數是30以上。
雖然肯定自己的論文在平均值以上,但開始一個月,光是ce的引用數就達到11個,徹底出乎楊銳的意料。
要知道,一篇論文發表以後的引用高峰往往在3個月乃至半年以後,一個月的時間,可以說大多數引用它的論文還沒有寫完呢。
這也是楊銳提前兩年做出了鉀通道的論文的好處。提前兩年,就意味著自己要解決更多的問題,一些原本正在進行中的同類項目的引用,因此要落給楊銳的論文,而那些項目團隊可能因此要麵臨解散或大變了。
“波瀾壯闊呀。”許正平站在後邊,手捧著純英文的新月彙總,似感歎似評價。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