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知科舉製優於九品中正製,那麼隨著時間推移,極可能取代九品中正製,讓士族的權力旁落。
讚同也好,反對也動,楊安玄的決心已定,隻等學宮建成後借勢施為。
得知學宮建成,楊安玄欣然道:“百年樹人,推廣儒學是利國利民大事。正月初六,愚與諸公一起前往學宮參觀。”
…………
襄陽學
宮選址在城西南,占地八百餘畝,土地原是襄陽劉家、張家所有。
得知楊安玄有意在此修建襄陽學宮,劉家和向家都表示願將土地相贈,楊安玄以地易地,在中廬縣(今湖北襄陽縣西南)以雙倍土地交換,並應允兩家可各選兩名子侄隨楊愔等人一起在弘文莊中就學。
楊安玄在弘農莊中為兒子以及麾下親信子侄辦學之事眾人皆知,無數人想擠進這個圈子而無門而入,這兩個名額無異於送了四個直上青雲的機會,劉訥和張波笑得合不攏嘴。
襄陽世家以劉、習、張、向四家為首,劉家原本居首,如今已悄然改變。習家因習辟疆得楊安玄重用,逐漸後來居上,成為襄陽門閥的領頭羊,而向家家主向疇在楊安玄率軍攻打姚秦之時暗通劉裕,事後被發現,為保家族飲藥自儘,向家害怕楊安玄報複,逐漸遷往揚州,向家的地位被龐家所取代。
說起龐家不少人羨慕,龐家在襄陽士族中毫不起眼,因為跟岑家的關係在楊安玄取襄陽的時候相助,事後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子侄優先入仕,西市擁有的鋪麵與劉、習兩家相等,龐清在官府的情麵比劉老爺子還大。
得知楊安玄答應劉、張兩家可送子侄入學的消息,龐清寫信與習辟疆商議,兩人決定捐贈學宮粟米十萬石,錢五十萬,楊安玄許諾兩家各選一人入學。
學宮自義熙七年(411年)開始籌
建,曆時四年已初具規模,站在學宮正前門的牌坊前,孔鮮激動地介紹著,“按主公所說,學宮坐北朝南,東西對稱……”
眾人亦步亦趨,跟著孔鮮走過三丈多高的牌坊,過欞星門,走過“登雲橋”,東西兩邊各有一排房屋,供來訪之人歇息;進大成門,是青磚鋪地的大廣場,足以容納千餘人,四周有長廊將廣場圍住,正對麵兩層高樓大殿飛簷翹角,雄偉巍然。
孔鮮感激地看了一眼楊安玄,對眾人道:“此乃大成殿,是祭祀先祖孔子之所。”
眾人見大成殿雕欄畫棟,繪以丹青,砌以文石,外廊朱紅門柱掛著一幅對聯,辛何誦讀道:“道若江海,立萬世之師表;聖如日月,集群賢之大成;好聯,好字。”
孔鮮笑道:“聯是主公所擬,字是郭師所書。”
入殿拜過孔夫子,孔鮮引著眾人從回廊往東西兩廡觀看,一邊走一邊介紹道:“這東西兩邊共有房屋二十四間,裡麵收藏著儒藏、諸子百家的書籍、碑拓等物,書籍、拓本、碑石等物近兩萬件,另外還有主公贈送的器皿、珍玩、字畫等物,供人借閱賞玩。”
眾人透過窗欞往屋內看,見一排排書架林立,上麵整齊地擺放著竹簡、帛書和紙書,一間屋中有十個書架,按每個書架擺放百本書籍計算亦能藏書千冊,除了少數世家外哪有這麼多藏書。
憑窗亮處有六張案幾,正月間居然也
有數人在伏案讀書,花白的頭發,認真的神態,皓首窮經,讓人肅然起敬。
張綱慨聲歎道:“不用多久這學宮藏書便能超過朝廷蘭台。主公心胸可容日月,愚敬佩莫名,將來致仕願在此做一讀書人。”
窗旁老者抬起頭,瞪了窗外眾人一眼,指了指西牆上鬥大的“靜”字。孔鮮認出是大儒郭高,忙拱手致歉,帶著眾人快步離開。
參觀過藏書閣後,從大成殿側往後走,裡麵是白牆圍成的院落。孔鮮指著最大院落的匾額道:“此為廣業堂,招收就讀的蒙童。內有三進院落,每個院落有房舍二十間,兩間講堂,當可容納學童千餘人人;旁邊是崇誌堂,在廣業堂學至文字通暢考核後便可升至此處就讀。”
孔鮮帶著眾人走入崇誌堂內,中間足有畝許,有空場、亭台、樹木,是供學子休憩辯論之地。“崇誌堂兩進,共有學舍三十間,講堂兩處,可容納六至八百人就學。”
穿過兩進院落,最裡麵是修道堂,孔鮮道:“經史兼通,學業有成可升入修道堂,修道堂可容二百人修學。按主公所說,修道堂中學子有資格到學庠教授蒙童,亦可在學宮中任職,若參加策試合格便能入仕為官。”
不少人聯想起楊安玄打算行科舉製的傳言,這修道堂莫非與科舉取士相關。
學宮很大,往裡走看到大大小小的屋舍星羅密布,那是學生和教師的住處,齋堂、
湢浴舍)、庖廚房)、溷廁所)等一應俱全,參照著國子學建築的樣式。
最後麵有塊校場,長約五百步,寬有二百餘步,擺放著箭垛、石鎖等物,西側還有處馬廄。孔鮮笑道:“主公說等學宮招生,從軍中選送四十匹戰馬,供師生們學習騎射。”
校場被山林包圍,山間修著亭台樓閣,可供師生遊玩、清談、雅聚。沿著石道眾人緩步上山,站在山峰向下眺望,整個學宮儘收眼底。
孔鮮望著學宮,激動地道:“襄陽學宮規模宏大,有意前來講學的大儒便有二十餘人,教師超過百人,可接納學員二千餘人,集講學、授業、議政、研學於一體,國子學和太學遠不能比,唯有當年稷下學宮可堪比擬。主公之舉,必然載於史冊,為後人傳頌。”
楊安玄俯瞰著眼前學宮,不免心潮澎湃,這世界正因自己而改變,曆史將會為自己濃墨重彩地寫上一筆盛世太平。
「注(1):科舉製萌芽於南北朝,成型於唐,亦有稱萌芽於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