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擁有河運、海運和陸運,朝廷不斷往天津輸送資源,開發基礎建設,也是因為北京城的發展需要依靠天津這一中轉站。
渤海的海運,自洪武開始,永樂規模最大,也是在永樂之後結束。
然後便是河陸兼用的運糧路線,其中河運最快,天津便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節點。
從唐朝開始,直沽寨便是南糧北運的水陸碼頭,元朝在這裡設立海津鎮,到了永樂才改名天津。
以前的鎮已經變成了府,這座由漕運發展起來的城市,原本就有著大量的腳夫。
在掃黑除惡之後,這些腳夫就經過府衙管理,開展正規化流程,不再像以前那樣,成為魚龍混雜之地。
當然,其中難免會有抱團現象,但是幫派,那是萬萬不敢的。
要說天津最熱鬨的地方,就屬於河運碼頭了。
因為以前的水路並用,所以大路也是連接著碼頭,一年四季,來往不絕,漸漸也形成了一種碼頭文化。
人群的聚集,自然吸引了路邊攤、雜耍以及各種商鋪都在這裡彙集,再加上一些海運的船也是從運河入海,途經碼頭,在這裡駐留也是常事。
官府馬車很有標示性,到了碼頭便停下。
李賢坐在馬車裡,遠遠就能聞到空氣中的各種味道混雜在一起。
與海邊主要的魚腥臭味不同,水路碼頭的腥臭味比較淡,其中混雜著各種攤點小吃的香味。
碼頭的腳夫雖然在知府衙門登記,但是現場管理依舊是交由運河總督管理。
說是總督,本來是由刑部或者禦史來監管整個運河係統,和後來運河最高管理機構還是有著一些不同。
而現在,官職細化,該職位交由工部派遣,除了負責運河的疏通和運輸,還有碼頭船舶乃至人力的管理。
這時的總督才算是真正的負責人。
至於稅收和各種費用,當然由戶部或者下轄的稅務局來負責。
一改以往那種隻要是個部門,就擁有收取費用的權力。
碼頭上,各種船舶有序排著隊,由碼頭上豎立起來的腳手架吊台,一次性從船上吊下大量貨物到搬運點,而腳夫們就在搬運點那邊接貨,用人力以最快的方式將貨清空。
這樣可以減少船舶停靠的時間,大大增加了碼頭卸貨的數量。
同時也增加了人力需求。
以前腳夫還會由徭役來充任,由於財政預算太低,官府層層課征,時常有讓原本隻需要做搬運工的徭役去修理閘壩或者搬運其他物料。
而應役獲得微薄的報酬,也會被克扣貪墨等,最後出了力氣,卻連飯都吃不上。
這也是因為以往部門收費雜亂的原因,現在有著京城輸血,天津財政寬裕,足夠去支付這些廉價的勞動力報酬。
當然,這僅屬於負責搬運官府糧草的這些腳夫,而商會的運輸船,要搬運,那得加錢。
有了這一套新流程,直接將官和商分開,明碼標價,才不至於讓碼頭經濟產生混亂。
喜歡大明:殿下請登基請大家收藏:大明:殿下請登基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