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試行科舉_揚鋒漢起楊安玄楊佺期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揚鋒漢起楊安玄楊佺期 > 第四百九十八章試行科舉

第四百九十八章試行科舉(2 / 2)

眾人來到清墨軒歇息飲茶,孔懿斷然拒絕了山長的職位,稱自己在曲阜亦有數十名弟子,不能前來襄陽授學。而且郭高將學宮打理的井井有條,山長非他莫屬。

楊安玄暗鬆了口氣,其實孔懿心中明白,襄陽學宮以後定會成為儒學的豐碑,自己若做這個山長,學宮出來的學子是姓孔還是姓楊。雖然他與楊安玄是翁婿,但涉及權力父子尚不能相容何況翁婿。

不過孔懿答應每隔一年來學宮講學三個月,順便到學宮看看書,學宮收藏的那些書籍

讓他眼熱不已,屆時他會帶孔府的弟子一起前來交流學習。

孔懿提了個建議,他認為學宮不同於學庠,如果連蒙童都教授的話就達不到學宮的目的。在楊安玄的大力推廣下,如今縣縣都有學庠,有的郡中甚至有學院,基層教育完備,如果學宮也收錄蒙童有些大材小用了(當時構思有誤,借孔懿之口改進)。

這條建議得到郭高、王誌等人的讚同,楊安玄從善如流,決定廣業堂除了楊愔等人外不向外招收蒙童。學宮主要在崇誌堂招收有一定水平的學子,人數增至一千二百人。

修道堂則專為大儒弟子和學庠教師開設,修道堂的學生亦可兼任崇誌堂的教師,招收四百人。學堂留有一定的空缺,可以讓後來者有就學的機會。

學生通過考試錄入,也可由各郡縣學庠推舉優秀的學生入學。楊安玄提出,各州選送的學生不應有漢夷之彆,治下皆是百姓,鼓勵各族子弟入學。

孔懿鼓掌讚歎道:“先祖曾雲有教無類,安玄得之矣。”

與郭高等人商議後,襄陽學宮決定六月十八日正式啟用。學宮內有郭高、淳於綜、祖偉(原祠部郎中)、王誌、陸明、陳達等知名大儒十七人,他們的弟子和朋友有六十八人,可謂人才濟濟。

淳於綜多次寫信給楊安玄要求回襄陽學宮教授,楊安玄隻得答應;便連梁州彆駕馮立也表露出願棄官入學宮教授弟子之意,

楊安玄忙去信稱“學而優則仕”,為官一方也可教授弟子造福百姓加以安撫。

襄陽學宮按照古禮,進學學子隻需束脩數條便可入學,對於家貧之人學宮免費發放書籍、紙筆等物。崇誌堂每月一試,按成績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成績獎賞粟米四石,中等為二石,下等則無,連續五次考試為下等,失去就學機會;每年有一次升堂策試,合格者升入修道堂學習;修道堂的學生每月六石粟米,可一心就讀,亦可兼任教師,郭高等大儒有權推薦修道堂的學生到官府任官吏。

學宮提供免費午餐,每旬休一日,不方便返家的學生可以宿在學宮內,對家貧的學子有相應的補助,入學宮者無需為衣食而憂,可以安心讀書。

楊安玄為學宮投入了大本錢,寄以厚望,希望通過學宮的出現改變九品中正取士的方法,逐步推行科舉製。

…………

六月二十六日,朝廷接到雍公楊安玄的上疏,奏疏中楊安玄稟報了籌辦襄陽學宮的情況,稱依照朝廷頒發的宋公所奏《八項事宜疏》第六條興辦學庠,在襄陽興辦學宮,招收官員門閥以及寒門子弟入學,孔夫子說過有教無類,願意入學者襄陽學宮皆儘力接納。

宋公所奏的《八項事宜疏》中第五條稱舉才需加策試合格方才取用,加大拔用寒士之議甚好,雍、司、兗等州準備依照施行,楊安玄奏請朝廷以

試選才。

“其一,投牒自應。凡有意參試的讀書人皆可自行前往襄陽吏曹登錄報名參試,不需官吏推薦,試後隨才錄用。”

第一條剛念出,朝堂之上便是一片嘩然,有人出言斥道:“如此一來,豈不是販夫走卒也可參試為官,荒謬至極。”

“絕不可行,九品中正取士製是先祖之法,豈可輕易改變。”

“宋公所奏舉才需試,是針對中正所舉薦的人才加試,豈能讓那些未入品的人也混雜其中。”

殿中侍禦史周慶掌著朝堂禮儀,看到朝堂上吵成一團,高聲喝道:“大殿之上不得喧嘩,違者罰俸。”

好不容易安靜下來,羊欣繼續往下讀道:“其二,三年一試,分進士和舉人兩類。凡中正所薦九品士子皆可參加進士試,中者稱進士;寒門及百姓子弟參加舉人試,合格者稱舉人;進士授官,舉人授吏……”

這條念出,朝堂上緊張的氛圍緩和了許多,有人點頭讚許道,“雍公此議尚可,門閥子弟與寒門百姓還需區彆對待,那些下品小吏由寒門子擔任倒無不可。”

“其三,每三年八月中旬考試,考試的內容分為明經和策試時務和雜文三項。明經是以《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詩經》、《周禮》、《儀禮》為中經;《易經》、《尚書》、《春秋公羊傳》、《春秋毅梁傳》為小經;而《孝經》與《論語》則要求凡參加科舉考試的

人均須熟習,凡通三經者為明經(1)合格。”

“策試時務是麵向國家社會的問題,要求試子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雜文指詩、賦、箴、銘、表、讚之類寫作,考究應試者的才華。綜合明經、策試和雜文三項,擇優錄用人才。”

劉穆之暗暗點頭,雍公提出的策試時務切中要害,朝廷不缺引經據典、摘句尋章的書蟲,卻沒有幾個能解決問題的能吏,若按楊安玄此舉取材,確實能錄用到可用之才。

自打劉裕發威逐走夏侯平、虞達等人後,琅琊王司馬德文一直精神不佳,朝堂之上勉力而坐,見眾臣爭吵越感頭痛難耐,起身道:“宋公在京口練兵,還是問過他的意見再說吧。”

「注(1):此為唐時明經考試,不清楚東晉時的考試規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一天一選擇,我成就無上帝皇 全民網遊:開局升級SSS級天賦 絕色小妖精 龍族:從日輕歸來的路明非 洪荒我成了先天神聖 玄學老祖的擺爛人生 時間穿越來到你走過的道路 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萌萌小羊 在鄉村愛情當村支書 再生人類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